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新常态要有历史耐心

2014-05-14 16:53杨英杰
中国新闻周刊 2014年47期
关键词:常态会议政府

杨英杰

12月9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换句话说,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要在这个大背景大框架内思考问题。

如何认识新常态,会议认为,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

问题倒逼改革,中国经济不转型已难以为继。一言以蔽之,这就是新常态。提出问题等于解决问题的一半。能够确定新常态已经到来,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科学认识当前形势,准确研判未来走势,历史地、辩证地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所作出的重大判断。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没有改变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趋势,改变的是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改变的是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

“两个没有改变”和“两个改变”,为今后一段时期经济发展定下了基调。适应新常态,就是要适应“两个改变”。如何适应?会议提出了八个“更加注重”,即:更加注重满足人民群众需要,更加注重市场和消费心理分析,更加注重引导社会预期,更加注重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更加注重发挥企业家才能,更加注重加强教育和提升人力资本素质,更加注重建设生态文明,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和全面创新。

更为引人注目的是,会议在谈到把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作为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重要内容时,强调“要有历史耐心,不要急于求成”。这两句话十二个字,虽然针对的是城镇化过程中的盲动现象,但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也是我们应抱有的对待引领新常态之正确态度。从会议所提出的2015年经济工作的五项主要任务中,我们不难体会到这一点。这五项任务分别是:努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积极发现培育新增长点,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这五项任务,是必须长期坚持一以贯之的。

会议明确提出,要围绕解决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推进改革,推出既具有年度特点、又有利于长远制度安排的改革举措,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过深水区,加快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其实是政府的一场自我革命,也是本届政府最为鲜明的特点。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引领新常态的重要前提和基本条件,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要有历史耐心。

要对引领新常态的主体——市场之发育成长抱有历史耐心。中国经济仍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之中,生产要素市场仍很不成熟。比如土地市场,特别是作为农村居民最大财产承载物的宅基地、承包地,如何促进其市场化流转,仍在试点之中。本次会议也强调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政策,搞好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健全公开规范的土地流转市场。比如市场经济体制健全所不可缺少的金融市场的完善,差距更大。利率市场化问题、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问题、健全资本市场问题,等等,都需要下大力气抛却陈念实现创新发展。

要对引领新常态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的推动者——政府之职能转变抱有历史耐心。会议强调,政府要加快转变职能,创造更好市场竞争环境,培育市场化的创新机制。之所以说要对政府职能转变抱有历史耐心,是因为除了制度、心理的惯性以及既得利益者的抵触甚至反抗需要一系列新的制度设计来消解之外,还因为政府的三张清单——“法无授权不可为”的“权力清单” “法无禁止皆可为”的“负面清单”“法定责任必须为”的“责任清单”,需要完善的法治的支持。法治建设的完善更需要时间,切不可因急于求成而违背法治建设的初衷和精神。

认识新常态需要清醒的认知和判断,适应新常态需要科学的决策和作为,引领新常态需要有前瞻的眼光和胸怀。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更需要历史耐心。

(作者系中央党校副教授)

猜你喜欢
常态会议政府
欧洲理事会会议
智珠二则
主席团会议
“5+2”“白+黑”是否应鼓励?
省级政府金融权力榜
习近平不要滥用“新常态”
一场会议和它的记录者
目击
完形填空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