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贞
可达龙静脉用药所致静脉炎的护理研究
李贞
目的 分析可达龙致静脉炎的原因, 讨论减少和减轻静脉炎的预防护理方法。方法 从用药、护理、患者三方因素进行分析出现、发生静脉炎的由头, 并提出应对处理方法, 发生静脉炎后积极对症处理。结果 18例可达龙静脉用药致静脉炎原因中80%为药物因素引起, 5%为患者因素引起, 5%为护理人员引起。结论 药物因素为主要因素, 积极有效地护理措施对可达龙所致静脉炎有一定的预防和控制
可达龙;静脉炎;护理研究
可达龙作为三类抗心律失常的无明显负性肌力作用的药物, 对于治疗室性心动过速、急性心肌梗死等顽固性心律失常, 可以有效降低死亡率[1], 但是可达龙针剂所致静脉炎发生率很高, 对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河南省济源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二科于2010年7月~2013年8月使用本药后致静脉炎18例, 故及时查找原因实施相应护理后效果出众。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科在2010年7月~2013年8月之间发生静脉炎的患者18例, 均神志清楚, 思维正常。男性12例,女性6例, 年龄在65~78岁。均为静脉使用胺碘酮引起的静脉炎。判断标准:采用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静脉炎的判断标准[1]。一级:穿刺点疼痛, 红肿, 静脉无条索状改变, 没有硬结;二级:穿刺点疼痛, 红肿, 静脉呈条索状改变, 未触及硬结;三级: 穿刺点疼痛, 红肿, 静脉呈条索状改变, 可触及硬结。
1. 2 方法 仔细分析本科三年时间内发生的18例静脉炎住院患者的资料, 从患者因素, 护理人员因素, 药物因素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讨论原因, 提出处理方法。
本组静脉炎18例患者中发生足踝5例, 足背5例, 手背4例, 手腕4例, 静脉炎分级:一级13例, 二级3例, 三级2例。3例因肢体活动过大引起, 4例为护理人员因素引起, 11例为给药持续时间不当, 药物的pH值, 药物浓度引起。经调整给药时间, 药物浓度, 药物外渗者用土豆片敷注射部位,本组患者痊愈, 无一例发生皮肤溃疡及局部组织坏死。
3. 1 患者因素及处理方法 老年患者静脉弹性降低, 血管通透性增加;患者知识缺乏, 对药物的作用, 不良反应认识了解的不足;患者过敏体质, 易造成静脉炎的发生;所以,对于老年患者在使用可达龙的过程中要严密观察注射部位皮肤情况, 将可能会引起静脉炎的因素降到最低并尽量避免。
3. 2 护理人员因素及处理方法 静脉通路选择不当:首选中心静脉给药, 由于中心静脉血管管径较粗, 药液进入后,很快被血液稀释, 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对血管内皮的损伤和刺激, 可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选择通过外周静脉用药时, 宜选择管径粗直, 周围皮肤完好的上肢静脉, 不建议选择下肢静脉用药, 因为下肢静脉血流缓慢, 有瓣膜, 药物在血管内停留时间长, 更易形成静脉炎;护理人员对可达龙的药物特性和使用方法缺乏掌握, 静脉输液穿刺技术不熟练, 多次穿刺损伤静脉, 穿刺不成功导致药物外渗, 加上胺碘酮的刺激性, 增加了静脉炎发生的可能, 所以对于技术不熟练的低年资护士, 进行规范化培训, 输注前用生理盐水做引针穿刺,输液结束后用少量生理盐水推注, 以此缩短药物在血管内的停留时间, 从而减轻药物对血管内皮的刺激。详细询问过敏史, 争取患者和家属的配合, 加强理论知识和技术能力的学习, 增强责任心, 培养慎独精神。
3. 3 药物因素及处理方法 据有关文献报道, 高浓度可达龙从外周静脉输注时, 静脉炎的发生率为88.2%[2], 临床上常用的胺碘酮盐酸盐, pH值偏低, 呈酸性, 影响血管内膜正常代谢和功能, 静滴浓度大于3 g/L, 持续时间大于1 h, 易引起外周静脉炎, 所以, 在使用可达龙静脉推注和静脉点滴的过程中, 掌握好给药浓度和给药持续时间至关重要, 静脉滴注可达龙不要超过3~4 d, 微量泵静脉注射可达龙时, 宜选择5%葡萄糖溶液稀释, 浓度不应超过3 g/L。
综上所述, 可达龙静脉用药治疗室性心动过速和室颤等心律失常效果明显, 但是可达龙所引起的急性血栓性静脉炎和化学性静脉炎应引起重视, 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在使用可达龙的工作中, 及时有效的采取护理措施来预防和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减轻患者痛苦, 避免医疗纠纷。
[1] 顾权.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41例.同济大学学报, 2006,27(4):64-66.
[2] 李纬,张俊,乔燕舞,等.高浓度胺碘酮静脉泵入与静脉炎关系的临床研究.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2004,12(6):594-595.
459000 河南省济源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