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坤,王泠力
(哈尔滨工程大学 外语系,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语篇视点是语篇分析研究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对于连贯的语篇起着统领的作用。王正元(2006:112)认为,基于文学评论核心概念的语篇视点开始从语篇意义和语用等方面加以分析和研究,而文体学家则致力于视点与语言理解的关系、语篇视点对于语篇掌握敏感性的研究。本文运用以Halliday为代表的功能语言学理论来探讨如何在语篇分析中定位不同的语篇视点,并在此视点的基础上有效地进行语篇功能的分析和研究。语篇理解是英语阅读教学的根基,因而语篇视点的功能研究无疑对提高大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具有事半功倍的指导意义。
系统功能语言学家Halliday(1973,1978)认为语境可分为两类: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情景语境是文化语境的表现,因此情景语境亦包括文化语境因素。Halliday又把情景语境概念发展为语域(register)理论,就是为了从情景特征中探寻出语篇特征的基础。语域包含话语范围(field of discourse),话语基调(tenor ofdiscourse)和话语方式(mode of discourse)。话语范围指正在发生的事;话语基调指谈话参加者的身份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等;话语方式指语言在具体语境中所起的作用,比如采用什么体裁、通过口头还是书面渠道等。语域理论是系统功能语言学中一个重要概念,它说明了语言使用时的各种变异现象,即社会活动过程中的种种差异。它是语言使用者与语境的各个方面互动的结果,语言使用者可以在有关变量下预见所要交换的信息和所要使用的语言。张德禄(333)认为,语篇的情景语境决定和影响语言的意义系统。情景类型决定语篇的意义类型,称为“语域”。话语范围决定概念意义;话语基调决定人际意义;话语方式决定谋篇意义。语义系统的这三种意义成分要由词汇语法系统来体现。Biber进一步发展了语域理论,他认为(2009:5-6),总体来讲,语域是与语言使用(包含特殊交际意图))中的特殊情景相关的一个变体。语域包含三个成分:情景语境、语言特征以及前两种成分之间的功能关系。语域可以由它们典型的词汇语法特征,即语言特征来描述。Biber(10)指出语域分析必须基于代表性的语篇样例。根据不同的情景特征进行语篇分析,预先了解与功能性语言特征相联系的特殊情景特征是非常必要的。Biber(68)对此作了如下描述:
表1 与情景特征功能性相关的语言特征
表1中的情景特征概括了三种不同情景语篇包含的主要内容,是语篇分析的关键所在。这些特征同时也揭示了语篇理解的标记所在,为更好地研究语篇功能和语篇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运用上述语域理论分析大学英语阅读语篇中有助于学生理解的语篇标记,旨在从功能的视角探讨如何更有效地、快速地提高学生英语阅读的能力。
在大学英语教材中常见的文体语篇或语篇类型是描写文、记叙文和说明文。Smith(2003)认为,记叙文主要表述具体事件和状态。时态是记叙语篇的明显标记和特征,根据Biber的上述理论,在记叙语篇中语言特征体现在使用表示过去时态的动词、表示时间和地点的副词以及表示第三人称的代词。过去时态表明事件发生在过去的某段时间,表示时间和地点的副词表明事件的准确发生时间和在哪里发生的事件。第三人称代词表明叙述的视角是由第三方展开,有利于客观地叙述事件的发展和结局。快速地识别这些标记视点无疑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地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水平。描写文通常表述状态,包括正在进行的状态和没有终点的事件(Smith 2003)。Biber认为在描写语篇中通常包含大量的形容词、副词以及静态动词(如be、seem、appear、look等)。这些词语就是描写语篇的标记语,基于这些视点来阅读描写语篇就能够抓住此类语篇的表达特征,因而对于语言所描写的事物状态产生清晰的理解。说明文和议论文主要表述非具体的事件和状态,也就是推断、规律和抽象物(Smith 2003)。何伟(2010:183)指出,说明文主要用来给予信息,意在使所阐述的事物(包括抽象和非抽象的)或事件明晰,不存在疑义。说明语篇中的显著标记是名词、关系从句以及定语或修饰形容词。这些词语的使用强化了说明语篇的功能,使读者对语篇中说明的事物具有准确的理解。
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进一步强调和突显以上三种常用语篇类型中典型标记语的语义和使用功能,因为这种功能视点语篇分析法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有机促进语篇信息流动的根源,帮助学生明晰语篇所表达的事件之间的逻辑语义关系,从而帮助学生掌握保证语篇衔接与连贯得以顺畅发展的语言特征。
