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方清 欧阳开宇
8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同蒙古国总统额勒贝格道尔吉夫妇一起在乌兰巴托市郊观看那达慕。 图/新华
时隔6年再次到访蒙古国,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此行称之为“走亲戚式的访问”。
习近平于8月21日至22日对蒙古国展开的这趟为期两天的国事访问,是他就任中国国家主席后第二次专程出访某一个国家,此前这样“点对点的国事访问”是两个月前出访韩国。
“和上次对韩国‘点对点的国事访问一样,这次习近平主席对蒙古国的访问也是中国周边战略或者周边外交全方位发展规划的一个重要举措。”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曲星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于去年10月举行的中央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提出,我国周边外交的基本方针,是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理念。习近平8月22日在蒙古国国家大呼拉尔演讲中的“搭车论”,被认为是对“亲、诚、惠、容”这一中国周边外交新理念的一次生动阐释。
“中国愿意为包括蒙古国在内的周边国家提供共同发展的机遇和空间,欢迎大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搭快车也好,搭便车也好,我们都欢迎,正所谓‘独行快,众行远。”习近平在这场题为《守望相助,共创中蒙关系发展新时代》的演讲中说。
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和北京没有时差,两地间乘飞机只需两个多小时。8月21日上午11时许,当习近平主席和夫人彭丽媛乘坐的专机抵达乌兰巴托成吉思汗国际机场时,蒙古国总理阿勒坦呼亚格和夫人以及其他蒙方高级官员冒雨在飞机舷梯下迎接中国的客人。
对于时隔11年又一位到访蒙古国的中国国家元首,蒙方高规格的接待标准贯穿始终。蒙古国总统额勒贝格道尔吉设家宴招待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总统夫人则为这场家宴掌勺。在中国前驻蒙古国大使高树茂看来,这是一种特殊的礼仪安排,体现了蒙方对习近平主席来访的重视,“通常外国元首在对蒙古国进行国事访问时,都是在其国家宫(政府大厦)等正式场合进行欢迎宴会”。
“这次访问的一个特殊之处是,这是中国国家元首第一次专程访问蒙古国。”中国前驻蒙古国大使黄家骙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他还表示,中国对中蒙关系重视程度的提高,以及将中蒙关系作为外交政策优先方向,是“水到渠成,适当其时”。
1973年2月,30岁的黄家骙赶赴乌兰巴托,到中国驻蒙古大使馆工作,1999年担任大使直到2003年。30年里,黄家骙前后五次被派往驻蒙古国使馆工作,有整整20年在乌兰巴托度过。这期间,中国三任国家主席杨尚昆、江泽民和胡锦涛先后访问蒙古国,黄家骙都参与了接待工作。1991年杨尚昆到访蒙古,是自中蒙1949年建交以来访问蒙古国的第一位中国国家元首;2003年时任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蒙古国时,中蒙双方领导人达成将两国关系提升为睦邻互信伙伴关系的共识。
习近平主席对蒙古国的访问適逢中蒙建交65周年,和中蒙友好合作关系条约修订20周年。“条约为两国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奠定了政治、法律基础。此后的20年,中蒙双方不断在做增信释疑工作,关系得以平稳快速发展。”黄家骙说。
上世纪90年代之前,中蒙关系却陷入了一段长达20多年的“冷而不断”的低潮期。从上世纪60年代中期起,蒙古国的外交政策采取了向前苏联一边倒的战略,中国一度被作为“假想敌”,蒙古国媒体则曾经每天都有上百篇攻击指责中国的文章。
而在此次习近平主席访蒙的两天里,随访的《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在国家宫媒体接待室看到,蒙古国的记者占据了“半壁江山”,室内一侧摆放着的一排新电脑全部被蒙古国记者占用,而蒙古国当地电视台直播的画面也不断在国家宫活动现场和演播室来回切换,从两国元首会晤前的欢迎仪式,到会晤,再到共同记者,每一环节都加以重点报道。
此次访问行将结束时,习近平夫妇还在额勒贝格道尔吉总统夫妇陪同下前往乌兰巴托市郊观看那达慕。那达慕在蒙语中意为“娱乐”或“游戏”,是草原牧民在每年夏秋时节喜庆丰收、祝愿风调雨顺的传统聚会。两国元首一起观看了摔跤、赛马、射箭三项传统运动表演,他们还走到射箭手中间,颇有兴致地弯弓搭箭。
2011年,时任蒙古总理巴特包勒德访华期间,双方宣布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此次习近平主席访蒙期间,中蒙关系再升一格:双方一致决定,将中蒙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这标志着中蒙关系进入历史最好的发展时期。”习近平8月22日在蒙古国国家大呼拉尔的演讲中说。
经历过中蒙关系低潮期的黄家骙,对习主席“中蒙关系进入历史最好的发展时期”深有同感。在黄家骙2003年卸任驻蒙古国大使时,中蒙贸易额才4亿多美元,到了2013年,已增至近60亿美元,占蒙古国对外贸易总额一半以上。这10年来,中国一直是蒙古国的最大贸易伙伴。此外,两国高层互访频繁,中国国家领导人几乎全部访问过蒙古国,蒙古国“三巨头”总统、总理、议长也都访问过中国。
