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农村金融新需求的农村金融改革路径探析

2014-05-14 07:40宋晓薇
商业经济研究 2014年13期
关键词:金融服务

宋晓薇

内容摘要:现阶段,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出现了新的需求种类,本文认为新型的金融需求主要包括信贷需求和金融服务需求,基于这两大类新型需求无法被满足,文章分析了现阶段农村金融市场存在的问题,提出农村金融领域应根据新型需求的特点进行改革完善,并提出相关措施建议。

关键词:金融需求 风险保障 投资创业 金融服务

农村金融需求现状

(一)农村金融贷款需求

农村金融贷款需求主要包括三类:农户贷款、农村中小机构贷款、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贷款。

农户贷款主要包括生活消费贷款、生产经营贷款、创就业投资贷款。生活消费贷款的主要用途是应付消费性金融需求。这类贷款特点是以小额、中短期、临时性强,频率较高。这类贷款往往由于农户的抵押担保品缺乏,还款能力较差,还款来源不明确,风险最高,经常不被正规金融机构所接受,更多来源于民间金融组织、政策性金融优惠贷款、财政扶贫资金等渠道;生产经营贷款是农业产业化经营者为了扩大种养规模,购买大型农机设备而进行的金融借贷,但由于该类贷款的额度高、期限长、风险大,其贷款需求并不能被商业性金融机构充分满足;创就业投资贷款是积累了一定技术经验的外出打工农户回乡创业、就业时,向商业性金融机构进行的借贷,目前这类贷款主要的供给主体是农村小型金融机构或农村信用社,但也并不能被完全覆盖。

农村中小机构贷款主体主要包括农村中小企业和农村合作组织,其金融需求主要体现在存款、贷款、结算三个方面,以贷款需求为主。随着“三农”经济的发展,农村中小企业贷款的集中行业有农产品生产、加工行业、农产品流通行业、农产品营销行业、农业高新科技行业,且近些年农村中小企业由于技术改造和扩大生产的需要对贷款融资的要求有所提高;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近几年发展迅速,资金需求量日益增长,资金需求主要用于社员采购生产资料,提高技术服务,收购农产品,建设农产品深入加工的基础设施等。但这两类农村中小机构往往由于土地资产的农业属性以及农村资产交易市场不健全,可抵押资产不足,资金需求缺口出现结构性矛盾,无法被有效满足。

在农村现代化、城镇化、工业化建设过程中,需要解决农业生产要素城市化的转移问题,伴随而来的是农业基础设施和配套公共服务的增设投产,而财政负担能力有限的问题,因此,这必然推动农村金融贷款需求增长。而由于公共品外部性、非盈利性等特征,作为逐利性的商业金融资本并没有向该领域流通的冲动,政府和农业金融机构需要构建双赢互利的合作机制,共同投资负责,共同受益。政府只有通过给予参与其中的金融机构税收优惠、财政补贴、贷款担保等政策扶持政策作为投资风险的补偿,提高金融机构的投资积极性,才能吸引农村信贷资金的投入。

(二)农村金融服务需求

从风险保障方面来看,一部分富裕起来的农村家庭和经济实力强大的农村企业,对现代商业保险产生了新的需求,主要包括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养老年金保险、大病医疗保险、企业财产保险、农业灾害保险等内容。同时,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能从根本上保证农民的养老、医疗、失业、最低生活保证等问题,才能提高农户家庭抵御风险的能力,实现农户到城市居民的转变。保险和社会保障两方面的金融需求是农村现代化建设中的安全网和定心丸,也是坚实的奠基石。

从投资创业方面来看,首先,应开发支持个人工商户的小额贷款、优惠贷款、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提供的资金贷款,并为农户提供居民创业、培训金融服务,实现“贷款+培训”的金融服务机制。其次,农村市场需要农产品期货交易、担保、抵押、典当、拍卖、存款保证金、以房养老等服务,从而帮助农户更顺畅地获得短期的小额融资,满足抵押品不足前提下的资金融通,抵御自然风险和金融风险。这些金融需求属于间接的金融辅助需求,但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资本市场来看,对发展成熟的企业,存在着辅导上市,在资本市场发行证券直接融资等金融服务需求。其次,作为拆迁或征地补偿拥有了一部分的闲置资金或房屋资产,对于这部分资金或资本有投资的冲动,更需要合适的资本市场的投资渠道对资产保值增值,投资方向应主要面向稳定性高、风险较小的国债、银行理财、房地产、贵金属等产品,需要普及金融知识教育,了解投资渠道和投资技术常识。

