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美政坛女性群体的崛起

2014-05-14 16:53左晓园
中国新闻周刊 2014年40期
关键词:费尔南德斯席尔瓦塞夫

左晓园

南美洲最大的国家——巴西总统大选的第二轮投票揭晓,10月26日晚,巴西最高选举法院宣布第二轮总统选举投票结果,劳工党候选人、现任总统现迪尔玛·罗塞夫以微弱优势战胜社会民主党候选人阿埃西奥·内韦斯,连任巴西总统。罗塞夫成为南美洲历史上第三位当选两任总统的女性。罗塞夫也成为南美洲第三位担任过两任总统的女性。

去年,现任智利总统米歇尔·巴切莱特在大选第二轮投票中与另一位女候选人、儿时小伙伴伊芙琳·马赛的竞逐中胜出,二度出任总统。阿根廷现任女总统克里斯蒂娜·费尔南德斯·德基什内尔于2007年10月以压倒多数的优势当选,2011年又以绝对优势连任。实际上,在最近十几年里,除前面提到的三位在任国家元首外,还有一些拉美国家出现过民选的女总统:哥斯达黎加前总统劳拉·钦奇利亚(2010-2014),巴拿马前总统米蕾娅·莫斯科索(1999-2004),尼加拉瓜前总统维奥莱塔·查莫罗(1990-1997)。还有若干国家曾产生过女性临时总统。秘鲁也有好几位女总统候选人,现第一夫人纳迪娜·埃雷迪亚很可能参加2016年的总统竞选,目前的民调结果显示,她的支持率仅略低于另一女性总统候选人、秘鲁前总统藤森的女儿藤森庆子,因此2016年秘鲁也很可能选出该国第一位女总统。

大男子主义是拉美传统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女性应该受男性控制”的思想在拉美大陆根深蒂固。这种观念的影响在今天依然很强大。在拉美一些国家,女性文盲率仍然畸高;强奸、家暴和其他虐待仍然很普遍。根据联合国妇女署的数据,69%的拉美妇女遭受过伴侣的虐待,47%的人至少遭受过一次性暴力。在这种文化生态下,近年来女政治家群体崛起的现象在拉美政坛发出耀眼的光芒,更具有重要意义。

在政坛——这个传统上只有男人位置的舞台上,这些女总统们以及她们的女竞选对手们的风采极大鼓舞了拉美大陆的女性。她们开始逐渐相信这个自己一直被排除在外的体制。旨在推动性别平等和增强妇女权能的联合国妇女署的官员伊鲁内·阿吉雷萨瓦尔(Irune Aguirrezabal)说,“这些女政治家们的自身经历证明,女性能够被赋予权力,使得其他女性不再将自己看作是弱者和受害者,而是把自己看作真正的公民”,女性政治家的群体崛起推动了拉丁美洲民主政治的发展。

来自女性竞争对手的挑战

自1985年结束军政权、实现民主转型以来,这是巴西竞争最激烈、变数最大的一次总统选举。民调结果不断起伏,悬念迭起。竞选初期,舆论普遍认为66岁的现任总统罗塞夫能顺利连任。然而,8月,当原社会党候选人坎波斯不幸坠机身亡,他的竞选伙伴、坚定的环保主义者、另一位女性政治家席尔瓦成为社会党候选人后,选战风向出现转变。出身于亚马孙蕉农家庭的席尔瓦曾经担任过卢拉政府环保部长,和当时的矿产、能源部长罗塞夫因发展理念不同矛盾冲突激烈。

清瘦的席尔瓦如同一匹黑马,迅速吸引了广泛的支持者。席尔瓦在9月的民调结果中超过一直领先的罗塞夫,杂志封面和报纸头版到处登载席尔瓦的大幅照片,分析家们甚至预言,三位主要候选人都不会超过半数选票,第二轮投票很可能是“两位铁娘子”的对决,甚至席尔瓦有可能成为巴西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女总统。

然而,在罗塞夫竞选团队的凌厉攻势下,缺乏强大竞选工具的席尔瓦支持率下跌。社会民主党候选人、出身政治世家的内韦斯在选举前一天的民调结果中首次超过了席尔瓦。落败的席尔瓦宣布支持内维斯,这使得罗塞夫的优势迅速被拉平了。

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罗塞夫政府经历了一些严峻的考验。经济增长缓慢,通货膨胀上升。去年6月,因公共汽车票涨价引发了民众对公共安全、交通和医疗服务严重不足以及腐败的强烈不满,百万民众走上街头,圣保罗的游行示威升级为全国的骚乱。世界杯期间,各地发生大规模的游行示威活动,民众指责政府大兴土木,挤占本应用于公众服务的资金修建足球场馆,以及政府腐败等问题等,罗塞夫支持率持续下降。

