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竹梅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课堂应该成为学生思考的王国。”而“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能使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探究知识。一堂成功的课可以不拘形式,可以各有特色,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要闪现出“亮点”,这个“亮点”应该是师生智慧的结晶,令师生惊讶,让学生兴奋,使课堂焕发生机与活力。我在教学设计中,为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思考,经常有意识地设疑布阵,引导学生思考,甚至有意提出带有冲突性的问题,诱导或激起学生进行思辨,在辩论的过程中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兴趣与学习动力,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一种愉快同时又具有竞争和挑战的氛围中,挖掘自身潜能,使探究更加深入,从而让教学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在讲人格尊严权时,我就设置了一个“冲突”:“上一节课我们讲生命健康权是公民首要的人格权,现在又提倡“士可杀不可辱”“廉者不受嗟来之食”,那么到底生命重要还是尊严重要呢?”这一问,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顿时沸腾起来,有争论的,有窃窃私语的,欢快愉悦的课堂气氛,争论的激烈程度是以前从未出现过的。有学生说:“生命当然比尊严重要,人首先需要活着,才能享受到其他的一切权利,如果没有了生命,谈何尊严?历史上如果没有“忍辱偷生”甘愿受胯下之辱的韩信,哪儿会有后来备受尊崇的大将韩信?”话音未落,另一位学生就立即反驳:“尊严要比生命更重要,试想如果一个人没有了人格尊严,那他活着还有何意义呢?这无异于行尸走肉,苟且偷生,与动物又有何区别呢?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人有尊严,有价值。”另一个学生也举手发言:“生命和人格尊严都重要,丧失了任何一个人都不会成为真正的人。丧失生命,人会死;丧失人格尊严,人生不如死!”其他学生也发表了自己的不同看法,最后,大家一起进行了总结归纳:生命和尊严都是每一个人所必须具备的。只是在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下,有人舍弃生命捍卫尊严,有人为赢得更高的尊严而忍辱负重,对他们我们都只有敬重。可见,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要学会全面、辩证、发展地看待问题。
(作者单位 山西省太原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