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课堂建设的三个追问
河南省郑州市教育局副局长田保华在第三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论坛上发表演讲(全文刊载于《课程·教材·教法》2014年第1期)时指出,应该以新课程的理念,从道德自觉的高度,重新审视我们的课堂,审视那些不道德的教育现象,构建道德课堂。在课堂上,每一次启迪生命的道德之旅,都要追问三个问题:(1)你要把学生带到哪里去?即确定什么样的学习目标,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2)你怎样把学生带到那里?即采用什么样的学习策略,怎样优化学习过程。(3)你如何确信已经把学生带到那里了?即怎样进行学习效果的评价。针对三个追问,他分别提出对策:(1)向模糊、笼统的教学目标开战,分解课程标准,明确学习目标。(2)向教学设计要落实,建构教学框架,实施“教、学、评一致性”教学。(3)向评价要证据,借助课堂观察,开展基于标准的教学研究。
概念教学应“通畅”和“完整”
江苏省海门市育才小学教师施凤在《小学数学教师》2013年第12期上撰文认为,数学概念教学不仅要“通”,更要“全”。“通”即通畅,指概念教学的过程要通畅,教师要为新概念的教学做必要的知识准备,要让学生在经历概念发生发展的过程中,认识概念的不同特征和不同侧面,根据具体问题的需要改变认识角度;“全”即完整,教师不能只满足于告诉学生“是什么”,还应让学生了解概念的背景和引入它的理由,知道它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要站在概念系统观的高度构建概念网络。“通”和“完”相辅相成、互动共生,在教学中可采取以下策略:(1)概念双重解构,理清脉络。(2)概念多元表征,训练转换。(3)概念精致浓缩,抓住精要。(4)概念准确对比,深化应用。(5)概念关联统整,纲举目张。同时还指出,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构建并非一蹴而就,常常需要几节课甚至一个阶段才能完成,需要教师打通关联、布构全局。
义务教育阶段
作文教学的科学序列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著名作文教学研究专家吴立岗在《小学语文教师》2013年第12期上撰文认为,构建义务教育阶段作文教学新体系,探索作文教学的科学序列,应考虑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我国中小学语言课本作文教材的呈现方式是“读写兼顾,有分有合”,课本中的作文教材表现为“基本能力专题训练”“文体(或表现方式)训练”“随课文练笔”三种形式;二是作文训练采用“先放后收”策略,即小学一至三年级说写放胆文,小学四年级至初中三年级循序渐进地学写规范文;三是作文训练采用“先一般,后特殊”“三种文体的训练齐头并进”的训练程序,即以一般作文能力训练为主,文体训练为辅,再以文体训练为主,相机巩固一般作文能力。具体地说,小学和初中作文教学序列可表述为:第一阶段(小学一至三年级),放胆文训练阶段;第二阶段(小学四至六年级),作文基本能力训练阶段;第三阶段(初中一至三年级)作文特殊能力(运用文章体裁能力)训练阶段。各阶段的训练要求和内容各有侧重。
生命教育课程化的五条策略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肖川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生命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助理、研究员曹专在《基础教育课程》2014年第1期上撰文认为,生命教育的有效落实在于其课程化,要将生命教育纳入学校的课程体系,有合理的内容、课时和授课教师,有研究、管理和评价的保障。生命教育课程化的五条策略:(1)精心设计课程目标。在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总目标指引下,引导学生关注人的自然生命、拓展自己的社会生命、充实和完善个人的精神生命。(2)系统选择课程内容。内容选择和编排遵循经典性、系统性和地方适应性原则。(3)全面开发课程资源。有效利用各类有助于学生生命成长的物质和精神素材,形成丰富的课程资源库,使其具有更多的教育附加值。(4)灵活进行课程教学,强调生命自身的主动体验和生命与生命之间的对话与交流。(5)重视培养师资,用生命教育的理念和知识武装教师,提升教育者的教育素养和幸福指数,这是落实生命教育的根本途径。
教师不当课堂评价的矫正方法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教育学博士王帅在《课程·教材·教法》2014年第2期上撰文认为,当前的教师课堂评价存在不少问题,如课堂认知偏差、教师的不当情绪反应、教师的错误评价行为等。矫正以上问题有如下方法:(1)基于价值关怀使评价靠近学生而非把学生“框入”评价。无论是课堂上的口头评语还是形成相应的等级,教师都必须顾及评价对学生学习热情的影响,应努力转变过多强调知识再认、以特定结果作为唯一评价标准的偏差;教师施评时应保证学生的经验在课堂上清晰呈现,而非一味投射自我。(2)教师自身课堂评价知识与理论要经常查缺补漏。(3)课堂评价范式从“经验式评价”向“证据式评价”转变。(4)课堂评价策略选择与运用从随意性过渡到专业性。(5)教师凭借自身课堂评价倾向认真反思,努力实现评价行为优化。
(责编 周翠如)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