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科患者PICC导管非计划性拔管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2014-05-17 15:27:30张春香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8期
关键词:计划性肿瘤科静脉炎

张春香

肿瘤科患者PICC导管非计划性拔管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张春香

目的 探讨肿瘤科患者PICC导管非计划性拔管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方法 选择本院肿瘤科2011年12月~2013年12月80例住院患者, 对非计划性拔管原因进行分析, 以及采取的相应的护理对策进行探讨。结果 导致非计划性拔管的主要原因可能有:导管的堵塞、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静脉炎以及导管脱落等。对此进行的护理对策主要包括, 护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注意细节的管理, 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的素质, 重视对患者的健康教育。结论 认真按照规章制度进行PICC导管的管理, 是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的主要方法。

肿瘤科;PICC导管;非计划性拔管

化学药物的治疗是肿瘤患者最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 患者需要频繁的进行静脉化疗, 由于儿童每次穿刺配合度不高,加上反复多次的穿刺及药物的外渗, 可能造成静脉及局部组织的损伤, 严重者可造成组织坏死, 有截肢的可能[1]。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中心导管的应用能够有效的避免刺激性药物的外渗, 减少患者的不适, 为患者多疗程化疗提供了便利, 提高了治疗的依从性[2]。但临床上出现各种情况导致PICC导管非计划性拔管, 从而给治疗带来极大的不便, 加重了患者的病情。本研究就陕西省汉中市3201医院对PICC导管进行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进行分析, 从而对这些原因加以相应的护理对策,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肿瘤科2011年12月~2013年12月80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性45例, 女性35例,年龄为18~65岁, 平均年龄为(47.39±20.15)岁。

1. 2 PICC导管非计划性拔管判定标准 患者因穿刺点出血,导管脱落、导管堵塞、导管相关性感染以及静脉炎等计划外原因拔出管道。

2 结果

80例患者进行PICC导管非计划性拔管中, 有32例发生导管堵塞, 发生率40%;可疑导管相关性感染20例, 发生率为25%;导管脱落18例, 占22.5%;静脉炎有10例, 占12.5%。

3 原因分析

3. 1 导管堵塞 导管堵塞一般表现为输液速度减慢或停止,回抽无血等, 在PICC置管的并发症发生率最高, 且随着置留时间的延长而增加[3]。从临床研究发现一般多为血栓性的堵塞, 可能与患者本身的疾病以及护理输液结束后封管手法不正确, 是血液在官腔内形成血栓。从本研究80例患者来看,有32例发生导管堵塞现象, 而血栓堵塞占据22例(68.75%),与患者的自身疾病如咳嗽、心衰等导致胸腔压力增大, 血液返流至官腔而堵塞, 还有部分是由于护理人员操作不规范导致的。

另外10例患者出现的是非血栓堵塞, 原因主要为导管的扭曲以及药物的结晶、纤维蛋白的沉积和异物的堵塞有关。研究发现, 急性白血病常用化疗药物有阿霉素类、长春新碱、环磷酰胺、甲氨蝶呤、米托蒽醌等, 均可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3. 2 可疑导管相关性感染 本组患者中, 有20例患者发生可疑导管相关性感染。患者主要表现发热, 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升高需要进行拔管。

3. 3 导管脱落 导管脱落在本组研究中占有18例(22.5%),发生率较高, 目前来看与成人相比, 发生率较高, 可能与患者未进行较好的监护和看管所引起。另外就是患者皮肤较嫩,有时需要贴膜的更换和移位, 都是导致导管滑落的原因所在。

3. 4 静脉炎 静脉炎的发生可能与PICC置管时穿刺针损伤血管内膜, 药物的化学刺激有关, 加上儿童的血管细脆, 易发生此类反应。本组研究中有10例患者出现局部组织的红肿、疼痛或伴有发热现象, 需要提前拔管处理。

