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王廷鹏
本期“问”栏目,我们围绕着杂志一直关注的“成长”话题,设计了一份有5道问题的问卷,其中,有成长中的遗憾、阅读、转折,内心曾经有过的愤恨和给自己的寄语。问卷发出后,我们收到了来自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读者的回答,这些回答给人很深的触动。从2014年第1期开始,我们根据不同的问题,依次选登一些精彩的回答,敬请大家持续关注。
本期问题:中学时,背着老师和父母,你偷看过什么书?
作家和媒体人
富康年(读者杂志社社长):手抄本的《第二次握手》。我上中学的时候,图书匮乏,可读的书很少,当时我读过一本残缺的秦腔剧本,后来才知道那本书叫《游龟山》,我还看过《麻衣相法》这一类的书。
林特特(专栏作家):三毛的书。
韩浩月(专栏作家):琼瑶的一系列小说。
咪蒙(《南都周刊》编辑、专栏作家):其实我已经记不清自己偷看过什么书了,无非就是琼瑶、亦舒、席绢的书。当时光明正大地看的书,才叫危险读物。上高中的时候,语文老师给我们介绍明代文学名著“三言”“二拍”,我乖乖地买了全套,认真看了,结论是:这根本就是一个黄文集锦啊。于是,高考填志愿时,我选择了中文系。
南在南方(《幸福》杂志主编):父亲抄过著名的小说《第二次握手》,把它藏在了箱子里。我偷看时,被父亲发现了,他就问我好看不,我说不好看。父亲不同意,说:“你个小娃子知道啥?多好的小说!”
韩松落(专栏作家):金庸、琼瑶、古龙的武侠小说,杜拉斯的《情人》,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
押沙龙(作家):当时老师不让我们在课堂上看课外书。我上课时看过冯梦龙的“三言”,后来被老师没收了。
段旭(《体坛周报》记者、专栏作家):郑渊洁的童话书。我上小学和中学时,一直是家里的乖小孩,没干过什么出格的事儿,也很少背着老师和父母偷看什么书。当时父母也没有完全禁止我看郑渊洁的童话书,只不过我会在晚上做作业的间隙偷偷看,有一次差点儿被妈妈发现。
孔岳(图书编辑):《四大美人艳史演义》《薛仁贵征东》《唐宫女祸》。
王先孟(期刊编辑):武侠小说。
中学生
田园:言情小说、漫画书。
殷浩然:曾经在考试的前几天,半夜躲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看一些漫画书,书名好像叫《阿衰》《爆笑校园》。
雷文昕:《大漠谣》。
段兆辉:《盗墓笔记》。
许婉韵:《斗破苍穹》。
周禹炜:《塔罗奥义》《魂断蓝桥》。
杨思嘉:我看过《世界地图册》,梦想着自己长大后想要去的地方,勾勒好了路线,并且做好了记号,压在枕头底下,每天把它拿出来看着它偷笑。
赵一侃:各种漫画书。
李昱:每天晚上,我都会窝在被窝里看小说。我喜欢看王朔的《动物凶猛》《看上去很美》。有时候我也会看不懂,只是觉得王朔很有个性。
周晓霞:应该是张杰的《杰出的流年》吧。因为现在大多数老师和家长都比较反对我们追星,认为会耽误学习。
张坤涛:恐怖小说。
王笑盈:鬼故事。
李宗隽:偷看过的书可多了,《洛丽塔》应该是其中最奇怪的一本。
徐卓仕:《尘曲》 (没有刻意地偷看,只是他们不知道)。
宋津睿:《少年特种兵》。
刘琳:在课堂上看《哈利·波特》系列小说。
大学生
胡启刚:《知音》。
冯莞清:《男生女生》《花火》。
小江:就是《美少女》之类的杂志,都是青春言情类的小说,可当时就是看得特别入迷。我很害怕妈妈发现,因为她会跟我说一大堆“不要早恋”之类的话。
苏秋颖:饶雪漫的小说《左耳》《沙漏》。
Coral:《背德之剑》。
琥珀承欢:武侠小说。
网友
任焕宁(教师):我偷看过琼瑶等人的言情小说。
李琳(公务员):我中学时是个乖孩子,我看的课外书主要是科普类的和美术类的,唯一偷看过的书是一本外国小说,好像叫《天使与魔鬼》。在那个年纪看这样的书,似乎太早。
曹阳静(私企企划):我背着老师看的书是《梦里花落知多少》,郭敬明、安妮宝贝的书我也看得比较多。
Selene:我晚上在被窝里偷偷看过一本讲日本武士的书。
一个人想着一个人:《女生日记》。
白杨:《红楼梦》。它被父母称为“少儿不宜之作”,而如今学了中文专业,好像看什么书也都理所应当,再也没有当年那种偷着看书的刺激感了。
女王℡☆:初中那会儿可迷恋言情小说了,大晚上躲在被窝里看《花火》。
黄梦瑶:我上初中时没有看过任何课外书,因为当时在农村,条件不允许。后来我去市里上了高中后,偷偷买了很多杂志看,我上课时还看过饶雪漫、郭敬明的小说。
黄色的小杰:武侠小说作家卧龙生的《仙鹤神针》。
无忘之寻:我没怎么背着父母看过书,只是上高一的时候,班主任对我们管得比较严,不仅不准我们在课堂上看课外书,课下看也不可以。我当时非常叛逆,跟班主任也合不来,所以,我就故意在他的课上看完了《红楼梦》。
徐雪蓉:《花季少女》。
小麦兜兜*^_^*:一本校园小说,书名是《再见小时候》。真的很好看,那时候快期中考试了,所以我只能偷偷地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