农村金融市场存在问题分析

(一)农业贷款供需缺口严重,信贷供给主体功能缺失

从供给总量角度来看,我国的农业贷款的主要供给者包括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为代表的政策性金融机构、以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为代表的商业性金融机构、以农村信用合作社为代表的互助性金融机构、以村镇银行为代表的农村小型金融机构。而在这四类金融机构中,由于以下原因: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业务范围狭窄并不针对一般农户和涉农企业贷款;中国农业银行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商业化经营原则驱使近些年大量撤并农村经营网点,向城市输送农村资金;村镇银行创设时间较短,资金来源有限,发挥的支农效力微弱;农村信用合作社因历史遗留问题肩负大量的呆坏账,经营技术落后,吸储能力较弱,这些综合因素最终导致了“一社难支三农”的局面。农村贷款需求旺盛和农村信贷主体功能缺位造成了农村信贷缺口问题严重,两者无法有效衔接。

从供给结构角度来看,农户的消费性和生产性的信贷需求、农村中小机构的产业化发展产生的信贷需求、农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中产生的信贷需求没有明确的供给主体相对应,其根本原因在于农村金融机构的权责利不明确,没有进行改革创新的激励和动力。市场分割区域的不明晰和法律约束机制的缺失致使农村金融机构无法派生出特色化服务功能,不能走向专业化分工的金融市场发展道路,也无法避免农村金融服务的“盲区”的产生。

(二)农村金融服务缺乏创新,金融服务与金融供给主体未有效衔接

从金融服务的数量和产品结构来看,现有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仅限于传统的存贷业务,新产生的金融服务业务种类很少。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农村金融机构没有利润利益动力驱动其完成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改造,提供的农业贷款主要集中于面向农户的小额联保贷款,尚未开展助学贷款等消费信贷业务,抑制有强大需求的消费性信贷的发展,更没有开展保险、理财、投资等更高端的金融服务。对于抵押、担保、典当、保险、投资、理财等金融服务项目的开展,除商业银行或小型金融机构外,需创设相应的保险公司、担保公司、投资理财咨询公司等金融机构来提供支持。因此,从金融服务需求结构的变革来看,金融机构与金融服务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许多新的产品和服务的新增需要相应金融机构的新设,而机构的新设也会促进产生新型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服务的新增、变革是金融变革过程的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需要同时发展、共同完善,相互协调、相互促进。endprint

农村金融改革措施建议

(一)建立层次合理的金融供给系统

我国应建立起以政策性金融为导向、合作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为主体、服务性中介为基础的复合型金融供给系统。

规范政策性银行经济行为,发挥政策性导向作用。通过规定商业银行购买农业发展银行的金融债券的方式,以及利用国家财政补贴、扶贫贷款等渠道拓宽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资金来源渠道,并将资金投向农业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中长期支农贷款比例;由农村合作金融对产业化农业的经营、发展需求的支持作用。充分发挥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支农主力军作用,深化其改革力度,剥离政策性亏损由地方财政核销,加大财税优惠措施。同时,通过规定支农贷款在总贷款中的占比、支农贷款利率贴息等办法来解决存款回流农村问题;由民间金融和小微金融机构满足农户生活、消费与其他金融需求,以及农村中小企业的小额贷款需求。民间金融和小微金融机构有制度、成本、信息和效率上的优势,应对其合理引导,完善其商业化运营机制,采用农户联保模式或“小组+中心+工作人员”的关联方式,形成内部监督和外部法律约束机制,实现农业信贷的安全性,满足小额的农村金融需求;建立起保险、担保、租赁、信托、理财机构,满足农村金融的各项新型金融需求。可以吸收民间资本入股或由政府出资建立起政策性保险机构或再保险机构,实行低费率高补贴政策,达到农业市场风险的转嫁和补偿目的。由政府牵头,具有经济实力的专业合作社出资,建立政策性农业贷款担保公司,分散金融机构承担的信用风险。在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的乡镇设立为农机设备租赁或融资租赁服务的小型金融租赁公司。在商业性金融机构中设立理财部门,或专门成立社区范围内小型理财服务中心、信托投资机构,为高端客户提供投资理财服务。

