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外营养在NICU中的护理研究

2014-05-17 15:27:30薛旭鸽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8期
关键词:部位肠道新生儿

薛旭鸽

肠道外营养在NICU中的护理研究

薛旭鸽

目的 探讨肠道外营养(PN)在NICU中的应用及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NICU病区收治的457例经PN治疗的新生儿病例, 分析、总结其应用及护理经验, 提高救治成功率。结果全部457例患儿中, 仅2例早产、超低体重儿因基础体质差、病情危重死于新生儿坏死小肠结肠炎术后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 其余455例患儿全部治愈住院。其有效治愈率为99.56%。结论 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有利于PN患儿的早日康复。

肠外营养;NICU;应用;护理

随着医学领域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在临床中的应用, 危重新生儿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区(NICU)中的救治成功率、存活率不断提高。在临床治疗中, 加强患儿的营养支持至关重要, 适当的营养支持可以减少蛋白质-能量负平衡, 为适宜的宫外生长发育提供物质基础, 同时一些特殊营养素还可能有助于缓解代谢变化的程度, 改善预后[1]。对于那些不能耐受胃肠内营养(enternal nutrition, EN)的危重患儿来说, 胃肠外营养(parentenal nurtrition, PN)的应用可以克服EN的诸多不利因素从而起到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平顶山市妇幼保健院NICU病区自2009年7月~2013年5月共收治使用PN患儿457例, 现将治疗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NICU自2009年7月~2013年5月收治的457例使用PN的患儿病例, 其中278例男性患儿, 179例女性患儿;年龄为1~26 d, 平均年龄为(10±4.7)d。所有患者中, 早产、低体重病例317例, 颅脑疾患病例(包括重症HIE、颅内出血、化脓性脑炎等)78例, 机械通气支持病例(包括NRDS、胎粪吸入综合征、肺出血、新生儿肺炎等)36例, 消化道及手术病例(包括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先天性食道闭锁、先天性肛门闭锁、胆道闭锁等)26例。所有患儿中,使用部分肠道外营养(partical parentenal nurtrition, PPN)314例,使用全肠道外营养(total parentenal nurtrition, TTN)143例。输液途径采用外周静脉356例, 采用中心静脉101例。

1. 2 方法 对于禁食3 d以上、原有营养不良、手术后3 d内、或经口摄入不能达到总热量70%的新生儿患者, 即可行PN治疗。将葡萄糖、脂肪乳、氨基酸、电解质、微量元素、维生素以全合一方式配比后于24 h内均匀输注, 具体操作及步骤依据《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中的相关规定[2]。

2 结果

全部457例患儿中, 仅2例早产、超低体重儿因基础体质差、病情危重死于新生儿坏死小肠结肠炎术后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 其余455例患儿全部治愈住院。其有效治愈率为99.56%。

3 讨论

良好的护理支持是EN患者的康复基础, 除观测患儿的常规生命体征(精神反应、体温、皮肤、大小便、体重、身长、头围及皮下脂肪厚度等)外, 还应注意以下事项。

3. 1 严格无菌操作, 科学合理配置 PN液需在无菌条件下由专人在超净台内配制, 治疗台在配制前应充分紫外线照射消毒, 时间不少于1 h;配置期间禁止其余人员走动, 以免空气污染;配制过程中护士应严格无菌操作。配制全合一液时,应遵循以下顺序:第1组:将高渗糖、10%氯化钠、10%氯化钾、微量元素、水溶性维生素混合;第2组:氨基酸;第3组:脂肪乳剂、脂溶性维生素;先将1、3两组分别单独配制完毕, 再按照1→2→3的顺序将三组液体混合;如总量不超过500 ml,可使用500 ml葡萄糖瓶配制, 如总量>500 ml,则使用专用1 L、2 L的营养配制袋。配制好的营养液需在24 h内使用完毕, 暂时不用的液体应在冰箱内以4℃的温度保存[3]。

3. 2 输液途径的选择 短期应用(时间<1月)的患儿可采用周围静脉, 其优点是操作简单, 便于护理, 缺点是输注葡萄糖浓度不能超过12.5%, 故为不能为患儿提供完全足够的热量。穿刺部位应选择稍微粗大的血管, 可选取腋下静脉作为外周静脉穿刺的首选部位, 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4]。经中心静脉输注可长期置管, 经股静脉可保留2周以上, 经锁骨下静脉可保留3~6个月, 且可输注高渗糖(葡萄糖浓度不超过25%), 可充分满足患儿所需的全部热量, 缺点是操作技术复杂, 操作过程中可出现气胸、血胸、血管拉伤等并发症[5]。

3. 3 输注过程中的观察及护理 每日晨间测体重1次, 观察体重变化情况, 计算前日24 h总出入量, 及时调整当日液量;每日监测血糖、尿糖1次, 防止低血糖及高血糖的发生;定期监测电解质、肝肾功能, 维持患儿内环境稳定;定期复查血常规, 避免感染的发生。因输液时间长, 外周静脉途径输注时应观察穿刺部位皮肤, 发现血管渗漏或静脉炎发生时,更换穿刺部位。中心静脉导管易发生感染, 应专人护理, 每24~48 h更换导管插入部位的敷料;不能由中心静脉导管处抽血及推注其他药物。

3. 4 并发症的处理 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皮下脂肪少, 皮肤皱褶多, 长期卧床, 活动少, 局部皮肤抵抗力差, 加之长期输注高渗液体, 外周静脉途径时易形成血管静脉炎及血管渗漏, 护士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敏锐的观察力, 加强巡视,定期更换外周血管穿刺部位, 一旦出现滴速不畅, 局部红肿,应及时拔针, 记录肿胀范围, 碘伏溶液严格消毒局部肿胀处皮肤, 后取25%的硫酸镁无菌方纱布湿敷肿胀处, 交替以湿润烧伤膏外敷患处, 可有效改善渗液部位的吸收和恢复。经中心静脉穿刺时, 应选用优质材料导管, 有技术熟练地专人穿刺以减少机械性损伤的发生[6]。

静脉营养是一项高技术含量的工作, 要求护士应以充分的治疗前准备、积极的治疗中配合、针对性的治疗后观察及护理, 以预防和减少临床并发症的发生。

[1] 王红.新生儿肠梗阻和肠穿孔的诊治.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2,14(1):109-110.

[2]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中华儿科杂志, 2006,44(9):711-714.

[3] Osborn DA, Sinn J. Formulas containing hydrolysed protein for prevention of allergy and food intolerance in infants.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06,18(4):CD003664.

[4] 李淑芹,张秀英,王会芹,等. 12例早产儿肠道外营养的方法及护理.齐鲁护理杂志, 2012,10(11):805.

[5] 曹新伟,李乐之.外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 242-243.

[6] 杭建苓,姚芄,李金星,等.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在早产儿中的应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8,24(1):34-35.

467000 平顶山市妇幼保健院

猜你喜欢
部位肠道新生儿
肠道脏了翻出来洗洗
大自然探索(2024年1期)2024-03-19 19:01:03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70%的能量,号称“肠道修复菌之王”的它,还有哪些未知待探索?
当代水产(2021年10期)2022-01-12 06:20:42
夏季谨防肠道传染病
保健医苑(2021年7期)2021-08-13 08:47:54
常做9件事肠道不会差
今日农业(2020年22期)2020-12-14 16:45:58
分析当归中不同部位有效化学成分
给新生儿洗澡有讲究
导致新生儿死伤的原因
五个部位冬天尤其要保暖
华人时刊(2018年23期)2018-03-21 06:2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