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本拥抱拉美

2014-05-14 16:53周政华
中国新闻周刊 2014年32期
关键词:拉美委内瑞拉阿根廷

周政华

在巴西里约热内卢郊区希亚斯公爵城里,有一座占地超过一万平方米的中国城,里面销售的商品,从手机、文具到箱包饰品,几乎全都来自万里之外的中国。如果不是耳边此起彼伏响起的葡萄牙语,身处其中的游客,常常会误以为到的是浙江义乌小商品市场。

商务部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仅今年上半年,中国对拉美的投资就已经超过90亿美元。十多年来,几乎每年都有超过100亿美元的中国资金涌入拉美。从2000年到2013年,中国与拉美双边贸易额增长了21倍之多,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双边经贸关系之一。

百年来,拉美一直被视为美国后院、欧洲投资者的天堂,如今又迎来另一拨来自太平洋彼岸黄皮肤、黑眼睛的商业冒险者。除了国有经济都占据主导成分之外,拉美与中国,这两块地球上相距最遥远的大陆,几乎没有多少共同之处。但是在过去十多年里,一段跨越太平洋的经贸关系,却在悄无声息地滋长着。

国企民企一起上

董明星,时任华为阿根廷代表处副总经理,2000年初到拉美时,中国商品在当地人看来就是“质次价廉”的代名词。当时,想约见一个客户都很困难,好不容易见了面,对方又不相信中国公司能造出那么多高科技的电信设备。

华为不得不动了许多脑筋,一方面邀请阿根廷的客户去中国的总公司参观,或者到华为已经拥有相当销售规模的南美一些周边国家看看,比如华为在巴西的交换机运行情况。后来,为了让客户对产品有直观的感受,华为还把机器运到阿根廷,现场测试给他们看。

两年后,华为在阿根廷卖出了第一台交换机。几年后,华为创始人任正非视察阿根廷分公司,当地电信运营商就曾问他:“华为能在阿根廷待多久?”任正非回答:“至少50年,而且我的想法是永远待下去。”

如今,阿根廷电信公司已经离不开华为。华为向《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华为阿根廷代表处雇用了近500名员工,其中七成为当地人,华为的产品和服务已经覆盖1000万用户,占阿根廷全国人口的1/4,华为也成为阿根廷三大主流电信运营商最主要的设备供应者。

与民企点滴递进不同,国企一开始便是大手笔投资。

2010年底,国家电网斥资近十亿美元,在巴西新建7条输电线路,并由此获得逾3000公里输电线的30年经营特许权,不久又收购了巴西圣曼努埃尔和伊陶卡拉的水力发电项目,以及贝卢蒙蒂电力项目。

这是国家电网自2007年实施走出去战略之后,在亚洲以外地区斩获的首张大订单。国家电网尽管掌握着中国近80%的输电份额,但近年来却努力向跨国能源投资公司转型。国家电网巴西分公司总经理蔡鸿贤近期宣布将在2015年,对巴西投资100亿美元。

据统计,从2005年至2014年上半年间,中国对拉美总投资额将近900亿美元,其中65%以上来自中央国有企业,按照投资额度大小排名,前十大企业依次是中石化、中铁工、中石油、中化、国家电网、中国机械、五矿、中海油、中铝、中铁建。

美洲对话研究中心中国与拉美项目主管玛格丽特·迈尔斯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表示,在拉美,中国公司是拉美兼并收购的积极参与者,善于利用被收购公司的网络和专业技能,融入当地的资源供应链。

中国企业在拉美掀起的投资高潮,很大程度上是缘于填补了美国和欧盟投资空白。

由于欧债危机和经济增长乏力,原先拉美地区最大的投资来源地欧盟企业,开始放弃它们在拉美的一些非核心业务,几年来,超过20家欧盟企业抛售了300多亿美元的资产,而中国企业则趁机填补了这一投资真空。

此外,由于近年来,美国的外交政策重心逐步侧重亚洲和中东,导致美国在拉美影响力下降,经贸关系也随即转冷。美国对拉美的进出口额双双下跌,其中进口额度同比减少了16个百分点。

美国能源信息署去年的报告称,在过去的10年间,美国从墨西哥进口原油量已经下降47%。近两年来,巴西石油对美出口锐减60%。2013年,委内瑞拉最大的能源国企委内瑞拉石油公司对亚洲原油出口量史上首次超过了北美,委内瑞拉成为中国第四大石油供应国。

从趋势上看,过去10年拉美与美国的贸易额不断减少,与欧盟基本持平,而与中国的贸易则呈现出显著增长。拉美经济委员会预测到2020年,中国会超过欧盟在该地区贸易中的地位,并缩小与美国之间的差距。