语篇标记视点好比众多语篇语码中的灯塔,对于整个语篇语义的发展起着统领的作用。本文选取英语专业本科生精读(徐克容,杨立民2011)和阅读教材(王守仁,姚媛
2005)中记叙、描写和说明三类语篇:“Pompeii”“The Unforgettable Hong Kong”和“The Interaction of Body and Mind”为例来形象地分析不同语篇中典型标记语的功能,意在探索不同语篇中语篇视点的功能特征,从而揭示出功能视点语篇分析法在语篇分析和阅读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Pompeii”一文记叙了这座意大利古城在火山爆发前的繁荣和历经大灾难时的情景,文中明显的时态是过去时,全文共有小句111个,依据记叙语篇的语言特征,“Pompeii”一文的标记视点可分析如表2。
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到,上述记叙文中出现了98个过去时动词,代表着98个小句,约占全文小句的88%。可见此种类型语篇的主要标记视点为动词。7个第三人称代词的使用表明了记叙语篇的要素,即记叙事件的主体—人物,整个语篇正是围绕这些人物“庞贝人”展开,通过记叙他们的所做作为而构成了整个语篇。文中出现的9个表达时间的副词和介词短语准确地表明了事件发生的时间,这些时间标记语把把读者的思绪带到过去,形象的动作动词向我们展现了维苏威火山喷发时产生的恐怖景象以及庞贝人由此遭受的前所未有的惊恐和巨大的灾难。从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到,过去时态动词在语篇中占有统领的地位,为此类语篇的主要视点。例如:
表2 记叙文“庞贝”的主要标记语分析
1.The children headed toward school,carrying slates and followed by theirdogs.
2.Stumbling in the darkness,theymade theirway to the city gates,then outand down to the harbor.They boarded boats and gotaway,living to tell the taleof their city’sdestruction.
以上例句中过去动词的使用形象地展现了人们经历火山爆发时的情形。Hatim(179)指出,语言的基本性能即它能够使语言运用者构建现实的心智图像并能够感知和表达他们周围和内心所发生的事情。依据功能语言学传递性系统(system of transitivity)理论,人们在现实世界中的所见所闻、所作所为可分成若干种“过程”(Halliday 1994:110),这些过程已经逐渐满足了这种经验语义的表达。例句中大量的动词体现了当时的发生,即某一实体“做”的物质过程。表中98个动词表明大部分动词表达“做”的语义,体现着物质过程,其中少量伴随着表达心理过程和行为过程的动词。这些过程带有明显的动态信息流动,揭示了记叙语篇的动态性功能特征。例如:表达庞贝人的“headed toward”“made theirway”“boarded”“gotaway”等。动词的这种传递性特征标志着记叙语篇视点的动态突显功能特征,有效地促进了此种语篇叙事情节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注重记叙语篇的这个主要视点,以达到帮助他们快速领会语篇所传递信息的目的。
描写语篇的显著特点是依照作者所见所闻或想象的情形描写出来。“The Unforgettable Hong Kong”一文包含1350个词语,采用现在时为主的时态,通过大量的静态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的恰当使用,使读者身临其境地体验到香港这个世界现代大都市所具有的浓厚文化气息,以及令人流连忘返的真正原因所在,所有的一切都塑造了香港的神奇和诱人的魅力。依据描写语篇的语言特征,此类语篇的标记视点可分析如表3。
表3中分析的数据表明描写文中最显著的标记视点是形容词,其次是副词和现在时态的静态动词。在功能语言学中,形容词的主要用途是充当特征语(epithet),用于揭示事物次类的某种品质,它可能是事物本身的一种客观属性,也可能是言说者对事物的主观态度的一种表达式(Halliday 1994:184)。文中大量形容词的运用表达了作者对香港所见事物的逼真描写,以及对这个迷人城市的赞叹和喜爱之情。副词的使用修饰了形容词的语义,或在表达经验的小句中充当环境成分,更增添了形容词特征语的表达力度。例如:
3.Beyond,slopingmountains fence in a breathtaking city view thatseems to stretch forever.
4.An elderly man passes by wearing pyjamas,bearing a brightly feathered bird singingmerrily in its cage.
