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19岁的少年怎么跟这些行业巨头抗衡呢?”12月1日,答案出来了,优酷不得不扭扭捏捏地对少年道歉了。比这更可喜的是,在一个传播至上的时代,通过互联网,通过网众们被不断激发的同情心和公德心,少年得到话语权。
11月29日,一篇题为《少年不可欺》的文章在一个微信公号上低调发表。19岁的作者NIKO在文章中表示,优酷和陌陌合作推出的视频广告宣传片《追气球的熊孩子》抄袭他在9月8日发布的原视频。
NIKO用文字、截图和录音记录等多种方式,有图有真相地向大家解释了互联网公司优酷的制作人是如何一步步地“诱导” NIKO分享拍摄方法,并如法炮制了一个相同的创意用在了陌陌的商业广告宣传片上。文末,NIKO很愤怒地说:“如果一个时代的少年,都因为有这样的抄袭任意崎岖存在,还有谁敢于创作,还有谁敢来为这个时代去创造、去担当。”
该帖发出后,先是一些感同身受的原创作者们力挺,接着又有网络红人@留几手等加入到声讨优酷和陌陌的阵营中。到11月30日中午11时,有将近十万的阅读量的文章,像病毒一样被疯狂转发着。
下午两时,事件中的两大互联网公司优酷土豆和陌陌科技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陌陌将该视频从所有视频网站上撤下,并作出道歉;优酷则回应称,要对事件进行调查。
文章在朋友圈中刷屏,风浪也越来越大。一边是制片王某被人肉搜索出来,微博中出现了大量声讨留言。另一边,又有人质疑“这是否又是一场炒作?一起营销事件?”在优酷首页,播放的则是4年前“国外少年玩转气球航拍集锦”的视频。弦外之音是气象气球拍摄地球的创意并非是NIKO团队首创,国外早已有之。
把水搅浑,似乎是互联网公关们的惯用策略。次日,优酷官虽然从网站撤下广告视频,承认“视频标题与NIKO文章重名,故事脉络与NIKO的经历存在类似处,其中视频中地球图片与NIKO发布的照片重合度较高”。同时也使用了“在法律范畴内尚不能认定为侵权行为”的字眼,“出于对原创的保护和尊重,才对NIKO公开表示歉意”。
如果诉诸公堂,少年显然是会被欺负的。知识产权律师游云庭对此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认为此事维权不易:优酷制作的放飞热气球短片借鉴的是少年的经历,在《著作权法》上属于创意,不受法律保护;照片是气球上相机自动拍摄的,不属于有独创性的智力成果,通过著作权保护有争议;从《合同法》角度,双方的合同并没有正式签署,因此无法通过常规的追究违约责任的方式进行维权。
正因为维权不易,时下各种侵权行为时有发生,比如一些网站使用传统媒体的文章,从来不付费;微信公众号的大量内容,基本雷同;在影视领域,那些大大小小的编剧鲜有自己的作品没被侵权的经历。社会化程度高的人面对这样的事,顶多苦笑一声,哪有那么多精力去维权?可少年不同,不平则鸣,愤而发声,尊重和道歉都是他们自己赢来的。虽然不能一夜间改变整个外部环境,但是少年掀起的波澜也不小,也在很大程度上唤醒了业内外尊重原创、尊重创意的语境。
“少年不可欺” NIKO团队已经赢得了的这五个字的版权,至于优酷和陌陌如何挽回影响,甚至经营好这个品牌和故事,将是互联网思维下的又一个案例。
你被“过度体检”了吗?
《中国新闻周刊》第686期封面报道《体检批判》,深度调查国内“过度体检”现象。
你支持全面禁烟吗?
国务院法制办公布了我国首部《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送审稿)》,规定所有室内公共场所一律禁止吸烟。在电影、电视剧及其他节目中播放吸烟镜头最高可罚款3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