尽管如此,罗塞夫执政期间是巴西历史上失业率最低的时候,失业率保持在5%,最低工资得到提高。由于劳工党在执政期间大力推行惠及中低阶层的社会福利政策,罗塞夫任期内继续关注民生工程,扩大劳工党已推行10多年的福利项目,惠及大约4000万穷人。刚刚结束的第二轮选举的结果表明,选民对罗塞夫复苏经济的能力更抱有信心。罗塞夫的竞选纲领为赢得民心发挥了重要作用。她总结了劳工党执政12年的政绩,明确了巴西的改革方向:提高生产力,实现宏观经济形势稳定,抑制通货膨胀,促进经济加速增长;推动政治民主改革,打击腐败;扩大基础设施建设,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当选后的罗塞夫发表感言时呼吁与反对派团结、对话,承诺变革,做一个更好的总统。

“南美ABC国家”的女总统们

阿根廷、巴西、智利三国现任总统均为女性。这三个国家因其在南美大陆上的重要性而被称为“南美ABC国家”(国名首字母)。

费尔南德斯、罗塞夫、巴切莱特这三位南美女总统身上有着某些类似的特点。她们都是中左翼联盟的领袖,得到中下层民众的广泛支持。减少贫困、不平等和不公正的共同主题将这三位干练的南美女性联系在一起。她们都富有经验、决断力和适应性。不同之处在于,巴西的罗塞夫和智利的巴切莱特在動荡的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是左翼青年积极分子,通过坚持与独裁统治斗争的政治立场,击败了大男子主义的定式,为自己赢得了政治声誉;阿根廷女总统费尔南德斯和巴拿马前总统莫斯科索、尼加拉瓜前总统查莫罗等几位女总统可归因于有政治影响力大的家族力量作后盾一类。

现年66岁的罗塞夫2010年当选为巴西第一位女总统。她出身于巴西东南部一个中上等阶层的家庭,父亲是保加利亚移民,母亲是位教师。上世纪60年代,青年时代的罗塞夫加入了抵抗军人独裁政权的秘密左翼组织,成为一名女游击队员。这个当时戴着黑色大宽边眼镜的年轻姑娘被看作这个运动的关键人物。1970年她因“颠覆罪”被秘密警察逮捕,入狱三年,狱中遭到折磨。获释后,罗塞夫继续经济学学业,后来任职公务员。

2003-2005年她担任卢拉政府的矿产和能源部长,主导了能源部门重组,领导巴西石油公司管理委员会,创立了“光明进万家”的农村送电项目。当卢拉政府原总统府民事办公室主任何塞·迪尔塞乌(José Dirceu)因卷入腐败案被迫辞职后,卢拉总统选中她担任这一要职。据卢拉总统的私人秘书吉尔贝托·卡瓦略(Gilberto Carvalho)回忆说,罗塞夫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处理问题的技巧引起了卢拉的关注。她思维敏锐、具有战略眼光而又接地气。在罗塞夫的两次总统竞选中,都得到前总统卢拉的全力支持。了解罗塞夫的人把她描述为“硬货”,坚决、务实的女性,执行力强。她的另一个绰号是“铁娘子”。

智利总统社会党人米歇尔·巴切莱特出身于圣地亚哥郊区一个中产阶级家庭。20世纪70年代在皮诺切特执政早期,她的父亲被指控叛国罪而折磨致死,在被迫流亡之前她和母亲也被关押、遭受折磨。巴切莱特在学生时代就参加了左翼运动组织。80年代后期,她流亡回国后,积极投身于智利重建民主的斗争。她是有三个孩子的单亲妈妈,儿科医生和流行病学专家,学习过军事战略、曾任智利国防部长——拉美第一位担任这个职务的女性,还担任过卫生部长。巴切莱特果敢、坚决,担任卫生部长期间,她批准向遭受性虐待的受害者免费发放事后避孕药的做法,曾在智利这个保守的天主教的国家引起哗然。

巴切莱特曾于2006 ~ 2010年担任智利总统。2006年当选后,巴切莱特公布了自己的内阁部长名单,正如她在竞选中所承诺的那样,男女比例各占一半,这在智利史无前例。巴切莱特第一任期内通过了一系列关注民生的立法和政策,获得民众的广泛支持;卸任时,她的支持率高达84%。智利宪法规定总统不能连任。卸任后,巴切莱特因出色的工作能力以及总统任期内在同工同酬和保护妇女权利方面做出的贡献,被任命为成立不久的联合国妇女署首任执行主任,这个组织的宗旨是致力于推动两性平等和妇女赋权。2013年她再次参加总统竞选获胜,成为自1932年以来智利第一位两次通过竞选担任总统的人。

