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大塌方处理方案的探讨

2014-05-13 05:14张义民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4年15期
关键词:塌方重要性

张义民

摘 要:塌方是隧道施工中经常遭遇的安全隐患,具有不可预见性和破坏性,处理塌方的方法也很多,没有统一的标准,应根据具体情况,围岩级别,岩层走向,稳定情况等综合因素,制定具体施工方案。文章从技术方案情况,讨论隧道大塌方处理方法。

关键词:塌方;原因分析;重要性

1 工程基本情况

哈布特盖隧道是新建伊敏至伊尔施铁路中长度最大的隧道,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境内,穿越呼伦贝尔草原,全长185公里。

隧道全长3.4公里,大部分围岩较好,部分地段围岩破损,节理较发育,地下水丰富,施工难度较大。

2 塌方经过

隧道进口施工至里程DK130+135时(埋深48m),左侧出现倾向于线路方向的节理面,倾角45°~60°,围岩为全风化花岗岩,掌子面和左侧拱墙开始出现坍塌,现场立即喷射混凝土进行封闭,但围岩持续坍塌,不能达到封闭效果。

经驻现场查看、评估决定立即对未塌方段进行加固,即对DK130+125~DK130+122段按照50cm间距支立钢架,喷射混凝土进行锁口,控制塌方范围进一步扩大。另外继续观察塌方区发展情况,待塌方基本稳定后再进行处理,隧道塌方持续至第二天上午8点将整个洞口堵死,塌方体堆积至DK130+120,预计塌方3000方以上,详见图1。

3 塌方原因分析

3.1 开挖完成后发现围岩从DK130+132开始由弱风化花岗岩(Ⅲ级)突变为全风化花岗岩,属于花岗岩不均匀球状风化带,无自稳能力。

3.2 围岩节理面的突变:洞室左侧围岩有两组节理面,一组节理面倾向于线路,倾角45~60°(顺层),另一组节理面垂于线路,造成岩体破碎,应力释放后突然失稳。

3.3 岩体内地下水含量增大,虽无地下水渗漏,但节理面处填充物已接近饱和。

3.4 随着塌方规模的不断扩大,造成洞室左右两侧及前后强风化岩或弱风化岩体相继失稳。

4 塌方处理方案

4.1 方案介绍

经现场技术、经济分析,考虑了三个处理方案,分别为:(1)小导管注浆方案。(2)超前管棚方案。(3)地表注浆结合洞内注浆方案。

4.1.1 小导管注浆方案

(1)首先对塌空区后方进行加固处理:在DK130+125~DK130+122段架立刚架,喷射混凝土加强支护;根据塌方情况分析,桩号DK130+115~DK130+125段轮廓外围岩已经扰动或坍塌,对此段处理措施为:沿隧道径向采用Ф42小导管注浆,长度3.5m,小导管间距50×50cm,梅花型布置。

(2)将塌方堆积体表面喷射混凝土10cm进行封闭,防止对塌方体注浆时跑浆;然后对塌方体进行注浆固结,注浆采用Ф42小导管进行循环注浆,每循环注浆长度不小于5m,分4次完成,间距50~80cm梅花型布置,沿隧道轮廓周边小导管间距30cm,长度不小于3m,并且外插角尽量大(兼作第一循环超前小导管)。浆液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

(3)浆液达到一定强度后重新开挖,按Ⅴ级岩开挖,先施工超前支护,注浆采用Ф42双排超前小导管注浆,小导管长度3m,间距30cm,小导管搭接长度不小于1m,开挖采用人工配合机械进行短台阶开挖,开挖后立即进行喷锚支护,并安设钢架。钢架采用150×150H型钢,间距50cm,钢架之间采用Ф22的钢筋纵向连接,连接筋间距50cm。开挖支护完成一段后立即沿隧道径向注浆,径向小导管长度3.5m,间距50×50cm梅花型布置。

(4)隧道开挖至桩号DK130+135后,往大里程方向加固长度通过超前地质钻孔确定。为确保下一步施工安全,防止隧道二次塌方,减轻对结构的压力,待隧道安全穿过塌方段后,在拱顶钻孔对塌空区回填轻型泡沫材料,回填必须密实。

