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金韬 祝炜 韩江
摘 要:文章介绍了火炮火控系统调试检测现状,并提出了改进方案。该方案通过搭建火炮火控系统通用调试检测炮塔,制定通用调试检测指南,减少了调试设备的研制费用,缩短了调试检测时间,降低对调试检测人员水平的要求,能有效缩短产品的生产周期、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关键词:火炮火控系统;精益;调试检测
引言
火炮是我军的主要作战武器之一,火炮火控系统是使被控火炮发挥最大效能的装置,是火炮的主要配套系统之一。火炮火控系统不同于一般的工业制造产品,其质量必须做到万无一失,否则在战争中造成的损失将不可估量,因而火炮火控系统的装调是火控系统生产的重要环节。
现阶段火炮火控系统主要采用实装炮塔进行火炮系统装调,存在下列弊端:
(1)通用性差。每套工装模拟炮塔只能完成一类火控系统功能测试,可拓展性差;
(2)成本高,一套火炮炮架成本高达数百万;
(3)产品调试操作复杂,对调试检测人员要求较高,成熟的调试经验、调试技巧、调试数据不能有效的传承;
(4)测试周期长,有些单体安装难度很大,将一套待测火控系统安装到模拟炮塔需要数小时;
(5)调试检测数据依赖手工录入,数据分析、整理、管理不便;
(6)调试检测现场为粗放式管理模式,工艺与执行脱节。容易出现漏检、错检。
由上可见,目前落后的火炮火控系统装调环境已经成为许多火炮火控系统厂家生产的瓶颈之一,为了克服传统装调手段落后、成本高、管理不便等弊端,急需借助信息化技术手段对火炮火控系统装调进行研究。
1 研究内容
针对火炮火控系统调试,开展总装总调工艺规划及流程的梳理、装调生产线布局优化、总装总调设备的数控化建设和改造、数字化车间的建设和改造等工作,并通过数字化装调仿真、人机工程等技术应用研究,优化总装总调流程,达到提升总装总调效率和质量、减低成本等目标。重点开展总装总调流程梳理、装调生产线优化调整、人机工程等研究。
2 火炮火控系统测试改进方案
2.1 开展总装总调工艺规划及流程的梳理
通过对目前常用各类火炮火控系统测试项目进行分析,发现主要测试内容可分为以下几类:
(1)火控系统各单体自检功能测试;
(2)系统通信功能测试;
(3)解算功能测试;
(4)随动功能测试;
(5)定位定向导航功能测试。
通过对各类火控系统测试项目分类研究,结合现阶段常见火炮类型,整理出了火炮火控系统装调流程,指导工人按流程进行装调,改变了传统装调随意、无序的现状,提高了装调过程的准确性和装调效率,大大减少了装调过程中“跑、冒、滴、漏、松”等低级错误。同时,针对各类装调项目建立了数据库,将各类测试项目的历史经验进行了汇总,数据库存放、分析、整理调试检测记录,并根据历史数据并生成专家库,辅助调试检测人员对装备故障进行分析和定位,并提出排除故障的技术建议。借助数据库数据,形成调试检测知识的积累和重用机制,促进调试检测人员水平的提高。
2.2 完成了图示化装调作业指导书
传统的装调作业指导书是以文字描述为主的纸质装调工艺,随着火控系统复杂性的增加,装调作业的内容不断增加,装调工艺越来越厚,可读性也越来越差。针对火控系统装调越来越复杂的现状,编制了图、文、表一体的图示化装调作业指导书,并将图文并茂的电子工艺,在不同的工位节点通过打包传递到车间,直接传递到操作者手中。操作者能够采用终端电脑读取这些信息,帮助其直观了解装调全过程,实现可视化装调,缩短装调时间,提高装调的准确性和装调效率。
2.3 开发武器系统联调数据采集系统
现阶段火炮火控系统装调记录还停留在原始的人工记录阶段,装调记录的查找、追溯不变。通过开发武器系统联调数据采集系统,对装调记录进行电子化存储、归档,实现数据传输、数据处理、远程控制功能、视频传输功能,满足精细化、精益化、可视化、网络化生产的需求。
2.4 装调生产线布局优化
现阶段装调车间生产线布局采用最简单的一字摆开形,各炮塔及配套检测设备(如象限仪、自动调炮精度测试仪等)按固定间隔一字排开。随着炮塔类型的增多,现有车间面积已经不能满足需求。通过对炮塔测试项目及配套检测设备进行梳理,根据炮塔炮调炮半径等对生产线布局进行优化,可以节省空间,缩短物流距离。
3 结束语
文章对常规火炮火控系统现有调试工装、检测项目进行了梳理,对调试检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火炮火控系统精益调试方案。该方案可以全面提升火炮火控系统单体调试检测过程的智能化和数字化,实现火炮火控系统调试检测过程由经验型、劳动力密集型向科学化、科技密集型转变。此外,该方案还可以为将来能够研制出更具特色、功能更强大、适应性更强的调试检测设备预留了足够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王鹏.630火炮随动测控系统研究与开发[Z].2005
[2]王军政,温子云.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高炮随动系统性能测试装置[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
[3]蔡荣立,姬博文,倪晋平.火炮随动系统调试仪的设计与实现[J].西安工业大学学报,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