4 护理对策

4. 1 导管堵塞的护理 导管堵塞是非计划性拔管的主要原因, 护理人员需要严格执行正确的冲管和封管技术, 这是预防导管堵塞的关键。研究发现, 利用脉冲式的封管方法可以较好的预防堵塞现象。另外要选用合理的导管, 管腔太小,易造成堵塞, 太粗, 可能不利于患者的操作。要严格熟悉患者所用的药物, 防止因药物的交叉使用时, 有结晶的存在。每次输注时要每隔4 h冲管一次, 保证管道的畅通。还要注意引导患者排痰, 避免剧烈的咳嗽。护理人员要定期给患者家属进行培训, 如何配合患者PICC的导管的常规观察和护理。

4. 2 可疑导管相关性感染护理 此护理对策强调的是医护人员每步操作的无菌观念。随着PICC导管的滞留时间的延长, 可能发生感染的几率会逐渐增加, 护理人员每次输液时需要观察穿刺部位, 定期监测患者的体温及局部皮肤的变化。在冲管和封管时需要严格消毒, 戴好口罩和手套, 熟练各种操作流程, 保证导管的安全留置。对拔管的患者要进行血液和导管的培养, 了解细菌的性质, 以便为后期的患者适当做好防备以及积极的抗菌治疗。

4. 3 导管脱落护理 加强PICC导管维护宣教, 日常生活注意保护好患者的管道, 尤其是熟睡时。另外护理人员在进行维护导管时, 更换贴膜需要由远心端向近心端撕下, 避免贴膜将导管带出。患者的皮肤等特殊问题, 每次更换贴膜时需要注意记录, 交班时需要进行床头交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4. 4 静脉炎的护理 PICC置管后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与众多因素有关:PICC管、静脉和置管技术等有关[4]。为此,护士提高穿刺技术, 置管前充分评估和准备, 明显提高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 同时, 加强置管后患者PICC管的维护, 密切观察穿刺局部肢体情况。护理人员需要定期的培训, 熟练掌握穿刺的技巧, 锻炼穿刺成功率, 并进行相关考核。

5 体会

PICC导管的护理需要医护人员和家属共同来完成, 这样大大降低不必要的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进院后医护人员需要对家属进行相关的培训, 说明PICC导管维护的重要性,提前拔管的危害性等。其次是对护理人员的要求, 从技术到素质等都需要提高。护理人员从穿刺开始, 静脉的选择, 导管的选择等便对PICC导管进行系统的护理, 详细记录每次冲管、贴膜的时间, 做好相关标识, 做好床头交接, 加强操作时无菌观念等。最后是对每1例非计划性拔管的患者进行相关的检查和原因分析, 必要时召开讨论会进行讨论, 做好记录, 以备对下1例患者的预防。

作者认为只有做到以上几个方面, 才能有效的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

[1] 余春华,李俊英. PICC专职管理在导管质量控制中的作用.护士进修杂志, 2013,3(28):412-414.

[2] 孙艳秋.肿瘤患者PICC护理对并发症的影响研究.中国保健营养, 2013,9(3):101-103。

[3] 唐红兰, 陆启琳, 张梅.集束化护理在PICC 导管维护中的应用.临床护理杂志, 2011,10(6):18-19.

[4] 李变娥. PICC 导管非计划性拔管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护理研究, 2010,24(4):1001.

723000 陕西省汉中市3201医院肿瘤二病区

猜你喜欢
计划性肿瘤科静脉炎
肿瘤科护士对临终护理体验的质性研究
启发式教学查房在放射肿瘤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实践
中药涂擦联合TDP治疗静脉炎的临床观察
某三甲综合医院肿瘤科持续提高放疗病人双向转诊率的临床经验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中成药(2018年6期)2018-07-11 03:01:08
PDCA循环法在肿瘤科患者换床工作中的实际应用
哈尔滨医药(2016年1期)2017-01-15 13:43:14
循证护理预防ICU患者发生CVC相关性不良反应及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观察
河北医学(2016年5期)2016-12-01 03:59:10
超高龄患者股骨头置换术后计划性转入ICU临床研究
聚维酮碘治疗药物性静脉炎1例报告
特性要因图对非计划性拔管分析及改进措施
西南军医(2015年2期)2015-01-22 09:0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