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金波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常州市天宁区举行全省小学数字化试点现场会、观摩会,旨在总结交流小学数字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做法和经验,探索基于网络的数字化学习新模式,推进小学数字化教育创新与特色发展,促进全省小学教育水平进一步提升。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小学教育的质量决定着基础教育的质量,小学教育的兴衰决定着国家的兴衰,小学教育的信息化水平影响着国家未来信息化水平。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道路。”我们把它简称为“新四化”。信息化代表了一种信息技术被高度引用,信息资源被高度共享,从而使人的智能、潜能,以及社会物质资源的潜能被充分地发挥,个人的行为、组织、决策和社会运行趋于合理化的理想状态。数字化学习是指在教育领域建立互联网平台,学生通过网络进行学习的一种全新学习模式,又被称为网络化学习或E学习。
我们现在说社会的转型进入了一个关键的阶段,其实转型的关键是技术的转型,技术转型的依托载体是人的转型,因此,在数字化时代培养学生数字化的能力和数字化的意识比任何一个时候都更加迫切和重要。
我们讲的教育要优先发展的问题,某种程度上就是说基础教育要优先发展,基础教育的优先发展首先应该体现在小学教育的优先发展上,所以这次我们开信息化会议不从高中阶段,不从初中阶段,而从小学阶段开始。
我们江苏省小学生的质量呈现着稳步提升的良好态势,根据国家教育部去年的学业水平测试结构,江苏的小学教育质量是领先全国的,走在全国的最前面。所以温总理在两年前召开座谈会的时候,他曾经说:“全国教育看江苏”。当然我们谈成绩也不能自满,成绩是有的,但是差距还是很大的。
全面持续地提高我省小学教育质量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以信息化打造小学质量的升级版——使教得更民主、育得更有效、学得更有趣、习得更快乐、管得更人文、理得更科学,切实办好让人民满意的小学教育。
一、我省前一阶段的小学信息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 我省小学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
小学的生机比达到8∶1,73.4%的小学建成校园网,苏南许多学校实现“班班通”,省市还加强了平台建设和资源建设。
(二)我省中小学教师信息化应用水平逐步提高
全省中小学99%以上的教师能够运用网络检索教学资源,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我省教师在全国多媒体教学大赛、信息技术创新大赛等全国性竞赛中位居全国前列。
(三)我省小学信息技术的应用进入了新阶段
省教育厅于去年10月正式启动了全省基础教育百校数字化学习试点工作。其中幼儿园20所,小学45所,初中36所,高中23所。实践下来,成效明显,就拿天宁区来谈,每一所学校都推进改革,常州市整个市推进数字化改革,所以我们考虑数字化学校在总结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扩大,到2014年要推广1000所学校,到2015年,所有的小学都要普及,要用这样的时间进程表来推进。
南京、扬州、镇江、常州、徐州等市多次组织公开课和现场交流会,试点学校的老师尝试了基于信息技术平台的一对一学习,基于项目的研究性学习,基于微课程资源的翻转课堂学习等教学方式的探索,为建立新型课堂模式积累了经验。
(四)建成了江苏E学习平台
江苏E学习平台已经正式开通运行,面向全省基础教育学校师生,形成了基于云服务的个性化学习管理中心,课程资源中心、学习支持中心、学习评价中心。
“三通两平台”建设取得可喜进展。“宽带网络校校通”依托各类项目进展顺利。“优质资源班班通”,通过“专递课堂”、“名校课堂”、“名师课堂”等三个课堂的建设和运用。“网络空间人人通”是在网络时代下对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新模式的创新与探索。据统计,目前全省已建成超过30万个各级各类网络学习空间。“江苏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正式开通运行。“江苏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江苏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投入使用。
(五)积极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每一个学科专家组组织本学科试点学校,成立学科联盟,集中研究课程改革的方向,要求与信息化带来的环境、机遇、研究三者的对接融合和创新,给每一个学科课堂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小学语文组、综合实践组已经组织了全省试点学校的活动。每个组都梳理出了本学科改革的路线图。
但是一年来,我们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概括起来有五个方面,要引起我们的注意。一是一些地方和学校对基础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二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不高;三是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足,信息化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各级各类学校尤其是农村中小学宽带入网率不高,同时也缺乏必要的资金保障。四是不少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足,无法满足教育教学的要求。五是统筹管理比较薄弱,重复建设、标准不统一等问题比较突出,共建共享良好机制尚未形成。
二、为了完成小学信息化建设的任务,我们要着力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一)以教育信息化打造小学教师教学的升级版,使教得更民主,育得更有效
教育的过程应该是共性发展和个性发展相互协调的过程。这对教育过程当中的“教”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教得更民主”。