(二)创新完善农业信贷产品体系

针对农户信贷需求,应根据需求层次的不同进行创新。针对农户的生活性金融需求,可以开发政策扶持类金融产品,如以奖代补小额扶贫贷款、打工农民技术培训贷款等。针对生产性金融需求,可以采用青年农户创业贷款、失地农户创业贷款等;针对农村中小企业的金融需求,应探索以“农业固定资产”为抵押的贷款品种,如开发林权抵押、土地承包权抵押等产品。也可以形成 “农业流动资产”为抵押的贷款品种,如订单质押、保单质押、存货质押等贷款品种;对于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建设,一般通过财政和政策性金融机构提供资金,但在一些有未来收益项目上,商业性金融机构通过开发以农村网络信息化、广电通讯、道路桥梁等收费权为抵押的贷款等,也可给予地方政府以基础建设贷款。

(三)健全农村金融服务品种

应将失地农民纳入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的覆盖范围,使他们得到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并建立失地农民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同时可以利用财政土地出让金提取部分建立失地农户的社会保障风险基金、大病医疗救助基金、团体大病保险投保基金、失地农户失业保障基金,切实通过土地为农户带来保障和利益。

成立专业的农业风险管理局,研究农业风险,推动农业保险立法进程。尽快建立起经营主体多元化的农业保险经营体系,对参与农业保险的农户和企业根据险种进行不同比例的保费补贴,对商业农业保险提供再保险支持服务。通过政府财政拨款或参保人的保费共同出资,建立农业保险专项风险基金,用于保费补贴、巨灾补贴、超额赔款补贴。

创新担保方式,以扩大担保品范围的方式来克服农村担保资产有限造成的农业贷款风险大的问题;加快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发展土地流通市场;加快完善农村中介市场、产权交易市场,建立农村产权服务平台,增强农业资产流动性;建立商业化运作的担保基金,为农民和经营业主提供担保服务。

通过扩展农村本地期货经纪公司网点,实现用远期价格指导农业生产、销售的功能,规避市场风险,锁定农户和企业利润,提高农业贷款的融资力度。建立专业的农业信托机构,为农业规模化生产、销售提供资金支持,缓解农村无抵押资产带来的生产经营资金短缺问题,为农村闲置资金找到投资理财的出口,帮助农村市场合理调剂资金余缺,满足农村金融需求。

通过建设农村资本市场实现多渠道融资,设立农业投资基金,引导和组织民间投资,将分散的小额资金汇集到农业产业化经营领域;鼓励优势的龙头企业兼并收购弱小企业,实现企业的集团化发展,完成企业资产重组和产权交易,盘活存量资本,优化资源配置效率;通过农业企业的上市,为农户提供投资交易平台, 从而为农业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提供资金来源。

参考文献:

1.李敏.以需求为导向构建多层次农村金融体系—基于对浙江农村金融需求的调查[J].浙江金融,2008(1)

2.王醒男.基于需求与发展视角的农村金融改革逻辑再考[J].金融研究,2006(7)

3.张琴.从农村金融需求的视角看农村金融改革[J].软科学,2006(2)

4.顾晓安,李彬彬.差异化农村金融体系构建—基于需求和供给的角度[J].上海金融,2009(1)endprint

猜你喜欢
金融服务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新加坡CPTPP金融服务负面清单及对我国的启示
协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四个聚焦”打好疫情期间金融服务“组合拳”
合富辉煌:股东应占溢利大幅增长48% 金融服务板块积极拓展
金融服务:伦敦金融城能挺过英国“脱欧”吗? 精读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金融服务法评论》征稿启事与注释体例
基于BSC的金融服务供应链绩效测评模型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