(5)塌方段处理结束后,仍按Ⅴ级围岩施工,并尽快进行地质预报,探明地质变化范围,直至围岩变为Ⅲ级为止。

(6)塌方处理结束后,尽快施做二次衬砌,二次衬砌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参考图号“两伊施隧(参1)-32”。

4.1.2 超前大管棚方案

(1)从塌方区后方即未受塌方影响,围岩稳定性较好的地方对隧道断面扩挖,长10m,高0.8m形成管棚工作室,并且进行锚喷混凝土加固。主要作用是保证施工超前大管棚时,管棚不能侵限。

(2)管棚沿隧道轮廓线以外35cm布设,管棚中心间距40cm,管棚长度40m,共布设约50根,总长2000m。管棚采用Ф108无缝钢管,管棚分节长度3m,两节管棚之间设联接管,扣丝联接。管棚施工采用地质钢套管机,安装完成后灌注M30水泥砂浆。

(3)浆液达到一定强度后进行开挖,开挖采用短进尺台阶开挖,开挖后立即进行喷锚支护,并安设钢架,钢架采用150×150H型钢,间距50cm,钢架之间采用Ф22的钢筋纵向连接,连接筋间距50cm。

(4)待隧道安全穿过塌方段后,在拱顶钻孔对塌空区回填轻型材料,回填必须密实。

4.1.3 地表注浆结合洞内注浆方案

(1)地表注浆范围DK130+115~DK130+145,注浆宽度隧道中线两侧各20m。钻孔深度线路轮廓以外要钻至隧底部位,轮廓线以内钻至轮廓线30cm以外。隧顶塌方段正好位于山顶部位,埋深约48m。因此平均钻孔深度约50多米。

(2)钻孔钻机采用地质钻机,注浆孔采用1m×1m梅花型布置,注浆采用Ф78钢管灌注M30水泥浆。

(3)注浆达到一定强度后进行开挖,开挖采用台阶法开挖短进尺,开挖后立即进行喷锚支护,并安设钢架,钢架采用150×150H型钢,间距50cm,钢架之间采用Ф22的钢筋纵向连接,连接筋间距50cm。

4.2 方案比较

综合以上,经专家论证,小导管注浆所需材料、机具均能满足要求,现场操作工人熟悉工艺,容易保证施工质量,且施工速度快,资金投入小,较能保证施工安全。因此决定采用小导管注浆方案。

4.3 施工关键技术及安全保障措施

4.3.1 注浆压力控制:注浆压力以孔口压力表显示的值为准。通过注浆泵控制调节。当管路阻力≤0.2MPa时,可略去阻力损失,而由泵压来监控。根据泵压与油压的关系设定油压值,确保注浆过程安全方便。

4.3.2 注浆结束标准:在正常情况下,采用定压注浆。当注浆压力达到或接近设计终压值时,结束注浆。而当注浆压力接近或达到设计终压的80%,如出现圈套的漏浆,经间歇注浆后,也可结束注浆。

4.3.3 注浆检测:(1)注浆终凝后,进行二次注浆,检查吸浆率,如果没有明显吸浆,证明注浆已经密实。(2)取芯检测凝结情况及凝结强度。

4.4 对于浆液材料的选用说明

选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可以为处理塌方赢得时间;同时双液浆的良好的渗透性,能提高塌方松散体结石率,降低处理难度及风险。

因处理及时、方案科学可行,该坍方区域很快处理完毕,确保了施工安全,保证了工期,经现场检测,处理结果满足质量和安全要求。

猜你喜欢
塌方重要性
土木工程中建筑节能的重要性简述
公路工程隧道施工塌方治理技术应用
“0”的重要性
公路隧道塌方的预防和处理分析
论七分饱之重要性
幼儿教育中阅读的重要性
论七分饱之重要性
浅析岳家沟隧道塌方原因及处理措施
高埋深隧洞断层破碎带塌方处理及开挖支护方案设计
土洞施工中含水段塌方处理方案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