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敏
兴业银行环境金融部总经理梁平瑞。
日前,兴业银行—深圳排放权交易所碳交易全国代理开户正式启动。兴业银行成为深圳排放权交易所首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利用银行网上平台进行碳交易代理开户的商业银行,投资者可通过该行个人网银直接进行深圳排放权交易所账户开户。
如果单从银行业务上看,这是兴业银行继今年推出碳配额质押融资之后在国内碳金融服务领域的又一创新,但是如果放在增速回落经济结构调整的经济新常态背景下考量,中国金融业过去十多年“跑马圈地、高歌猛进”的时代已宣告结束,被誉为中国绿色金融开拓者的兴业银行这一举动,或表明一种更积极的姿态。
作为国内首家赤道银行,兴业银行从2006年推出首个绿色金融产品——能效融资产品以来,不断探索创新,形成了独有的绿色金融产品服务体系,以市场化方式为国家节能减排和环保事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末,兴业银行已累计为上千家企业提供了绿色金融融资4923亿元,绿色金融融资余额达到2435亿元。
面对增速回落的经济新常态的变化,绿色金融又会面临怎样的发展路径?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专访时,兴业银行环境金融部总经理梁平瑞表示,新常态将催生绿色金融的大发展。
中国新闻周刊:赤道原则在国际通用已近12年,为什么国内还是只有一家赤道银行?
梁平瑞:赤道原则是一套国际先进的项目融资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工具和行业基准,旨在判断、评估和管理项目融资中的环境与社会风险,是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之一,也是国际金融机构践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行动指南之一。据我们所知,国内已有几家银行正在研究考虑采纳赤道原则。
赤道原则毕竟是由国际金融机构制定,在全球各个国家或地区落地执行时或多或少存在与该国或地区实际相结合的问题,执行起来必然有个磨合的过程。
中国新闻周刊:这个过程兴业银行又是如何解决的呢?
梁平瑞:首先,赤道原则不只是关注项目融资中的生态和环境问题,同时也关注融资项目可能对当地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影响问题,而这些领域往往难以有统一的评估依据和标准。
其次,除遵守中国社会环境相关法律法规和项目许可等要求外,金融机构和借款人主要参照IFC的《社会和环境可持续性绩效标准》和《行业特定环境、健康和安全指南》来开展社会环境风险评估和审核工作,其中不少内容直接引用了欧美发达经济体的标准,其指标体系与发展中经济体的安全、环保标准存在不少差异。
此外,在国内符合赤道原则要求的第三方环境与社会影响评估机构较少,普通环评机构的评估能力无法完全覆盖赤道原则涉及的所有评估范围。
为了克服实施赤道原则遇到的问题,我行采取了多项措施。首先高层重视,成立行领导亲自挂帅的赤道原则工作领导小组,自上而下系统推动;二是过渡期安排。我行安排一年时间作为赤道原则过渡期,着重解决制度、机制、流程、职责体系建设,以及与客户的沟通与解释,在过渡期内鼓励分行对项目融资适用赤道原则进行管理,但不作强制要求;三是积极宣贯。“绿色信贷”不仅多年出现在全行工作会上、重要的年度报告中,而且我们还编制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系统阐述与总结绿色信贷。
中国新闻周刊:兴业银行加入赤道原则6年来,究竟获得了哪些实惠?
