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彬
一般导演在录制节目前,总会更多地考虑到一些必须要关注的实际情况,注意嘉宾的形象、舞美效果、造型成分、现场调度、画面导播方式、摄像拍摄的手法、以及编导们设置的情节冲突等等。但是往往容易被遗忘的就是:导演必须考虑到,观众——场内的部分观众中和场外成千上万的观众如何来看这个节目,因为节目正是为他们而制作的,最容易被忽略的任务就是观众。
无论节目所表达的、所传递的主题思想是多么深刻,无论就节目的形式、技巧运用的多么巧妙,但如果节目不能够使广大观众为之激动,不能够深入人心,那节目就会毫无意义,成为人们可有可无的东西,甚至是人们不需要的东西。
评价一个节目的标准其实有很多方面,我认为最主要的仍是在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与需求的方面达到怎样的效果。在导演的眼中,任何有助于塑造人物形象和渲染气氛的身心、肢体去完成所要呈现的节目效果,都是必要的任务。导演在分析每个节目编导的台本时,应当时刻想到,从他个人的角度来看,节目中什么东西会激动观众?哪些地方会使观众感动?哪些地方会使他们捧腹大笑?哪一个嘉宾会使观众们喜爱?哪一个嘉宾又会使观众感到愤怒?在哪些地方,人们将会产生共鸣,十分紧张地注视着嘉宾的一言一行,关心节目即将发生的事情。
以《好姻缘》节目为例,往往有这样的情况,一个嘉宾的台本咋一看写得很不错,人物信息点饱满,一个话题到另一个话题的转换、场面调度、造型处理等方面都可能是经过精心安排的。但是作为舞台导演,仔细地看看台本就会发现人物的展现没有揭示出戏剧冲突,冲突淡了,人物自身的个性、形象就很难树立起来,舞台上男女嘉宾相互交流的关系也描绘得很差,恰恰特别重要的是,在人物交流上情绪的紧张性减弱了,贫乏了,没用通过令人难忘的细节和细小的地方来表现每个人的自我,真实流露出自己的状态。如果嘉宾不能够做到释放真实的自我,那么他的眼神、姿态、步伐、言语、动作必然会展现出他的状态,观众细腻的表情就是嘉宾展现自我的客观反映,那么呈现在电视荧屏上更是很难迎合屏幕前的广大观众。
玛克西姆·高尔基说过,只有当艺术家心中产生一种不可抑止的、想要说话的内心需要的时候,他才能坐下来创作小说。而在录制节目的过程中,有时候为了拍好每个画面所需要的内容时纯粹是出于业务上的需要,或者更糟糕的是,出于工匠师的动机,然而自己内心没有任何真正导演的冲动,结果录制出来的内容并不是人们所期待的节目。只有导演时刻关注现场观众的反映,从最客观的反映中去激发现场的嘉宾该如何表达自己,让观众的状态去迎合他们,他们才会坦然地在舞台上说出自己内心的话,尽情地展示自己,有时候观众的言语会激励现场的嘉宾,有的时候是前进的动力,有的时候是阻碍的声音,有时候观众的眼神在与嘉宾的对视中就产生了力量,这种为表情我们都心知肚明,但是都找不出这个原因。因此在节目录制前观众的状态是导演最需要关注的人物之一,把观众当作嘉宾来培训必不可少,一个真实的人在录制的现场能够被观众接受了,才有可能为广大的观众们所接受。
我们既然知道了这种情况,就必然会迫切地想迎合观众心态,思索着不同的、可贵的思想意图,走别人走过的道路,当然比较容易,也比较安全,因为我们已经知道前方在何处会左拐会右拐,但好似能够到达目的地的这条路并不能满足节目的需要,因为观众大都能够知道你会用何种手段来逗他们开心了,所以如果不力图思索新的道路,靠着一些节目制作技巧来弥补已经是亡羊补牢了,这些表面的技术工作只能说是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仅此而已。
在节目中,对观众来说,什么是最有意义和最有趣的?怎样才能把这场节目内容所包括的冲突、情节更充分、鲜明而紧凑地展示出来?什么东西吸引着观众的注意力?这期节目在何种程度上感染、激励和打动观众? 应当运用哪些具体的细节,展示舞台上的嘉宾,丰富这期节目?怎样避免一般地讲述故事谈论话题的过程?
节目录制前,为这场节目导演设计时,问题很显然地出现,不能够指望嘉宾本身对观众产生一定影响。我们所面临的任务就是了解这个人,从台本的信息点中找话题与他交谈,发现每个能够让他滔滔不绝的细节点,把这种导火索赋予主持人或者观众,设法加强它的戏剧冲突,让节目情节尖锐、情绪紧张,让一个人坦荡荡地展现出来,一下子面对所有人公示着自我,这就满足了观众们的“窥私欲”。
每个人窥探别人的隐私后都会窃喜,当一幕幕的情节类似于自身经历的时候,观众的共鸣就产生了,有的人哄堂大笑,有的人潸然泪下。接下来就是引导嘉宾们如何讲述自己的故事,这个故事是不是自己亲身经历的?自己对这件事情投入过多少感情?这种事情发生的环境、背景、起因、经过、高潮、结果这些因素中哪些是很少听闻的?如果挖掘出一个非比寻常的原因,这就满足了观众们的猎奇欲。
人们在猎奇的紧张状态下,最能够体现情节的跌宕起伏,仿佛有一种魔力,是一种不由自主地被吸引的状态,人的感情在空气中弥漫着,在言语的交流中流窜着,可能是一种感动、是一种期盼、是一种宣泄、是一种怜悯、是一种惋惜、是一种感叹、是一种无奈……等等情感在人心中得到认同,此刻观众们在心中都有一种人生境界在提高、都有一种人生道路在规划、都有一种人生真谛在领悟。所有细腻的情感得到了普遍的共鸣,心有个共同归宿的时刻,这就满足了观众的认同欲。
根据上面的所述,我们发现最容易被忽略的任务,都是我们不经意的细节,它是源于满足自己,满足他人,最后又会回归满足自我的一个过程,被忽略的任务就是生活中本身所具有的各种丰富的细节,导演融入于观众之中,再从观众中走出来,给自己职业的定位,在观众中找寻节目需要的任务,人们所需要的东西。
【参考文献】
《电影导演的探索》,文化部电影局《电影通讯》 编
《电影文学丛谈》,柯灵 著
《大众美学》,洪毅然 著
《电影文化》,文化部文学艺术研究院 编
《关于电影的特殊表现手段》,张骏祥 著
(作者单位:南京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