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产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分析

2014-05-10 16:18颜忠娥
关键词:VAR模型经济增长产业结构

摘要: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关系密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对该国或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着关键作用。以1978-2012年顺德政府公布的经济数据为依据,根据顺德区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发展变动特点及原因情况,将产业结构演变分为五个阶段;分析顺德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促进顺德经济增长的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产业结构 经济增长 VAR模型

0 引言

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关系密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增长不可避免的伴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动,产业结构的变动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资源配置的效果,从而对该国或该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改革开放30年以来,顺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总量迅速增长,在全国百强县排名中一直处于前列。从下图1所示的顺德历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统计数据折线图的形式可以直观地看出,顺德的生产总值一直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1978年顺德生产总值仅有4.75亿元,到1985年,国内生产总值第一次过10亿元。但是由于其基数较小,经济增长绝对数并不明显。直至20世纪90年代,其经济增长首次出现明显增长,2006年顺德区生产总值为1058.42,首次突破1000亿元大关。顺德区成为全国首个县域GDP突破人民币千亿元的县(区)。2010年接近2000亿元,即为1935.57亿元,2012年顺德区生产总值竟达到2338.79亿元。①

图1 顺德历年GDP(亿元)

随着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人均GDP也发生根本的变化,如下图2所示。改革开放之初到上世纪80年代初期,人均GDP仅几百元,直到80年代中期,首次突破千元关;其后一直保持快速的增长态势。从1993年起,人均GDP首次突破万元大关,此后,虽然经历了亚洲和全球性两次金融危机的影响,人均GDP仍然保持快速增长势头。2007年的人均GDP突破十万元大关,以美元计,2012年29543美元,按钱纳里归纳的工业化阶段划分标准,顺德已进入后工业化阶段,达到经济发达时期水平标准②。

1 顺德区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变

伴随着顺德经济的快速增长,顺德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变动。产业结构由上世纪90年代前的“二、一、三”格局演变为“二、三、一”的格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总体上看,顺德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基本上与西方经济学家关于产业结构变动的总体趋势基本吻合。但是,在顺德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三次产业的变动并非完全与库兹涅次研究的发达国家的三次产业结构变动一般规律完全一致,造成不一致的原因是多方面。对于顺德而言,有其自身产业发展的特点,这种特点在不同时期的具体表现也不一。

由于经济体制、产业政策及国际国内宏观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结合顺德三次产业结构演变特征,将顺德产业结构演变过程大致分为五个阶段。如图2所示。

图2 顺德历年三次产业结构变化

第一阶段:1978年到1990年初步探索阶段。

初步探索阶段,顺德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GDP总量增加了8.3倍,年平均增长速度19.29%(远远高出广东年均增长12.85%)。其中第一产业年平均增长速度11.70%,第二产业为22.26%,第三产业为26.20%,比第一、二产业的增长速度高出14.5和3.94个百分点。与产业增长速度相适应的是,三次产业结构的优化:第二产业比重改革开放前一直低于第一产业,1978年首次超过第一产业,产业结构从“一、二、三”格局变成“二、一、三”格局;在1989年之前,三大产业结构比基本处于“二、一、三”的格局,1989年第三产结构比首次超过第一产业,1990年三次产业产值结构演变为14.2:53.7:32.1,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并与第一产业比重拉开距离,形成“二、三、一”的格局,基本完成初级工业化和乡村城镇化,初步实现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跨越。

这一阶段是改革开放的初步探索阶段,农村联产承包制责任制度带来效应增加,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资源流动到第二、第三产业,给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人力资源基础;在工业方面,顺德抓住时机,率先改革开放,充分、灵活地利用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及以及顺德地缘、人缘优势,利用周边国家和地区产业调整升级的有利时机优势,提出工业兴县的经济发展战略,大力发展以“三来一补”为主要模式的乡镇企业、“三资”企业,发展外向型经济,使得顺德工业经济得到较大的发展,带动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结构比重迅速上升;随着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及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提高速度的超前增长,为第三产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基础。此外随着社会上对服务业认识的纠正,顺德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大大地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第三产业年平均增长速度高达26.20%,高出同一阶段广东第三产业年平均增长速度12个百分点。

第二阶段:1990-1993年经济调整阶段。在此阶段,第一产业持续下降,但下降速度较第一阶段放缓,结构比重减少了5.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稳中有升,比重从1990年的53.7%上升到1992年64.3%,上升到历史最高水平,两年间上升到9.6年百分比,到1993年则又回落到54.7%,下降近1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略有增加。三次产业结构比在此阶段由1990年的14.2:53.7:32.1演变为1993年的9.0:54.7:36.3。