例句中形容词态度特征语“breathtaking”明显地表达出了作者对香港这座城市的景色和居民的精神面貌所持有的肯定积极态度;而形容词经验特征语“elderly”、
表3 描写文“难忘的香港”的主要标记语分析
“feathered”恰当地表达出了作者对于所见人和物的品质特征,因而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例句中静态动词“seem”构成的小句包含着关系过程的经验语义功能,体现出经验过程中载体与属性、标记与价值的功能语义。因此,静态动词的使用同样有利于增强对事物特征属性的表达,与形容词和副词一样在描写语篇中具有异曲同工的描写作用。这些标记视点语恰如其分地反映了香港这座美丽城市的外在市貌特征和内在的特质,对于小句的功能语义表达起到了框架和点睛的作用,为进一步形象和生动地描绘香港景色的优美、人们生活的安逸祥和以及城市历史和文化的悠久和灿烂这一主题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教师在教学中把此类语篇的视点放在上述标记语上,无疑会帮助学生全方位地提高描写语篇阅读和写作的水平。
表4 说明文“身体与心理的相互作用”的主要标记语分析
说明语篇“The Interaction of Body and Mind”一文由54个小句构成,其中大量使用了名词、修饰性形容词、关系从句或同位语从句。关系从句又可称为定语从句或形容词从句,这是因为它像形容词一样可以形容人、物及事件。依据说明语篇的语言特征,此类语篇的视点标记可分析如表4。
从表 4这篇““The Interaction of Body and Mind”一文,详细说明了身心疾病的概念以及身心疾病的真实情况,是一篇医学说明文。从表3中我们发现,说明语篇中出现频率最多的是普通名词,所以这类名词应为此类语篇最明显的标记视点。依据Halliday(1994:189-190)对名词词组的功能划分,普通名词为一类所指物共有,因此它们一般都伴有其他成分。它们可作为名词词组的中心“事物”语,为人、其他生物、物体、集体以及机构所属类命名,还通过语法隐喻为那些常以形容词(品质)或动词(过程和关系)身份出现的现象命名。由此可见,说明语篇具有“事物语”的突显特征。例如:
5.Onemay have diarrhea,another asthma,and a thirdmay develop hivesoreczema.
6.Psychosomatic illness is the occurrence of bodily symptomswhich are psychologicaloremotional in origin.
从例句中我们看到,说明语篇中大量使用了医学名词、由修饰性形容词修饰的名词和名词词组:diarrhea,asthma,hives,eczema,psychosomatic illness,occurrence,bodily symptoms其中语法隐喻化的形容词现象和动词现象名词为 :illness(ill)、occurrence(occur)、palpitation(palpitate)、sweating(sweat),disturbance(disturb),这些普通名词共同特征是指一类“事物”,在语义范畴上可分为离散的即可数的,连续的即不可数的,如果可数,那么是根据它的类而不是单位进行计数的(Halliday1994:190)。这些名词共有的核心语义就是“事物”,它们指代了我们周围各种具体的、抽象的、物质的和精神的事物,通过语篇的上下连接形成了连贯的语义衔接网络,使人们对身心疾病这个抽象的概念得到了全面的理解。
例句中以及文中出现的修饰性形容词以及由who,that,whose引导的关系从句和同位语从句,这些表达方式的作用和用途都是大致相同的,就是从不同程度上修饰和限定中心语—名词,只不过它们充当的角色一个是前置修饰语,一个是后置修饰语而已。它们的使用都进一步明确和补充说明了“事物”名词,从而在形象地描述和说明人体和心理这个抽象的疾病概念上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使读者对此有了更为具体而形象的理解。由此可见,说明语篇的主要标记视点应为名词,而名词发挥着突显“事物语”的功能特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从名词以及名词词组的标记视点出发来讲解说明语篇,会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Smith(2003)认为,记叙文在推进过程中呈动态性,这种动态性归结于时态的使用。记叙语篇的发展依赖于一条时间叙述线,该线上排列着一组参照时间,每一个参照时间都被一个“有界”事件当作一个参照中心,在这种情况下,时间叙述线上的所有时间参照点都位于记叙时间的过去。因此,何伟(192)认为,记叙语篇的推进依赖“有界”类型事件的展开以及明确的时间环境成分所表示时间的推移。以上“Pompeii”一文正是依据公元79年8月24日至25日这条时间线展开对庞贝城遭受火山喷发毁灭的记叙。在这条时间记叙线上,作者选取了24日黎明、下午一点、晚上、整晚以及25日中午这些时间参照点形象地记叙和描述了近两千年前火山喷发由始至末给庞贝人带来的巨大灾难。
何伟(189)认为描写语篇是以话语发出时间为指示中心的,因为描写语篇的构建为的是让某个画面驻足于读者的眼前和心中,让读者感受到画面的生动、事物的美好等。那么作者在创作这样一个语篇时,眼前或头脑中会浮现出要刻画的事物。事物的浮现时间就是作者的创作时间,即“现在”。“The UnforgettableHong Kong”一文正是基于现在时展开对香港的描写,让读者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香港作为民族的心脏与灵魂、拥有琳琅满目的珍品和独特美食的魅力所在。描写语篇的展开在于“无界”类型事件的安排方式—空间顺序或时间顺序(何伟192)。本文从人们在飞机上空即将降落到步入香港所见所闻的空间顺序展开描写,把人们逐步带入这座神奇、历史悠久和充满活力的城市。具体的空间顺序为:机场-街道-海边-酒店-戏院-夜总会-电影院-旅游闹区餐馆-大排档;时间顺序为:现在-历史回顾-现在。