更为重要的内因还在于,随着中国经济规模的不断膨胀,其投资海外的需求愈发强烈。从2002年到2012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DI)占全球外国直接投资额(FDI)的比重增长了33倍,尤其是2008年至2012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连年增长,该比重又增长了3倍。

在中国社科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研究员张森根看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仅占全球投资存量的2.16%,这与中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体量相差甚远(中国GDP为全球总量10%),中国对外投资还需翻番才能与中国当前的世界经济地位相匹配。

能源矿产最受关注

中国在拉美投资的迅速扩张,还得益于两地之间经济结构的互补性。目前,中国从南美洲主要进口农产品和自然资源,南美洲则需从中国进口计算机与通讯技术产品、纺织品、服装、空调等商品。

拉美自然资源储备丰富,巴西是世界最大铁矿砂生产国和出口国,智利是全球最大的铜矿生产国和出口国,委内瑞拉和墨西哥均为世界前十位石油储量国和生产国。而中国作为“全球工厂”,需要稳定的能源和资源供应。

正因為如此,根据联合国拉美及加勒比经济委员会的统计,该地区92%的中国投资主要是石油与天然气。在2002到2008年间的12起中国公司在南美洲的并购案中,有10起是有关原材料及能源的。

早在2005年,中国曾与巴西达成了“工程换能源”协议,中国负责对巴西的一处港口进行投资建设,投资额为10亿美元;而巴西作为回报,将向中国提供等值的石油等原材料。

后来,中国与委内瑞拉又开创了“贷款换石油”的模式。2013年委内瑞拉探明石油储量位居世界第一位。今年7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委内瑞拉总统尼古拉斯·马杜罗签署一项协议,其中就承诺中国将提供40亿美元的资金,而委内瑞拉将以每天新增10万桶原油供应作为回报。

2013年,委内瑞拉对中国的石油日出口量达62.6万桶,其中近半数用于偿还贷款。委内瑞拉官员表示,他们计划到2016年把日出口量增加到100万桶。自2008年以来,中国与委内瑞拉进行了超过400亿美元的贷款换石油合作项目。

截至目前,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化集团在委内瑞拉、秘鲁、厄瓜多尔和哥斯达黎加等国均有能源合作项目。今年上半年,中国石油拉美公司生产原油665.7万吨,相当于同期大庆油田产量的三分之一。在阿根廷,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已经是仅次于该国国有的YPF集团的第二大石油企业。

根据汇丰银行的统计,截至2013年底,中国银行业在拉美已投放850亿美元贷款,主要集中于拉美地区的基础设施、能源、矿产三大产业领域,其中基础设施领域获得的贷款额度超过了半数。中国的贷款对象相对集中,有超过90%的资金流向了委内瑞拉、巴西、阿根廷、厄瓜多尔四个国家,其中,委内瑞拉一国占了中国在拉美地区贷款45%的份额。

一位参与过对拉美贷款的国有大行人员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记者,中国进出口银行的贷款利率有时候会比美国进出口银行还要低。但贷款约束条件往往比世界银行还要严格,尽管不会附加政治条件,但往往会借机推动签署一揽子的机械装备采购和石油采购合同。此外,中方贷款尽管也会涉及一系列环保准则,但其在执行中却要比西方同行宽松灵活

作为全球第一大铁矿,淡水河谷公司出产了全巴西八成的铁矿石,2010年前后,该公司超过65%的铁矿石都运往了中国。此后这一比例尽管有所下滑,但中国买家每年仍然采购了其近一半的铁矿石。

今天,中国进口的约十分之一石油、四分之一铁矿、三分之一铜矿、二分之一大豆都来自拉美地区。中国需求已经直接影响到整个拉美地区的大宗商品价格。

全球最大铁矿石厂商淡水河谷2014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其净利润同比下降19%,主要由于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导致铁矿石价格大幅下跌,该季度淡水河谷的铁矿石平均售价创下自2010年初以来的最低水平。

与此同时,随着民众的生活水平大增,饮食结构升级,中国越发成为拉美农牧产品的最主要目标市场。目前,中国已成为巴西和阿根廷大豆的第一大买主,也是拉美肉类、鱼粉、水果、葡萄酒和豆油的最有潜力市场。

过去十年间,秘鲁在历史上首次经历了年均GDP超过6%的高速增长,这也是同期整个拉美地区最高的发展纪录。汇丰银行在2014年初发布的报告称,中国企业作为秘鲁矿业最大投资者,不仅为该国经济发展做出了最多的贡献,也成为秘鲁GDP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中国前驻厄瓜多尔、智利及古巴大使刘玉琴认为,中国需要拉美的原材料、农产品等,而拉美需要中国的投资。随着中国内需市场规模越来越大,拉美向中国出口将持续增长。