阿根廷总统克里斯蒂娜·费尔南德斯·德基什内尔出生于拉普拉塔郊区,父亲是个公交车司机。费尔南德斯在拉普拉塔大学主修法律。大学期间尽管同情左翼的正义党青年组织,她没有参加过任何值得关注的政治活动。伊莎贝尔·庇隆政府被军人政变推翻后,费尔南德斯和丈夫离开拉普拉塔到里奥加耶戈斯从事律师行业。费尔南德斯的从政经历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她曾在州议会、国会工作,担任过参议员。2003-2007年她的丈夫内斯托尔·基什内尔担任阿根廷总统。她作为第一夫人担任了政府的巡回大使,她极具战斗性的演讲风格使阿根廷政坛耳目一新,常使人联想到阿根廷最受人爱戴的前第一夫人埃薇塔·贝隆。

2007年,费尔南德斯竞选成功,从丈夫手中接过总统之职。夫妇两人密切合作,被称为“南美的克林顿夫妇”。基什内尔于2010年10月因心脏病去世。2011费尔南德斯成功连任,年末被诊断患有甲状腺癌后手术切除,短暂休息后,她又神采奕奕地出现在公众面前。

“性别配比法”正在使拉美发生改变

拉美女政治家们能取得如此的成就,除与她们自身的能力和努力有关外,最近二十多年拉美政治环境的变化也为她们的脱颖而出创造了条件。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拉丁美洲已有6位女性当选总统,其中3位已经是第二次担任此职,而且女性总统候选人数量不断增加,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应当归功于性别配比法案的产生。

1991年阿根廷通过第一个性别配比法,规定女性立法代表候选人应占30%。现在拉美已有14个国家通过了性别配比法。其中玻利维亚、厄瓜多尔、哥斯达黎加立法规定,政党选举候选人名单上女性必须占一半。由于性别配比法案的存在,妇女作为国会议员、内阁部长的数量也在增加。

根据“美洲对话”的一份研究报告,拉丁美洲女性在国会下议院所占比例为24%,仅次于北欧(42%),高于美国。

性别配比是拉美政治近年来一个重要的现象。除了在全国立法机构增加妇女的代表性外,配比制可能部分解决女性在民众政治参与的边缘化问题,是一个更具合法性和包容性的制度,是一个有益于女性的政策范例,能够在采用配比的过程中动员女性,这些会导致更大程度的女性参与政治,或许会逐渐缩小政治活动中的性别差距。

虽然有人用新近推行配比制的进行乌拉圭案例研究,结果证明配比制只是增加了女性在选举职位上的代表性,并没有对民众政治参与的两性差距产生影响。但这结论略显仓促,是否有效应该在足够长的时间段内进行考察。

尽管批评者认为,配比制导致妇女因性别而非能力与德行当选;支持者认为,这只不过铲平了游戏场。通过妇女政治赋权,拉丁美洲在推翻大男子主义的思维定式上已经迈出了一大步,但是侵害妇女的暴力行为仍然在不断上演。这表明,拉美国家的政府需要采取更多的措施改变妇女现状。

据《环球邮报》报道,过去20年,有7000万妇女加入拉丁美洲劳动大军,拉美贫困率因此下降30%。但即使是受过高等教育、在正规部门就业的妇女也比做同样工作的男性收入减少17%。驻萨尔瓦多的一个非政府妇女组织的代表说,“我们还没达到要求同工同酬的程度,现在,这里最重要的议题是保护妇女免受暴力侵害。”尽管大多数拉美国家的法律都规定了男女平等,但实现这一点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法律看上去很美,问题是,在面临如此多的抵制面前如何实施?

这个问题的答案很可能会从拉美新一代妇女领袖身上找到,她们从来没有回避对妇女斗争问题的支持。罗塞夫总统在2013年11月25日的推特中标示出国际消除妇女受暴日,毫不避讳地把巴西描述为仍然是一个“性别歧视和充满偏见”的国家。巴切莱特总统推动了智利保护妇女权利方面很多具体的规定,包括为养育孩子提供补助。

虽然缓慢,但拉美的确发生着变化。男性和女性都從更平等的性别观中受益。男性开始越来越多地承担家务,有的甚至给孩子换尿片,这在20年前拉美的大多数地区是无法想象的。尽管变化可能仍然缓慢,随着越来越多的女政治家走向前台,已经形成了一种几年前难以想象的趋势。

(作者系外交学院拉美研究中心主任)

猜你喜欢
费尔南德斯席尔瓦塞夫
The true sportsmanship 真正的体育精神
被围观
罗塞夫被推向“最终审判”
18万美国人为杀人少年求情
查韦斯骂哥伦比亚防长“弱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