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呼唤专业精神

2014-05-15 19:52林鄂平
中国扶贫 2014年5期
关键词:误工费扒皮情人节

林鄂平

专业精神如今似乎有些稀缺。什么是专业精神?道理大多数人都懂,这里想用几个事例来解读。

有一个保姆在雇主家工作三年第一次请假,时间一周,东家回家之后发现保姆给厨房的垃圾桶认真地套上了七层垃圾袋——这是专业精神。一个发型师,吹剪一丝不苟,绝不向客人推销任何东西,他的理由是“我的专业是剃头,不是推销”——这也是专业精神。今年的情人节,江苏徐州各民政局当天只发结婚证,不办离婚登记。工作人员表示,大多数刻意选在情人节离婚的都是怄气夫妻,劝一劝还是能劝和的——这仍然是一种专业精神。

看来,专业精神与教育程度、社会地位甚至眼界都没有必然联系,不苟且、不应付、不模糊,把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当做与世界呼吸吐纳的接口。这,就是专业精神。

那么,再来说说扶贫。扶贫是良心职业,也许更需要一种专业精神。这种专业精神包含了浓厚的博爱心、强烈的责任感、坚定的使命感,不仅是全心全意、尽职尽责,更要有坚定的信念、极强的探索和奉献精神。

前几日,在广东省的一个贫困县,我遇到了一名叫王清明的驻村扶贫干部,他的事可以诠释扶贫专业精神。

王清明,第一轮扶贫中广东省烟草公司驻连南瑶族自治县三排村扶贫工作队队长。三年前王清明第一次到三排村,很多人家里连做饭的灶台都没有,垒两块石头、铁锅吊起来就做饭。没床铺,板凳上放两块木板,破布当被褥,长短不一的木板睡上去吱吱作响。他心里不是滋味:怎么还有这么原始的生活方式?当时,三排村90%以上的人家都是这样。

发展种桑养蚕是王清明帮扶的第一炮,但实施中却问题频发。三排村民的耕作习惯每天都是在10点后才到地里干活。王清明一大早到田地里看,总是无人劳作,出生于农村的他深知农事要讲究时节,村民懒散的务农作风必须改变。为此,他每天清晨挨家挨户地喊醒村民,督促他们下地劳动,一时间被一些村民称为“周扒皮”。有点像,电影《半夜鸡叫》中的周扒皮学鸡叫骗得佃户早起多干活,只是,周扒皮是为了自己腰包鼓起来的地主老财,而王清明却是帮助贫困村民的腰包鼓起来。

村民终于开始早起劳作了,但问题并没解决。有些村民偷懒,田里杂草长得比桑苗高,要他们除草,他们却索要每亩100元的误工费。自己的地种下收获是自己的还要补他们钱?这让王清明气得发愣。类似的情况发生过很多次:通知上午9点钟开会,村民们10点钟才稀稀拉拉地过来,还要“误工费”;看到牛跑到自家桑地里吃嫩苗也不理会,却打电话叫王清明去赶。

无数次的“斗智斗勇”之后,形势大变。从2010年3月开始到现在,三排村贫困户的人均年收入从1000多元飞跃到13000多元。村民富了,路修了,房子盖起来了。2012年初,王清明年满55周岁,按单位规定要离岗退休。闻此消息,村民联名上访要把王清明留下来。也许,政府工作人员见上访的多了,却也没见过这类上访吧。

扶贫,就是需要一大批像王清明这种有专业精神的人。

遗憾的是,专业精神缺失现象还较为普遍。比如有的地方,种植的经济林年年旱死年年补种,地方官员不思发展方向是否正确,也不问种植技术是否科学;比如有的定点帮扶单位,能够数年如一日地让被帮扶县望穿秋水仍“只闻其名不见其人”。

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呼唤扶贫专业精神,这种精神的核心是“能耐”。此“能耐”,就是既有能力又能忍耐。因为,没有能力的人做不了事,没有忍耐的人成不了事。

猜你喜欢
误工费扒皮情人节
有鱼名叫“扒皮狼”
返聘老人被撞伤是否需要赔偿误工费
周扒皮买鸡
郑板桥驯驴
八旬老人被撞伤误工费是否要赔
小小情人节
情人节的悠长假期
不发“误工费”照样开大会
情人节的礼物
宝马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