汇丰银行拉美地区首席分析师本·莱德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表示,未来,中国企业在汽车、农业、装备制造等产业领域掀起新的投资热潮。

今年7月,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拉美时,百度巴西葡语版搜索引擎初次运行、中兴签署打造巴西托坎廷斯州数字城市协议、华为与巴西签订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协议,双方面向未来的合作正刮起一股“科技旋风”。

老朋友有了新问题

从2013年开始,中拉双边贸易遭遇“增长断崖”,增速猛降至个位数。这背后既有中国经济放缓、需求下滑的因素,更重要的还是结构性问题。在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拉美研究所主任助理孙岩峰向《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表示,传统的贸易拉动型经贸合作已经无法满足当前中拉整体关系的需求。

部分拉美学者也提出,拉美对中国出口产品中 80%属于原材料,而中国向拉美出口产品中工业制成品占多数,中国拉美关系越来越向“南北关系”转化,显示拉美国家希望改变当前中国-拉美贸易结构的愿望。

这并非拉美经济民族主义的首次抬头。事实上,由于许多拉美国家深受民众主义、资源民族主义影响,大家族、垄断企业及各种利益集团也相当有势力,导致其经济政策经常发生较大变动。

2005年中石油和中石化曾斥资14.2亿美元收购了厄瓜多尔的一个石油项目,2007年,该国突然以“总统令”方式将中方公司额外收入的99%收归国有,使得中国企业损失惨重。2009年,厄瓜多尔新总统科雷亚上任之后,宣布所有矿产资源都是国家的财富,投资环境进一步恶化。

上世纪90年代新自由主义改革浪潮受挫之后,委内瑞拉、玻利維亚、厄瓜多尔的左翼政府上台执政,随即展开一场国有化运动,并导致许多西方公司被迫相继撤出。由于中国市场需求巨大并提供了双方更容易接受的政府间合作模式,因而一些中国企业将大额资金投向上述资源富集的国家。

2013年3月,委内瑞拉原总统查韦斯去世当天,国际能源署便发布预警报告称,中国在委内瑞拉的原油生产以及从该国进口原油将遭遇困难。在孙岩峰看来,左翼政权国家政治形势容易发生突变,右翼国家和加勒比地区国家又与美国有着特殊的政治关系,因而中国投资拉美的政治风险不可忽视。

政局不稳导致在拉美的投资项目常常会打水漂。

上世纪80年代,秘鲁启动修建一条全长800公里的油气管道,途经秘鲁东南部的亚马孙雨林,越过安第斯山脉,最后达到太平洋沿岸。但直到2004年底,这条管道才全部竣工,前后历时二十多年,其原因并非在于工程难度大,而是秘鲁政局的摇摆不定所致。

2002年,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曾经与荷兰壳牌石油公司和日本三菱公司就開发马利斯卡尔苏克雷液化天然气项目达成协议。但后来由于委国内发生未遂政变,这项论证时间长达20年、总投资20亿美元的项目最终搁浅。

中国企业投资最多的矿产开采领域,也是麻烦不断。

2005年,中国五矿集团曾与智利国家铜业公司签订协议,首期投资了5.5亿美元,以协议价格购买铜矿石,后来在收购该公司Gabriela Mistral铜矿49%股权时,却因工会反对而流产。2012年,经过两年谈判后,武钢放弃了50亿美元与巴西MMX联合建厂计划,不久中国五矿以70亿美元收购加拿大Noranda公司受阻。

由于投资拉美的中国企业仍以央企为主,其国有性质容易被贴上红色标签,常常被其他国家认为是非完全市场行为和国家意志,这也成了中国国有企业一个越来越明显的掣肘因素。

2011年12月,阿根廷政府出于对中国国有企业购买该国土地的担心,出台了限制外资大规模购买本国土地的法律。此前,巴西政府也出台了新政,禁止外国人、外国企业及外资控股的巴西企业购买或并购拥有土地所有权的巴西企业。

近年来,阿根廷、巴西、墨西哥等国为了保护本土产业,对中国频频动用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其税收及市场政策多变也增加了中国企业的投资风险。

中国出口信保公司第二营业部副总经理吴妍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表示,投资者进入拉美,应该尽量采用合资形式,以取得一定的合理身份,可以使投资方分担一部分的投资风险,对资源开发类比较敏感的投资,可以通过产品分成获得收益,如果投资主体具有品牌、技术、管理优势也可以采取特许经营的形式,避免投资风险。

猜你喜欢
拉美委内瑞拉阿根廷
委内瑞拉挺过“黑暗一周”
美“用一切手段”干涉委内瑞拉
笑一个
第二次奇迹
“环球小姐”花落 委内瑞拉
20、3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