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老师

2014-05-14 13:11
读者·校园版 2014年17期
关键词:世俗胜利校园

本期主持人:王廷鹏

本期嘉宾:兰州大学附属中学李虎老师

编者按:我们开辟了《问》栏目,希望在这里可以问校长、问老师、问学生、问家长……我们想通过“问”与“答”,展开互动,增进了解。如果您有想问的问题或能提供相关的线索,请投至邮箱:wangtingpeng@126.com。

《读者·校园版》:首先要祝贺您和您的学生在今年的高考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好的高考成绩能帮助学生进入理想的大学,但也有人把高考的胜利称为“世俗的胜利”,认为高分虽然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有关,但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不大,您如何看待这种“世俗的胜利”?

李虎老师:我所带的班是兰大附中的一个普通班,在今年的高考中确实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全班60人,有53人上了重点线,另外7人上了普通本科线。其中,有28位同学被浙江大学、西安交大等“985”重点院校录取,而他们三年前进入兰大附中的时候,成绩大多比较普通,三年后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

回顾这三年的教学历程,我觉得取得这样的成绩在情理之中,是自然之果。在这三年中,我对学生不仅是用心教育,更是精心培育,成果自然是丰硕的。这三年时间里,我的教育目标绝不是瞄准高考而施加的纯应试教育,而是努力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自我教育。我尝试做“真人教育”,我认为这就是教育的本质。所以,这样的胜利绝不是所谓的“世俗的胜利”,而是往下扎根,精心培育下的自然结果。有了这样的根基,在以后的学习发展中,学生会自己吸取养分,自我发展,为自己赢得一个更好的未来。更重要的是,我相信,在这样的胜利中,我的学生的精神世界必将是充实的。

反观我们身边,如果老师把教育的目标定为考试取得好成绩、考上好大学,这就真是世俗的目标,在这样的目标下取得的成绩自然是“世俗的胜利”。

《读者·校园版》:大部分学生为了备战高考,在题海中沉浮三年,参加完高考之后,会彻底失去对某门课程的兴趣。您是理科班的班主任,学生的成绩也很不错,他们为应对高考,是不是也付出过对科学世界丧失兴趣的代价?您如何评价中国中学教育中的这个现象?

李虎老师:作为学生,都要经历考试,尤其是我们的高考,它是一次级别高、社会关注度高的考试。面对如此重要的考试,老师们自然有各种各样的备考复习方法,我归纳总结为两种:一种老师的做法是以课堂教学为主,激发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另一种老师就是靠题海战术,让学生反复练,追求熟练。对于应考,这两种做法都有好处,不过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前者显然优于后者,而且前者对老师的教学水平要求极高。不能一味地实行题海战术,而应该让学生边做题边总结与反思,这样学生才会领悟学科本质,不会产生厌烦情绪。

《读者·校园版》:您知道学生给您起的绰号吗?我了解到一个————“白板笔杀手”,这个绰号背后有什么故事吗?

李虎老师:我只知道从我当老师至今,学生在背后叫我“虎哥”,我带的班都叫“虎班”。你说的这个绰号我还真没听过,但我想可能是由于我讲课时容易激动,讲到激情澎湃时,就会拿笔在白板上书写的要点处戳几下,用完了不盖笔帽直接一扔。看似有风度,实乃对白板笔的不爱惜。

《读者·校园版》:听说您在被任命为学生处副主任时,坚持要继续带班,这样做必然会增加您的工作量,您为什么要坚持在第一线带班,您是出于什么想法而做出这个决定的?

李虎老师:我是在本届学生高二结束时被学校任命为学生处副主任的,当时我就决定,不论工作量有多大,压力有多大,我都要坚持把这个班带到高三毕业。因为育人是一个系统工程,高中三年,我和学生彼此了解、彼此熟悉,我不想中断这个过程,给我的学生带来心灵上的波动。在这儿,我也很感谢我们学校的王晶校长,她非常支持我的工作,给予我极大的信任。

《读者·校园版》:在对您的评价中,有人提到您是一个有教育情怀的人,您如何理解这个评价?能聊聊您的教育情怀吗?

李虎老师:我越来越感受到,我从事的这个工作已不是一个简单的职业,而是我所追求的事业,既然是事业,那就得有教育情怀。对我个人来讲,就是极力做到为理想而不懈追求。一位心理学家说过,在人的本性中有一种倾向,我们把自己想象成什么样的人,自己就真的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我的理想就是成为一名对学生真正有帮助的好老师。我的职业追求已内化为我的教育理念,形成持之以恒的信念。追求就在自身的土壤中,一旦拥有了它,生命的种子就会迸发出无限潜能,生根,发芽,开花,结出丰硕的果实。理想创造力量,力量产生激情,激情是一种状态,是一种精神气质。我以我的激情点燃学生的情绪,照亮学生的心灵,使他们学有所养,学有所获。

《读者·校园版》:您又送走了一批学生,您的心情是怎样的?看到您的一个学生在网上提到您:“都毕业好久了,昨夜又梦见他。”您是如何与学生建立这种深厚的感情的?能简单谈一下您对师生关系的看法吗?

李虎老师:每当与朝夕相处三年的学生分别时,我确实有点不舍,心情用五味杂陈形容一点也不夸张。但静下心来一想,此时的分别是为了他们以后能走得更远、飞得更高,心里也就好受了很多。在这么多年的教育工作中,我始终认为我们教育的对象是学生而非考生,教育的内容也是以育人为本,一切以育人为目的的师生关系必是融洽的良师益友关系。

《读者·校园版》:您能聊聊自己成长经历中有意义、有价值的故事吗?

李虎老师:我的高中生活还是很苦涩的。当时我是住校生,这更加重了我们这个本来就不富裕的农村家庭的负担,父母亲全部的收入只能维持我在学校的正常开支。为减轻父母的负担,我在午饭和晚饭时间,都要去餐馆打工一个小时。这虽然占用了我的一些时间,但丝毫没有影响我的学习,反而让我积累了一笔精神财富。

《读者·校园版》:您最不能接受学生犯什么样的错误?

李虎老师:学生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可能犯错,但对自己的错误认识不到,或者已经认识到了还一味地为自己的错误找各种理由辩解,这样的态度让我很难接受。

《读者·校园版》:您最欣赏什么样的品质?

李虎老师:诚恳,朴实,“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好学精神。

猜你喜欢
世俗胜利校园
坚持就是胜利
坚持
胜利的手势
An analysis on the translation of the name of a Missionaries’newspaper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别去问值不值得
《杂文选刊》2013年10月下半月版精彩推荐
胜利
世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