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张初一时新年联欢会的小组合影中,前排右一是我。
上初中时,不少同学已经进入了青春叛逆期。他们形成了自己的小团体,开始对很多事物不以为然。他们笑话上课发言的人,打造新潮的发型,以请假、扮酷、耍小花招为乐,有些同学甚至以跟老师作对为时髦。
而我恰恰还体现着少年时期的单纯和朴素,在方方面面呈现出一个“好少年”的特征。在这一点上,不少同学无疑觉得我很幼稚、很迂、很傻、很嫩。为此,我受到了不少误解和嘲笑。
不过,学生的主业终究是学习。在日复一日的努力下,我很快成为全班学习方面的“领头羊”。平时再觉得我幼稚的人,看到我的好成绩,也不得不投来钦佩的目光。当时,常常有人向我请教问题。对于这类请求,我是很乐意帮忙的。教人做题虽然会花费自己的不少时间,但这既能帮助别人,又能锻炼自己的思维,何乐而不为呢!
有一天,坐在我后排的同学问我:“徐安琪,你能帮我听写这单元的英语单词吗?大概5分钟就能听写完。谢了。”照理说,这只是小事一桩。何况我每天给人讲题的时间远远超过5分钟,再多花5分钟帮人听写又何妨!
但是,我却回答他:“我告诉你一个方法:你用尺子挡住英文部分,看着中文部分自己默写,又快又好。我就是这么做的。这样既加快了你的速度,也节省了我的时间。”
听到我的回答,他先是“无语”,接着还是很快照着我提供的方法做了。后来,班里的很多同学都照着这个方法进行“自我听写”。
在我看来,讲题是有技术含量的,而且的确帮人帮到了实处;听写却没有什么技术含量,而且通过变通方法,每个人都可以自己完成。自己能完成的事,便不必再烦劳他人了。毕竟时间宝贵,我们应该时刻做最有意义的事。
到了初一下半年,班里几名比较勤奋的同学形成了一个好学生的圈子。这个圈子的中心便是我。我话不多,却经常以自己的方式带动、影响着他们。当我专注于学数学时,他们便也专注于学数学;当我热衷于语文阅读时,他们便也热衷于语文阅读。后来我跳级的事对他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纷纷发奋努力。在我考入北大后的那一年,那几名和我同样来自普通初中的、“缺乏希望”的同学,竟然分别考入了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名校。
回想起来,当时的我没有以新潮者的身份影响全班同学,却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做好自己”,激励了几名同学,影响了他们的求学轨迹。其实,在我们的身边,经常会有一些对我们成长产生巨大影响的同伴。我们奋斗的动力,有时来自遥远的梦想,有时则来自身边的某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