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第四届编委会成立暨第一次会议会议纪要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第四届编委会成立暨第一次会议于2014年4月27日在上海举行,来自全国各大省市的45位编委和编辑部工作人员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编辑部主任施耀国教授主持,主编张婴元教授致欢迎词。张教授在致辞中首先感谢各位编委从百忙中拨冗参加本次会议,感谢大家对杂志的一贯支持;肯定了在原任主编汪复教授的领导和编委会的努力下办刊所取得的成绩。1995年创办内刊,2001年获准国内外公开发行以来,杂志始终坚持办刊宗旨不断提高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抗感染治疗的水平,为临床医务人员和医药领域科技人员提供医疗技术信息、临床经验、学科发展新进展、学术研究导向等园地,以利提高学术水平和临床实践能力,使国内抗感染化疗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通过不断努力,使本刊办成学术水平高,具有权威性的一级杂志。目前已成为一个公认的临床、临床微生物、临床药理等学科交流的综合平台,对感染病诊治的规范化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受到国内外读者的欢迎。同时,在办刊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困难,但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努力,将杂志越办越好。最后张教授预祝本次会议圆满成功。
原任主编、现任名誉主编汪复教授回顾了杂志出版14年来走过的漫长路程,从季刊到双月刊,稿源不断增加,在各个专业领域中都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支持,在编辑出版过程中也增长了知识,获得很大收益。汪教授衷心感谢大家的共同努力,希望第四届编委会能继续努力,把杂志办得更好。
编辑部主任施教授作了工作汇报。从2001年创刊起,杂志由《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更名为《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经历了主管单位和主办单位的变更,从最初的每期64页季刊,2003年扩增至双月刊,2006年增至每期72页,2007年第2期起增加至每期80页,2013年又不定期增至每期80~96页,扩大了信息量。创刊至今共发表文章1600余篇。期间依据作者和读者的需求,对杂志的栏目作了相应调整。每期印发数11000册,全年总发行量66000册。本刊自2002年起即被国内外多家数据库收录,目前已进入的数据库有: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药学文摘,中国药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文献库,美国国立图书馆,荷兰《医学文摘》(Excerpta Medica Database,EMBASE),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并入选复旦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国内期刊指导目录临床医学A类杂志。杂志的学术影响力不断提高,在《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中,影响因子从最初的0.242逐年上升至2012年的3.009,远远领先于学科平均值的1.693(2012年),位于临床医学类杂志(106种)第2名,同时位于医药卫生类杂志(1033种)第2名,他引率达0.95。2012年总被引频次达1973。据《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12年复合影响因子为2.023,在96种内科学杂志中名列第1。近年来杂志屡屡获奖,2007、2009、2010和2011年荣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2008和2011年荣获中国精品科技期刊。2012年被评为华东地区优秀期刊。2010年获上海市科技期刊审读优秀奖。2014年获首届上海市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奖。杂志的网站(www.cjic.com.cn)正在不断完善中,目前可提供免费全文下载,进行网上病例讨论,预告杂志目录,发布编辑部最新信息等,方便读者订阅查询,并加强了与读者的沟通交流,扩大了本刊的影响。
施耀国教授还介绍了编委会的组成情况,杂志从创刊至今成立过三届编委,本次组建第四届编委会,兼顾到学科、地区和年龄的分布,第四届编委会共有成员67名,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所长张婴元教授任主编;原任主编汪复教授及钟南山、闻玉梅、廖万清及夏照帆院士任名誉主编,副主编8名分别由罗文侗、金少鸿、万谟彬、陆权、沈志祥、刘又宁、倪语星及李光辉教授(常务副主编)担任。
随后会议在主编张婴元教授的主持下展开了热烈讨论,各位编委踊跃发言,大家普遍认为目前杂志的专业水平和文章质量都较高,但还应加强宣传,扩大杂志在全国的影响,提高杂志在基层医院的知名度。建议建立网上采编系统,方便读者投稿和专家审稿,以缩短用稿周期。内容方面可更丰富活跃,增加专题笔谈、述评、临床病例介绍、学术问题讨论、实验诊断进展、药物不良反应报道等内容,提供临床医师参考资料,吸引更多的读者。每年可继续编辑专刊,围绕热点问题进行专题讨论。编辑部应多派员参加各学科专业学术会议,宣传杂志,主动组稿。编委们对组稿也表示了大力支持,愿意积极为杂志提供更多高质量的稿源。
最后,张婴元主编作了总结,感谢各位编委的出谋划策,提出了许多非常好的意见和建议,编辑部将认真讨论,积极创造条件采纳大家的意见,同时也希望各位编委继续支持杂志的工作,加快审稿速度,每年能组织本单位1~2篇高质量的文章,积极提供各专业领域学术活动的最新信息,以便编辑部能及时组稿。希望通过大家共同努力,群策群力,把杂志办得更好。
曹忆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