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容
(海南省人民医院儿童康复科,海南 海口 570311)
功能性电刺激技术对运动发育迟缓患儿康复的效果观察
唐 容
(海南省人民医院儿童康复科,海南 海口 570311)
目的探讨功能性电刺激技术对运动发育迟缓患儿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海南省人民医院儿童康复科收治的60例运动发育迟缓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功能性电刺激技术康复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量表对两组患儿进行评定并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在Berg平衡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在Berg平衡量表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康复治疗联合功能性电刺激技术可显著提高运动发育迟缓患儿的平衡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功能性电刺激技术;运动发育迟缓;Berg平衡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量表
儿童运动发育迟缓是儿童康复科临床常见病,其发病原因较为复杂[1]。儿童运动发育迟缓不仅会给患儿带来身体和心理的严重伤害,还会对整个社会造成经济负担,因此儿童运动发育迟缓的治疗和康复已成为当今医学界的一大课题[2]。就目前的医学水平而言,儿童运动发育迟缓通过积极的康复治疗,可以帮助患儿功能恢复[3]。作者设计本研究采用功能性电刺激技术,观察患儿平衡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变化,并与采用单纯常规康复治疗的患儿相比较,旨在为儿童运动发育迟缓患儿的功能康复提供更有效的治疗选择,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海南省人民医院儿童康复科收治的60例不完全性儿童运动发育迟缓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年龄在5~15岁。其中观察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6~15岁,平均年龄(7.82±1.73)岁。对照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5~15岁,平均年龄(7.91±1.94)岁。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情程度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具体如下[4]:①体位摆放:注意肢体的摆放及体位变换,原则:上肢伸展位预防上肢屈肌痉挛、下肢屈曲位预防下肢伸肌的痉挛,以对抗痉挛姿势的出现。②物理治疗:①上肢关节主动功能锻炼,下肢关节被动功能锻炼,2次/天,每关节活动5分/次,预防瘫痪肌萎缩及关节挛缩。②下肢肌力诱发和强化训练,训练要循序渐进,重量和次数以患儿能耐受且不增加伤痛为原则。同时,逐步进行斜床站立训练、腰围保护下坐起、坐位平衡、立位平衡及移乘训练,最后进行双下肢长支具或者矫形器佩戴下的站立训练及扶助行器的行走训练。
1.2.2 观察组
功能性电刺激治疗: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仪(翔云 KT-90A)进行双下肢神经肌肉电刺激,间歇时间3 s,频率50~100 Hz,脉宽50~70 μs,强度20~50 Ma,根据患儿病情恢复情况和耐受能力进行调整,2次/天,15~20分/次,5~6次/周,4周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所有入选患儿于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量表对两组患儿进行评分并进行比较[5]。
1.4 统计方法
所获数据处理采用SPSS20.0版统计学软件,Berg平衡量表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所有患儿均经过6个月康复治疗,无1例患儿退出研究。治疗前两组的Berg平衡量表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量表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Berg平衡量表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量表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Berg平衡量表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量表比较
对于儿童运动发育迟缓,研究证明由于先天发育迟缓或后天营养缺乏等原因,许多稳定肌肉“关闭”,导致“弱连接”形成,所谓弱连接,是指生物力学链中导致肌肉骨骼系统功能障碍的薄弱环节,这些薄弱环节可以使神经肌肉控制减弱,功能性稳定下降,肌力下降,以及恐惧性逃避反应[6]。如果缺乏主动治疗介入,即使得到缓解,“弱连接”仍然会持续[7],严重影响了患儿的生活质量。
功能性电刺激技术的核心是在无痛状态下激活失活或“休眠”的肌肉,恢复其正常功能,因为运动程序是在大脑中进行转换的,通过神经肌肉训练,运动单元被水平电位激活,肌肉从休眠状态转变为激活状态,从而达到了促进运动功能恢复的目的[8]。
经过6个月的康复训练治疗后,本研究60例患儿的Berg平衡量表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这说明康复训练治疗对改善患儿的生活活动能力是有效的。另一方面,观察组中患儿的Berg平衡量表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功能性电刺激技术对于恢复运动发育迟缓患儿脊柱稳定性和骨盆控制能力是非常有效的。
综上所述,作者认为采用功能性电刺激技术对运动发育迟缓患儿脊柱和骨盆周围肌群进行训练,可提高其肌肉的肌力和耐力,增强患儿脊柱稳定性和骨盆控制能力,这对于提高患儿步行时的平衡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 吴毅,冯晶,刘桂敏,等.发育迟缓患儿家属在不同康复阶段的生活质量比较[J].广东医学,2013,34(6):939-941.
[2] 李长辉,林汉凌,郑其开,等.慢性腰痛运动治疗新技术—神经肌肉激活(Neucrac)技术[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2(14):5-6.
[3] 沈良册,杨秋红,吴玉玲,等.功能性电刺激技术对腰椎骨折术后腰痛的效果[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8(11):1077-1079.
[4] 黄小玲,丁建英,廖金生.早期干预对精神运动发育迟缓预后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 2012,9(18):30-31.
[5] 胡波,于洋,李淑艳,等.功能性电刺激技术治疗非特异性下背痛的临床研究[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4):5816-5818.
[6] 萧韵雅,刘振寰.儿童运动发育迟缓康复的新进展[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0,1(25):81-84.
[7] 冉应权.悬吊训练治疗脑性瘫痪患儿的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5):857-858.
[8] 陶亚萍.幼儿运动发育迟缓的表现与干预措施[J].教育导刊,2013, 2(4):29-33.
R729
B
1671-8194(2014)21-018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