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问与整合:新材料作文立意探析

2014-05-12 20:43周波
新课程·上旬 2014年2期
关键词:新材料

周波

摘 要:对各地新材料的取材特点从共性层面作了归类和解读,并结合教学实践,以追问的方式对新材料的立意进行新的探析,来探寻新材料作文立意的新途径。

关键词:新材料;共性层面;人事联系

近两年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命题形式,新材料作文备受宠爱。其让学生在写作时发挥的空间更大,展示的机会更多,尤其能呈现出立意的多样性和鲜明的个性色彩。

一、从新材料的共性层面来归类与解读

1.时代性

比如,江苏高考材料作文以“探险者与蝴蝶”为题,描绘了几只点燃的蜡烛影响了蝴蝶的习性,从而联想到人类不经意的举动对自然和生态的巨大影响,提醒我们要善待自然,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另外,校园热点多受关注。如,全国大纲卷高考作文:“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天津高考作文:“学方能知之”。考生看到这些材料后,他们的写作热情和灵感就会被瞬间激发,有话可说。

2.启发性

莫言被山东高考作文题选为素材,即“诺奖得主莫言和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被‘咬后的反应”,不论是从作家角度谈名人应该勇于承认“错误”,还是从读者角度谈杂志社要敢于指出别人的“错误”,这对于正处在学习阶段的青少年而言,都有很好的启发意义。

3.趣味性

广东高考材料作文“富翁与三个贫困家庭”则是以做公益献爱心为主题的。捐助本身是一件好事情,体现了温暖的人文情怀。可由于媒体舆论、各类组织和道德绑架等因素,使得好事变了味。三个贫困家庭对于“捐助”的态度也完全不同:一家感激地接受帮助;一家接受但会偿还;一家谢绝了好意。面对贫困,有人接受,有人拒绝,为什么好心赞助却选择了“愚蠢”的拒绝?就很有意思了,把做“慈善”受助方的“报恩”、“偿还”和“施舍”的不同反应,从正反两方面思辨,各有利弊,更能开掘出此次作文的深刻内涵。

二、从新材料的人事联系来追问与整合

新材料作文大多有一定的故事性,一件事串起多个人物,这样立意点也就不止一个。下面是笔者课堂教学中的一次专项立意训练案例:

漫画大师丰子恺曾挥毫画了幅《卖羊图》:农人牵着两只羊,到羊肉馆去卖。一位农民看了连连摇头,笑着说:“多画了一条绳子。”丰子恺仔细看看自己的画:两条绳子牵两只羊,哪里多了绳子?农民说:“牵羊只需牵头羊,不管多少只,只要一条绳子就够了!”丰子恺叹服。

训练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脱离材料及含意的内容。

通过批阅发现,答案可谓五花八门。

比如,生活中凡事不要都两手抓,要学会放弃一只手;做事不要优柔寡断,该断则断,否则自己将会置身于多余的绳索中;少一根绳子,少一点羁绊。

从作业的反馈看,究其原因,他们没有正确理解材料的意旨,才会存在立意上的偏差,根据平时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通过对材料的一系列追问,可以有效地解决多角度立意问题。

1.审读与追问

通过对材料的反复研读,提出如下问题:

①上述材料的关键句子是哪一句?

②材料结尾写到:丰子恺叹服,这是为什么?

③普通的农民为什么能让大师叹服?

④农民为什么知道只需画一条“牵头羊”的绳子就够了?

⑤“牵头羊”就能掌控整个羊群,这说明了什么?

⑥漫画大师却不比一位农民,为什么会有如此的低级“失误”?

⑦农民说“牵头羊”就行了,头羊就一定能带好群羊吗?

⑧反过来想想,群羊是不是一定要跟头羊走呢?

⑨“头羊”与“牵头羊”概念上有什么区别?

⑩从身份地位角度看丰子恺和农民,他们的行为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2.整合与立意

针对追问,一一作答:

①材料最后一句:“牵羊只需牵头羊,不管多少只,只要一条绳子就够了!”

②和⑥丰子恺叹服是因为农民讲得精妙,他的失误是因为没有生活经验。由此可以得出“创作要尊重客观事实和生活规律”“艺术源自生活”等立意。

③和④农民有丰富的生活积累和实践经验,由此得出“智慧源于生活”“规律来自实践”等立意,再加以类比,即可引出“现实生活中的‘牵头羊现象”。

⑤立意有:“善于抓住事情的关键因素”“‘牵好头羊就会事半功倍”。

⑦和⑧从反面来问,正面作答:不一定。“事情要首先要解决好主要矛盾”即抓关键人物,便能较好掌控全局,利国利民,否则,适得其反。而且,“‘群羊要有自己主见,不能盲从”。

⑨“头羊”就是“领头羊”;“牵头羊”是“牧羊人”对“头羊”实施的动作行为。“牵头羊”就好比是企业高层对中层干部的管理,要充分发挥好他们的“领头羊”作用。

⑩从两人身份地位角度来看,可有“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立意。

通过上述示例可知,认真审读材料是准确立意的前提,加上严密地追问,细致地整合,过程简洁明了。新材料作文在风格和取向上,还告诉我们:在追问中确立观点,在整合中以果溯因。新材料作文多角度立意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作者单位 江苏沭阳建陵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新材料
园林艺术中新技术以及新材料的应用
浅析材料在绘画中意义
建筑节能新材料应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