“教得更民主”包涵三层涵义:指教育机会均等,包括入学机会均等,教育过程中享有教育资源的机会均等和教育结果的均等;指师生关系的民主化;指教育活动、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的民主化,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选择的机会。
“育得更有效”有如下的实施途径:指“育”得有效果,对教学活动的结果、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指更有效率,教学活动是一种精神性生产活动。教学效率可表述为教学效率=教学产出(效果)/教学投入,或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指更有效益,指教学活动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即指教学目标与特定的社会、个人的教育需求吻合程度的评价。教学质量要达到两个满足,一个是满足个体发展的需要,二个是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刘延东同志指出:“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迫切要求教与学的‘双重革命,加快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从知识传授为主向能力培养为主转变,从课堂学习为主向多种学习方式转变。”她还指出:“信息技术突破了学习围墙,扩展了学习的手段与范围,使师生拥有了获取信息的平等地位,有助于构建师生积极互动的教育新模式。”
(二)以教育信息化打造小学生学习的升级版,使学得更有趣,习得更快乐
小学生的特点是好新、好动、好胜、好学。由此可以映照信息化学习,它首先是符合小学生的特点。由此推论出未来基础教育改革亟待三个“转向”:教育价值取向,从“形而下”的关注到“形而上”的追求;教育制度的深层变革,从路径依赖到制度创新;教育方式的转向,从脱离儿童到回归儿童。
以数字化学习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不同于传统的学习方式,具有如下鲜明的特点: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学习是个性化,能满足个体需要;学习是以问题或主题为中心的;学习过程是进行通讯交流,学习者之间是协商、合作;学习是具有创造性和再生性;学习是可以随时随地终身进行的。
我们应该把现代技术交给学生,把学生从传统的死记硬背、题海练习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在兴趣的驱动下,能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学习方式,利用工具和平台去学习、去体验、去交流、去探索、去创造,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驰骋,让他们真切地体会到学习过程是有趣味的、有价值的,知识的世界是美妙的,学习生活是美好的。
因此,我们要把握好数字化学习的三个要素:数字化学习环境的建设;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建设;数字化学习方式的建设。
要做到“习得更快乐”——数字化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包含以下三个方面: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应用技能;对信息内容的分析、批判和理解的能力;能根据社会需求,整合信息、创造信息以及利用信息,融入到信息社会的态度和能力。
(三)以教育信息化打造小学校长管理的升级版,使管得更人本,理得更科学
“管得更人本”,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理念,关注人的需求、凝聚人的智慧、激发人的潜能、提升人的技能、促进人的发展。
推进小学教育的信息化,不仅要投入经费、配备设备、建设资源,关键是在教与学主战场的应用,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探索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要让信息化手段成为课堂教学的常规手段。如果仅仅是在教与学的外围搞点应用,或者是搞点展示性应用,那绝不是教育信息化真正的应用,更不是发展的方向。应用既是教育信息化的本质和方向,也是教育信息化的根本目的。
1.加快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
通过整合、征集、购买、开发等多种方式,逐步建设完成符合新课标要求与新版教材相配套的数字教育资源,为小学提供适用、实用、好用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优质教育资源。通过多种应用模式,把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教研活动以及跨校教学的应用变成日常教学行为。同时,重点推进“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的建设。
2.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应用
探索建立“政府政策支持、企业参与建设、学校持续使用”的建设机制。建设集空间建设服务与优质资源服务于一体,实名制、组织化、可控可管的网络学习空间,完善空间的改进、升级和服务能力。在现有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基础上,采取资源开发与征集遴选相结合的方式,逐步形成“企业竞争提供、政府评估准入、学校自主选择”的资源建设机制,充分调动企业和各类资源开发者的积极性,逐步形成资源免费使用和有偿使用相结合的格局。
3.加大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能力培训
要把学科教学培训与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结合起来。要研究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针对教师不同教学水平和实际需求,结合网络学习环境与优质资源建设,以案例为主,开展分类培训,切实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4.构建有特色的数字校园文化
