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首家“公益格子铺”关门幕后

2014-05-15 14:07曾晖
廉政瞭望 2014年3期
关键词:店长关门格子

曾晖

帮残疾人代销手工艺品;由爱心人士捐赠物品,廉价销售后将利润用于公益事业……西部第一家“公益格子铺”仅仅运转了一年半,就宣布关门。其创始人徐雪鹏对于这次尝试并不后悔:“‘格子铺虽然关门,但不意味着失败。”

站在紧锁的玻璃门前,创始人徐雪鹏依然清晰记得“公益格子铺”开业时的风光。

就在一年半前,他和这家小店还被媒体寄予厚望,两家电视台、数家本土报纸争相报道。然而烟花易冷,短暂的热闹背后,面对现实生存压力,“格子铺”交出的“答卷”并不理想。

“总营业额不到20万元,除去日常开支和代售返还外,真正为公益项目所筹资金只有一两万元。”做了16年公益的徐雪鹏,对“格子铺”投入的心血前所未有,对这样微乎其微的经营业绩也心有不甘。

爱心遭遇市场寒流?

玻璃門内,柜台、货架东倒西歪,等待着搬运,不少“格子”里还存放着没有售出的手工艺品。徐雪鹏嘱咐店长陈卫利,千万把它们妥善保管,登记造册。

这些针线活儿大都出自残障人士之手。据徐雪鹏介绍,当初创办“格子铺”的动因,就是为了帮助残疾人解决生计问题。

“他们能做简单劳动,许多人也有自谋职业的愿望,但要扶持他们个个都开店,并不现实。干脆就采用集中办法,把他们编织的工艺品放在‘格子铺里代销。”陈卫利补充说。

但事与愿违,工艺品的销量并不理想。

“有的都放了大半年了。”陈卫利坦言,“格子铺”里人气高的反而是爱心人士捐赠的实用品。“销量最好的是卷纸。我们按市场价格的6折卖,很多人不去超市,都愿意到这里来买。”

徐雪鹏反思“格子铺”的得失:主营商品无人问津,甚至造成积压,这直接影响了店铺的运营。市场不对路,是“格子铺”关门的重要原因。

有件事情至今令他如鲠在喉。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大爷拿着钱在店里转悠了半天,着实找不到适合自己购买的东西,最后叹气离开。

“多数残障人士受自身能力所限,做的手工活相对粗糙,附加值也不高。” 徐雪鹏的口气中透着无奈,“一个茶杯垫、一双鞋垫,顶破天标价10块钱,没人买,但如果把它做成一个有艺术气息的挂饰,却能够卖到数十上百元。”他曾建议大家缝制“太阳神鸟”图腾饰品,但没有人做得了。

为了维持店面运转,店长陈卫利甚至想出些旁门左道。她开辟了一些收费的“格子”,以每月60元的价格出租给非慈善寄卖者,她还不遗余力地用最原始的“吆喝式”传播,在个人QQ上为“格子铺”做广告,却因此被诸多好友“拉黑”。

对于陈卫利的努力,徐雪鹏的评价是“很努力在走路,却走错了方向。”

“如果政府扶持再多些”

“虽然这些工艺品不算特别精美,如果把它们放在人流量大的地方,应该会有市场。”陈卫利觉得“格子铺”的冷清还有个不容忽视的客观原因——“口岸”不佳。

“格子铺”的店面,坐落在一片老旧的居民区中。陈卫利每天早上10点就开门,一直守候到晚上10点,平均每天也就20来个顾客。

相邻铺面的业主也向记者证实了这一情况。就在“格子铺”隔壁的一家咖啡店,开业仅仅一个月,便贴出了“店面转让”的告示。

之所以选在背街小巷,徐雪鹏介绍,原来,铺面是区政府下属的社会组织发展基金会为徐雪鹏所在的NGO组织提供的,房租和税收全免。

原本“租赁”协议今年4月才到期,但当地街区要整体打造,政府便提前通知收回铺面。考虑到现实的经营情况,徐雪鹏选择了顺势关门。

尽管有些失落,徐雪鹏仍对政府充满感激。“虽然地段不理想,但毕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试验平台,哪怕中途有些波折,‘格子铺依然挺到了现在。我们所积累的经验,远比营业额上的数字要多得多。”

