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USB的全称为Universal Serial Bus,中文名称为通用串行总线,它作为连接电脑与外部设备的一种串口总线标准,1996年推出的USB标准已经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现如今几乎所有电脑设备和移动设备都配备USB接口,几乎所有的移动设备都通过USB接口充电,但是目前仍然占主导地位的USB 2.0接口无论是数据传输速率还是供电功率都差强人意。
虽然负责制定USB标准的USB开发者论坛(USB Implementers Forum,简称USB-IF)于2008年发布了USB 3.0标准,但是第一个支持该标准的主板2011年才开始在市场上出现,直至2013年,我们才能够看到大量配备USB 3.0接口的设备出现在市场上。根据USB-IF的消息,预计2014年将有7亿台配备新一代USB接口的设备面世。到2016年,这一数字将上升到22亿,但随后的大多数设备将不再配备USB 3.0接口,而是配备新的USB 3.1接口。USB-IF在2013年7月发布了新的USB 3.1标准,这一称为SuperSpeed+的标准与称为SuperSpeed的USB 3.0标准虽然无论是版本编号还是名称都仅有细微的改变,USB 3.1所使用的USB线和USB接口也和USB 3.0一样向下兼容,从外部看一切都没有改变,但是内在却有着巨大的变化。SuperSpeed+传输数据的速度是SuperSpeed的两倍,电力供应最高可以达到100W,可为更多的设备供电,可更快地为设备充电。
更好的编码实现更高的速率
SuperSpeed+更高的速度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将传输频率从5GHz增至10GHz的手段来实现的,除此之外,内部的信号处理方式也有所改变。在USB 3.0上采用的是8b/10b编码的信号处理方式,这意味着真正可供使用的只有8位,另2位被用于纠错,而USB 3.1切换到128b/132b编码方式,将信号处理的额外开销从20%降低到3%。不过,提高信号速度,要确保信号可靠地传输将对硬件有更高的要求。USB 3.1的线缆内包含的芯线数量没有改变,仍然和以往一样,通过两根双绞线分别负责信号的传送和接收。一根双绞线的两条线路以差分传输的方式同时传送或接收信号,这种传输方式可以显著地降低信号干扰的负面影响。与USB 3.0线缆不同的是,USB 3.0线缆每一根双绞线一个屏蔽层,而USB 3.1线缆的双绞线每一根芯线独立屏蔽,这对于降低信号干扰有着正面的意义。
此外,USB-IF收紧了信号衰减的规则,在USB 3.0标准上,信号衰减的总限制为20dB(分贝),但是由于很多时候设备和线缆由不同厂商生产,所以没有人能够确保设备与线缆总衰减的值。而在USB 3.1上,USB-IF分别为设备和线缆规定了最大的信号衰减值,设备为7dB,线缆为6dB。如果设备或者线缆不能够达到标准,那么需要安装信号放大器(中继器)。另外,USB-IF还限制USB 3.1线缆的最大长度为1m,超过限制的电缆也需要安装中继器。
除了严格控制USB 3.1的标准以外,USB-IF还定义了一下其他的相关规范来扩展USB接口的功能,如为多媒体音频和视频数据传输准备的USB-AV,该规范定义了如何倍增USB 3.1的性能,通过USB 3.1完成HDMI 1.4的传输任务。不过,由于缺少强制性的HDCP加密技术,所以USB 3.1无法用于传输蓝光影碟,但可以传输MKV或者MP4之类的文件。
更快地为移动设备充电
USB 3.1的USB供电规范(USB-PD)为设备定义了新的电源指引。目前,USB 3,0可以为设备提供的电源最大功率是4.5W。但是由于目前几乎所有的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仅支持USB 2.0标准,所以最大功率只有2.5W。USB 3.1的供电规范定义了供电功率在10W~100W的5个不同的供充配置,这可以确保设备获得更充沛的电力,缩短充电时间。不过,由于目前市场上的USB电缆和插头都只能够支持10W,所以在需要为设备提供更大功率,如电流强度高达5A(安培)时如何解决,目前仍不清楚。此外,USB-PD还引入了一个协议用于在设备充电的过程中进行协商,以确保设备在充电的时候数据传输不会受到影响。
不像USB 3.0在标准公布之后很长一段时间相关的产品才开始出现,USB 3.1的相关产品将在近期上市。目前,标准的最后细节已经完成,第一个USB 3.1芯片预计将在2014年年中开始销售,它们将很快出现在台式电脑的扩展卡上。然而虽然英特尔是USB 3.1的主要推动者之一,但估计仍然需要比较长的时间USB 3.1芯片才能够集成到芯片组中。而根据USB-IF的介绍,USB接口仍然有潜力可以挖掘,传输速度应该可以再增加一倍到20Gb/s,这将是一个目前其他本地电缆连接无法比拟的速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