梁平瑞:“赤道银行”不只是兴业银行的一个标签。实际上,赤道原则促进了我行的公司治理,完善了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体系,推动了在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不断创新及绿色金融融资业务的规模化发展,同时也提升了品牌声誉。
2008年兴业银行成为中国首家赤道银行后,参照赤道原则建立了从决策到执行、从制度到流程、从能力建设到信息披露等全面的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制度和体系。
以采纳赤道原则为契机,我行着手打造以“绿色金融”为核心的优质金融产品,在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上不遗余力,已经开发了覆盖企业金融业务和零售业务的多个业内领先的绿色金融产品。例如,国内首发节能减排贷款,首推碳金融综合服务,首个绿色金融专营机构,首张低碳信用卡,首笔排污权、碳资产抵质押授信业务,首单合同能源管理专项融资,首单绿色金融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在排污权金融方面,我行最早介入国内排污权交易市场,提供排污权综合金融服务。目前与国内11个排污权交易试点省市中的9个(湖南、湖北、天津、山西、浙江、江苏、重庆、陕西、河北)签署全面合作协议,提供排污权交易制度设计咨询、排污权交易及清算系统开发、排污权抵押授信、污染物减排项目融资等专业金融服务。
赤道原则促进了绿色金融业务实现规模化发展。目前我行的绿色金融业务已覆盖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生态经济三大领域,涵盖提高能效、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碳减排、污水处理和水域治理、二氧化硫减排、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等众多项目类型和能源、建筑、交通、工业等各个主流行业。
赤道原则也促进了社会责任履行方式的创新,提高了社会声誉。兴业银行是目前国内唯一两次获得英国《金融时报》和国际金融公司联合评选的年度可持续银行奖项的银行,同时,还先后获得“亚洲可持续银行奖冠军”“最佳绿色银行奖”“中国最佳企业公民” “最佳社会责任机构奖”、第五届世界环保大会“碳金社会公民奖”等殊荣。
中国新闻周刊:中国经济已步入新常态。这种新常态对金融领域的影响比实体领域更为强烈、更为复杂。面对诸多变化,绿色金融的发展空间又在哪里?
梁平瑞:随着中国经济增速区间的下移,中国金融业过去十多年“跑马圈地、高歌猛进”的时代已经结束,增速回落的金融新常态正在来到。
新常态下,伴随着产业结构与行业结构的明显分化,高污染、高耗能的产业和行业经营困难必将加剧,而战略性新兴产业,如节能环保产业、新能源、新材料等行业必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机会。发展绿色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是全球大势所趋,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中国的必然选择,这些为绿色金融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如近期《国务院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出台,将创新生态环保投资运营机制作为重要内容,在推动环境污染治理市场化、排污权交易、改革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模式等方面提出了系列支持措施,鼓励社会资本进入环保领域。国家发改委与财政部分别发布了《关于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指导意见》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试行)》,分别从政策层面和实际操作上对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合作(PPP)模式予以指导,燃气、供热、污水及垃圾处理、资源环境和生态保护等绿色金融项目均可推行PPP模式。
同时,绿色金融对于银行而言,既可开辟新的业务领域、实现新的业务增长,又是以商业化的形式来履行社会责任的最佳结合点,是商业银行形成自身经营特色和品牌,实行差异化竞争策略和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
中国新闻周刊:那么“新常态”下,越来越多的银行开始拓展绿色金融业务,兴业银行如何保持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梁平瑞:首先是坚持我们的创新性。兴业银行将紧跟国家节能减排事业的发展步伐,继续加大绿色金融发展力度,依托已经形成的绿色金融竞争优势,不断完善的绿色金融管理体系和制度,继续推进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
其次就是坚持我们的专业性。我们要打造绿色金融领域的“主流银行”,聚集专业人才、聚焦专属领域,在多个绿色金融专属领域精耕细作,持续做大市场份额。
比如,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十二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15)》等一系列加强我国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的政策和规划。根据测算,“十二五”期间,水资源利用与保护领域总投资将超过17000亿元。未来,兴业银行将继续围绕水资源利用和保护、资源综合利用、环境治理等绿色金融专属领域精耕细作,积极创新绿色信贷产品,实现重点客户布局。截至2014年9月末,在兴业银行的绿色金融融资余额中,水资源利用和保护领域的融资余额已达593.08亿元,占比24%,支持的项目涉及工业节水、海水淡化、污水厂建设及升级改造、污水管网工程、污泥处置工程、水域治理、水环境综合整治、再生水等众多项目类型。
“新常态”必将提供新机遇,兴业银行致力成为中国绿色信贷市场全流程、宽领域的专业金融服务商、全方位的“绿色银行”,为中国节能环保事业的发展、美丽中国的建设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