徐雪鹏提到的“波折”,是“格子铺”发生的两起“失窃”事件。

第一起发生在去年,店内一台电脑被盗,价值虽不高,却储存了他们历年来举办公益活动的重要资料。第二起则是今年年前,存放在社区办公仓库的部分爱心捐赠品“不翼而飞”了。

“没有全部被盗,卷纸18筒,蚕丝被18床……正好每件东西丢了18件。”陈卫利忙跑到社区办公室打听情况,得到回答——“不晓得。”

对于这样的解释,徐雪鹏很不是滋味。

徐雪鹏感叹:“要是政府的扶持力度更大些,搞好残疾人的技能培训,支持我们到更理想的地段开店,或许‘格子铺的前景会更好。哪怕相关领导多来店里过问几次,也或许可以避免发生失窃的尴尬。”

“格子铺”仍有前景

NGO 业界人士景源向记者透露,时下NGO组织主流运作模式是通过提供公益产品,由政府或基金会出资购买,以维系发展。但据他所知,通过此类方式生存的公益组织,还没有一家敢公开真实账本。

“说通俗一点,这些组织有可能被当作‘洗钱工具。因为‘拿人手短,他们普遍保持沉默。长此以往,其公信力肯定下降,面向社会的‘造血功能也会萎缩。一旦人家日后撤资,它们根本活不下去。”

在业内人士看来,“格子铺”是一种带有“造血”机能的公益运作新模式,它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公益项目时空剥离的问题,让受助者、服务者、捐助者三者有机统一。更重要的是,作为“看得见”的公益,“格子铺”能调动更广泛的社会力量参与,使自身的运作保障更具稳定性。

据了解,近年来,在我国各大中城市,以“爱心”、“公益”为名的“格子铺”发展迅速,但总体上都呈现出“小打小闹”的景象。究其原因,其面临的困境与徐雪鹏们大同小异:“格子铺”作为新生事物,还未能寻找到很好的市场契合点,也难以得到公权力的更多施援。

景源分析,公益服务本应“政府搭台、民间组织唱戏”,优势互补,实现多赢格局。但在一些地方,实际操作层面往往不是一方缺位,就是另一方越位,要么推卸责任,要么抢占资源。

以“格子铺”为例,它本质上只是一个交易平台,如果要让它承担诸如加工、物流,甚至是生产者的技能培训任务,显然力不从心。这些问题,不是一个免费的铺面就能够解决的,仍需要政府来统筹组织。

在“公益格子铺”宣布关门的第二天,有义工向徐雪鹏发来短信,表示愿意赞助“格子铺”恢复运作;区政府也表示,愿意重新给“格子铺”另寻一处门面,可都被徐雪鹏婉拒了。

“‘格子铺虽然关门,但并不意味着失败。只是有了一次教训,会让我们更加谨慎。”徐雪鹏说,“实体店没了,可网络店铺还在,这将是我们未来重点的发展方向,陈卫利也将由店长转型为‘网店长。”

现在的徐雪鹏,终于可以暂时清闲一段时间。他继续关注着公益活动,一边打理着自己的佛学用品店。他感到一丝轻松:“其实做生意比做公益容易多了,毕竟要考虑的因素少多了。”

猜你喜欢
店长关门格子
开门、关门时要小心
《我啊,走自己的路》迟来的感同身受
2021年有一家理发店决定关门
关门
数格子
填出格子里的数
一图自测:优秀店长VS普通店长
如果我大声关门
格子间
猴店长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