说明语篇具有静态性,体现在现在时的次要意义是未完成体,表示的是在语言表述层次上事件尚未完成,亦即没有时间临界点。由时态形式表示的语法体和由词汇等表示的词汇体一起构建了事物的“无界”类型。这说明描写语篇中的事件在语言层次上没有时间临界点,从而看起来是静态的。同时,事件的静态性意味着描写语篇的主要推进因素不是时间,而通常是空间角度或事物的发展阶段(何伟 189)。“The Interaction ofBody and Mind”一文正体现了这种特征,现在时统领了整个语篇,伴有一些现在完成时。何伟(193)认为说明文时态之间的转换也是频繁的和自由的,时态之间的关系不能表明所涉及事件之间的先后顺序,因此语篇的发展凭借的是逻辑-语义关系。以上三类语篇中时态和句式的使用状况如下:
表5 三类语篇中时态和句式的分布
从以上表格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推动三种不同语篇类型向前发展的显著标记语是时态标记语,其次是句式标记语。记叙文中统领语篇的是过去时标记语,而在描写文和说明文中则是现在时标记语;从句式类型来看,记叙文和描写文以简单句为主导,而在说明文中简单句、复合句和并列句相互作用,表现出此种文体句式较长和复杂的说明特征。记叙文以记叙过去的事件为主线,语篇突显的是过去时间发生的事情,因而过去时简单句的运用恰如其分地记叙了已发事件当时的情形,以及它给人们带来的震撼。描写文以现在时简单句为主的推进模式,向读者形象地描述了无论何时你降落在香港的所见所闻,空间的顺序描写把整个香港的无穷魅力带到读者面前,而简洁有力的简单句更加突出了作者的描写给人们带来的真实感受以及作者本人对所见所闻的赞叹语气。例如:
7.This isHong Kong.And it’sonly thebeginning.
8.There isendlessmagic in the Hong Kongnight.
说明语篇中现在时复合句的大量使用表明该类语篇广泛使用关系从句标记语,关系从句增强了语篇的说明力度,能够使读者更加清晰地理解身体和心理之间存在的复杂相互作用给人们带来的疾病困扰。因此,在说明语篇中,复合句、并列句和并列复合句的共同使用大大高于简单句,从而为这类语篇确定了显著的信息流动标记语,即关系从句标记语的主要语篇推进模式特征。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看到,在教学中教师强调不同文体语篇的时态标记语和句式标记语有利于扩展学生准确理解语篇的视角,帮助他们正确抓住推动语篇信息发展的主动脉,进而增强他们理解语篇语义的能力。
本文依据国内外系统功能语言学家和学者的相关理论探讨了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三种主要文体的视点功能。本文通过揭示不同文体的主要标记语从而探寻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教会学生快速确立理解不同语篇的视点,从而达到提纲挈领理解语篇的目的。通过分析可以看到,不同语篇的标记视点有助于我们更加清晰地理解不同语篇主要词汇分布、主要时态运用以及主要句式的使用情况,这些语篇特征对语篇信息流动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是迅速开启语篇语义大门的钥匙。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识别不同类型语篇中的主要标记语,帮助学生快速了解整个语篇各个阶段词语使用的路径,增进他们构建和解构连贯英语语篇的能力。由此可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有机地结合着眼于功能视点的语篇分析法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正确地掌握英语阅读技巧,而且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提高英语阅读乃至英语写作的水平。
[1]Biber,Douglas&Conrad,Susan.Register,Genre,and Style[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2009.
[2]Halliday,M.A.K.Explorations in the Functions of Language[M].London:Edward Arnold,1973.
[3]Halliday,M.A.K.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The Social Interpretation of Language and Meaning[M].London:Edward Arnold,1978.
[4]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Edward Arnold,1994.
[5]Hatim,Basil.Communication across Cultures:Translation Theory and Contrastive Text Linguistics[M].Exeter:University of Exeter Press,1997.
[6]Hymes,D.H.Foundations in Sociolinguistics:An Ethnographic Approach[M].Philadephia:UniversityofPennsylvaniaPress,1974.[7]Smith,C.S.Modes of Dicourse:The Local Sructure of Text s[M].Cambridge:CUP,2003.
[8]何伟.功能时态理论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9]王守仁,姚媛.泛读教程:第三册[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10]王正元.语篇视点的认知分析[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2):112-117.
[11]徐克容,杨立民.现代大学英语:第二册[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12]张德禄.语篇分析理论的发展及应用[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 杨抱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