“双方重申,把基于稳定、互利、相互尊重原则发展两国传统友好关系作为本国对外政策首要、战略方向之一。”习近平主席访蒙期间两国共同发布的关于建立和发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中,确定了今后双方在发展对外关系上“相向而行”的路线。
在经贸合作上,双方也明确了目标:2020年双边贸易额达到100亿美元。这个目标约占现在蒙古对外贸易总额的80%以上。有俄罗斯媒体称,这种结果,如果放在过去,对于担心陷入对中国的依赖的蒙古国来说,难以接受。而如今的变化意味着,两国关系在经受诸多考验后,已经迎来了某种质的转折,“双方有意摒除中蒙关系发展中的障碍,开辟新的合作方向”。
继续本着矿产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金融合作“三位一体,统筹推进”原则开展全方位互利合作,联合宣言还给经贸合作目标的实现画出了路线图。黄家骙表示,蒙古国是内陆国家,人口稀少、土地广袤、资源丰富,但在基础设施及运输方面十分薄弱,且缺乏资金。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中,中国的技术、经济发展动力、通道等和蒙古的资源优势高度互补。
此外,在习近平主席访蒙期间,中蒙双方签署了30多项合作文件,涵盖经贸、矿产、电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金融等多个领域。双方决定推动建立跨境经济合作区。中方同意在蒙方出海口、过境运输等方面向蒙方提供支持和便利。访问结束之际,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向包括《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在内的随行记者介绍此访有关情况时表示,上述决策和举措将两国优势紧密结合,有效对接各自发展战略,符合双方实际需要。而中方提出的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同蒙方的草原之路倡议相契合,为两国合作开辟了广阔前景。
“中方愿同蒙方加强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下合作,对蒙方提出的草原之路倡议持积极和开放态度。”习近平在蒙古国国家大呼拉尔的演讲中还提出,双方可以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新的平台上加强合作,共同发展,共同受益。
在联合宣言中,蒙方对此予以积极回应,表示愿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下合作,将以创始成员国身份参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建设。
除了对韩国和蒙古进行的这两趟“点对点的国事访问”外,习近平主席在今年还有一场专程前往一个国家的出访,就是在今年2月6日至8日前往俄罗斯出席索契冬奥会开幕式。同样40多个小时的出访,开创了“点对点访问”的先河。
在去年,习近平提出“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新理念后,习近平今年“点对点”出访的俄罗斯、韩国和蒙古国三个国家,被视作是这一理念在实践中的延续,而其关注点更聚焦于周边尤其是东北亚的安全和合作。俄、韩、蒙不仅都是中国的邻国,而且都位于东北亚。在近些年关于中国与上述三国的关系发展上,中俄关系、中韩关系以及中蒙关系,在外交层面无一例外地屡屡被称为“处于历史最好时期”。
中蒙两国元首此番签署的联合宣言提到,双方支持蒙方倡议的中蒙俄三国举行领导人会晤,进一步加强三方磋商机制,推动三国合作。
中国与蒙古国的边境线长达4700多公里,互为陆地边界线最长的邻国, 而与俄罗斯的边境线也有4300多公里,这种特殊的地缘关系为三国合作提供了“地利”之便。此外,近20年来,不仅中蒙关系持续发展,俄蒙双边关系也在不断跨越。中蒙俄三国还互为战略伙伴。作为东北亚区域内三个重要经济体,三国具备了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种种有利条件。
俄罗斯经济发展部智库、著名咨询公司HEADS副总经理尼基塔·库里科夫认为,在今年5月俄罗斯总统普京访华期间,俄中签下天然气供应大单之后,俄罗斯更需要扩大自己的“朋友圈”,以利于在油气管线过境方面开展可靠合作。政治经济发展稳定的蒙古国,是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
区域经济发展层面之外,中国还有安全层面的考量。中蒙元首此番签署的联合宣言中,第四部分“国际、地区合作”的内容中,半数都涉及东北亚地区:双方将进一步深化在东北亚和平、安全、发展问题上的联系与协调。蒙方支持中方作为主席国积极推动重启六方会谈进程的努力。中方支持蒙古国总统额勒贝格道尔吉提出的“东北亚安全乌兰巴托对话倡议”。
“东北亚安全乌兰巴托对话倡议”由蒙古国总统额勒贝格道尔吉于2013年4月提出。据蒙古国驻华使馆官员介绍,这个倡议与六方会谈相比,有一些新的特点,比如六方会谈集中为一个问题,而这个倡议是可以讨论更广泛的问题,如环保问题、经济贸易问题,以及一些传统问题,但最开始的时候可能不讨论如核问题等极度敏感的问题。
2011年,蒙古国国家大呼拉尔通过新《对外政策构想》,将“开放、不结盟的外交政策”拓展为“爱好和平、开放、独立、多支点的外交政策”。在此政策框架下,蒙古國积极参与东北亚地区的合作机制。而蒙古国与朝鲜之间一直保持的定期磋商,是其提出新的谈判倡议的有利条件。
在今年5月于上海举行的亚信峰会上,“东北亚安全乌兰巴托对话倡议”被载入《上海宣言》。此番中方在联合宣言中对此倡议的又一次认同,这意味着,蒙古国将为巩固东北亚安全上注入新能量,这亦成为中蒙形成“亲戚”关系的推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