明代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记》中阐述了这样的观点:“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则茶亦十分矣。十分之茶,以八分之水试之,则茶亦八分耳。”要推进数字化就要建设有特色的数字化校园文化,让学校师生生活在数字化环境之中,沉浸在数字化文化之中。
5.创新推进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
(1)统筹规划,协同推进
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涉及面广、头绪多,必须充分发挥多部门的作用,在统筹规划、综合协调的基础上协同推进。
各级教育部门要把握好应用方向,统筹各方力量,组织好信息技术企业、电教馆和信息中心做好技术支撑和应用服务,尤其是要服务好课堂教学。要协调配合有关部门探索小学教育信息化运维经费保障机制,研究制定好设备运维、网络租用、资源购置等相关费用的配套政策,探索通过提高生均公用经费支付基础教育信息化经常性支出的办法。
(2)试点引导,以点带面
通过“试点先行”的办法,探索机制、培育典型、总结经验。要将天宁区的做法进行总结和梳理,提升到可供学习、借鉴和实践的高度。通过试点培育一批骨干学校、骨干教师和骨干课程,探索信息技术在不同条件下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学校、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各地要在各自的教学活动中学习、使用这些好的经验做法和典型案例,在学习中体会,在思考中凝练,在实践中创新,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品牌。
(3)规范管理,强化指导
各地要加强对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领导,着眼长远、总体规划、系统设计,进一步加强规范管理和专业指导,切实将教育信息化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做到领导到位、任务明确、责任到人、统筹有力。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重点在硬件建设。随着小学基础设施条件的不断改善,工作重点也要适时予以调整,转向促进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和教学主体角色转换等内涵发展方面上来,强调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各地要探索建立“强化应用”的新的管理模式,理顺各方关系,健全工作推进机制。
进一步强化专业指导。充分发挥教研队伍的作用,不断加强信息化教学实践的研究,教研人员要深入教学一线指导教师进行实践,及时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在本地区进行宣传和推广。要鼓励小学在教育教学管理、课堂教学和其他各项活动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不断提高全校师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和应用能力,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应用氛围。各小学要努力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调动他们自觉不断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热情,促使教师逐步把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变成常态化的教学活动,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不断提高自身的教书能力和育人水平。
省e学习协调工作组要加强沟通协调,切实加强对试点工作的领导、管理和指导,协调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和条件保障,认真开展项目培训、经验交流、工作考核、评比表彰等工作,确保全省数字化学习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
省e学习专家工作组要进一步提高顶层设计的水平,跟踪国际国内数字化学习的发展趋势,系统思考基础教育数字化学习的理论体系、目标方法、行动路径、技术支持、模式构建、评价标准等问题,指导试点学校开展工作,各学科专家组都要积极行动起来,积极组织参加本学科试点的教师开展探索。
试点学校要认真按照预先制定的试点方案落实人员、投入试验。学校要成立数字化试点项目组,人员构成要合理充足,学校领导要采取积极措施为试点工作提供人力物力财力支持,不要把主要精力和财力放在信息化设施设备翻新上,要充分发挥现有信息化设施设备的作用,充分利用公共教育信息资源,要为试点学科的教师提供学习交流的机会,采取激励措施鼓励教师大胆实践。
加强对数字化学习试点绩效的评价,制定评价标准,重点考查教师怎么教好、学生怎么学好这两方面的过程和成效,要研究如何在技术支持下使教学更有效。要从教育教学规律出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衡量信息技术环境的教和学的质量和效果,要用科学的数据说话。
目前,教育部正在研究制定《中小学教学信息化指导纲要》和《中小学电子交互教学设备教学应用指南》,前者重点是制定学生信息技术学习标准,用以指导各地以应用为驱动,创设丰富的学习情境,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创新多元评价方法,推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后者重点是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指导教师利用电子白板开展教育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今年,教育部把教育信息化工作纳入专项督导,督促各地切实将教育信息化工作重要地位落到实处。
只要我们努力,我们江苏省的基础教育的信息化水平特别是小学教育的信息化水平一定会走在全国的前列,为我们办好人民满意的小学教育,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