●文/李世金
在省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上,魏宏省长《政府工作报告》回顾了过去一年的政府工作,提出2014年要以改革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对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宏观经济政策、政府主要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这些部署,对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关系全局。《报告》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终是政府最大的责任。要突出办好民生实事,深入发展社会文化事业,这是今年《报告》的一大特色和亮点。不避民生难题,直面民意期待,改善民生路径清晰,具体措施翔实有力,于细微处体现了政府对百姓民生的高度关切。我们断定:2014年必将是持续有力有序有效改善民生的一年。怎样看待民生热点和难点,今年有何实际新举措?现围绕《报告》就加强和改善民生问题进行重点解读。
2014年是在新的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今年政府工作要以改革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充分释放改革动力,挖掘经济增长潜力,保持转型发展定力,全面激发市场活力,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全省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总体要求是: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总体思路,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和可持续的原则,统筹中长期目标和当前急需,继续实施十项民生工程,突出办好民生实事,持续保持对社会事业的重点投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着力解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努力提升民生保障水平。
围绕民生事业发展变化实际,力求使民生项目更加贴近群众实际需求,更好地解决群众最急最盼的现实问题,是今年民生工作的突出特点。《报告》提出的19 件民生实事包括教育、医疗、卫生、住房、养老、就业等,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投入更大。实施19 件民生实事,各级财政将投入596 亿元。在此基础上,2014年我省公共财政预算用于民生支出的比例预计将比去年提高近1 个百分点。其中,全省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年人均提高40 元,达到每人每年320 元。为此,财政计划安排230 多亿元,是19 件实事中投入最大的一项。
二是距离更近。保障和改善民生“看得见”、“摸得着”,是实实在在的身边事。19 件实事中,包括为小学生、初中生免除作业本费,改善2000 公里乡村公路,实施2.6 万个村公共服务设施维护补助,这些事,看起来虽然不大,如小学生免收作业本费,平均到每个人身上,一年就几十元,但能让孩子们感受到党委政府对他们成长给予的实实在在的关心。
三是项目更细。为1 万公里公路建设安全护栏,将30%的公租房定向出租给农民工……19 项民生实事中,有很多件都是在上一阶段基础上的细化深化。
四是覆盖更宽。安排13.2 亿元,对2.6万个村内公共服务设施日常运行维护予以补助;安排5 亿元资金,对初次创业并吸纳3 名以上劳动者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一次性给予每人1 万元的创业补贴……上述项目此前基本上属于公共财政支持的“盲区”,随着19 件民生实事的落地,这些“盲区”将逐个被扫除。
图/杨永
用改革思路促进社会事业发展,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多样化服务,是今年加强和改善民生的鲜明亮点。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并轨、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并轨。加快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构建产教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高等院校内涵式发展。积极推进医疗费用异地即时结算,全面推进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做好困难群众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启动实施“单独两孩”政策。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幸福美丽乡村(社区)文化院坝”建设。办好邓小平同志诞辰110 周年纪念活动,举办省第七届少数民族艺术节和首届农民艺术节。
按照直接惠民、补缺补短、鲜明导向、凸显实效的思路,全省将完善推进模式,优化政策设计,明晰权责划分,强化制度、政策和工作保障机制。
一是坚持民生财政取向。牢固树立民生优先理念,充分履行公共财政保障改善民生职能,加大财政投入。突出重点办好民生实事和民生政策体系建设,解决群众直接相关、直接感受、直接受益的重点问题,提升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经济效果和社会效果。
二是优化政策项目。按照“确保可持续发展”要求,区分轻重缓急,将重大民生政策扩面、提标和困难群众急需急盼解决的事项作为新增民生实事,合理确定民生政策项目。细化制定实施方案,明确目标,有序推进。
三是加强督促检查。坚持规划引领,分类指导,强化民生项目资金管理,确保规范、安全、廉洁、高效;加大民生政策宣传力度,激发企业、社会和广大群众参与民生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