这一阶段产业结构变化的主要成因是:政府对国企率先改制,对所有制结构和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进行适应性调整和制度创新,全面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对乡镇企业扶大做强,政府继续向民间资本注入活力,以家电、家私、花卉为主导的产业逐步成为顺德经济的支柱产业,并向上、下游延伸形成顺德以家电为主导的产业链,拉动顺德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第三阶段:1994-2002年经济成长阶段。第二阶段的企业改制为之后顺德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体制基础,顺德经济进入发展良好的阶段。在此阶段,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第一产业比重仍在下降,与前一阶段相比下降速度更加减缓;第二产业在这一阶段比重开始下降;第三产业则进入稳步增长的阶段,比重连年上升。三次产业结构比从1993年的9.0:54.7:36.3演变为2002年的5.2:56.8:38.8。endprint

第四阶段:2003-2008年经济高速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是顺德工业经济快速增长,但是在产业结构方面存在着影响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不利因素:第一产业产值比进一步下降,六年间下降了2.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此阶段增长了8个百分点,2005年首次超过了60%,与第一、三产业再次拉大;与这一阶段快速发展的经济相反的是第三产业比重却在总值中悄然下降,六年间减少了5.7个百分点,从2002年39.5%下降到2008年33.1%,一直低于发展中国家45% 的平均水平,产业结构在此阶段的变动存在明显的不合理。这与目前“知识经济”、“经济服务化”等整体发展趋势是不符合的,应引起有关部门和决策者的注意。

第五阶段:2009-2013年调整转型阶段。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给顺德经济带来了一定的挫折和影响,尤其是一些过度依赖国际市场需求的顺德制造企业面临着严峻考验。按经济学家钱纳里的工业阶段划分标准,顺德这一时期已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属工业经济发达阶段,我们称之为经济结构转型时期。加之顺德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国际国内的严峻考验,意味对产业结构的调整、转型、升级是顺德经济后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顺应形势要求,顺德区采取各种措施,进一步加快了顺德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的步伐,把发展总部经济作为培育高端产业的助推器,积极扶持和引进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在此阶段,第一产业产值结构变化幅度较小,只下降了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产值结构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迅速下降,从2008年64.8%下降到2012年55.7%,减少了9.1%;而第三产业则呈现较为平衡的增长趋势。

2 顺德产业结构的问题分析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状况从其产业结构的变动中就能体现出来。30多年的高速发展,给顺德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了基础和条件。顺德产业结构也经历了跨越式的发展,三次产业结构比重由1978年的36.8: 46.1:18.3到2012年的1.8:55.7:42.5。第一产业比重显著下降,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构成比重和贡献率均明显上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产值结构从改革开放初期的“二、一、三”演变为以第二产业为主导的“二、三、一”局面。但尽管如此,顺德区产业结构演变中的非均衡性特征十分明显。具体表现为:

2.1 产业结构滞后于经济增长水平③ 从人均GDP看,顺德经济发展水平处于后工业化阶段发达经济时期。但是与顺德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的是产业结构水平还处于工业化后期阶段。依据赛尔奎因和钱纳里产业结构模式,当人均GDP大于4000美元时的工业化后期阶段,一般国家的产业结构比7.0:46.0:47.0。而当人均GDP水平进入后工业化阶段时,产业结构中应是第二产业产值比下降,第三产业占支配地位,且第三产业产值比上升并超过50%。2001年顺德人均GDP已超过4000美元,三次产业结构为5.4:55.4:39.2,第二产业结构比超出标准比9.6个百分点,而第三产业低出标准近7个百分点。从2001年到2011年这一差距更进一步扩大,2011年,第三产业结构比重落后于标准比重近10个百分点。可见顺德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出现了较大背离的现象,产业结构的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有一定差距,尤其是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于GDP发展水平。

2.2 第三产业发展不足 当发达国家经济发展进入工业化后期之后,其第三产业结构比已大大超出第二产业结构比,超过总产值的50%以上。尽管第三产业总量不断增加,但从发展规模来看,顺德第三产业长期落后于第二产业,第三产存在发展不足,产业层次低下的问题。从2000-2012年,顺德第三产业结构比重一直低于40%,且2000年-2008年间还表现出下降趋势,出现与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相背离的现象。这说明,顺德对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此外,统计资料也表明顺德第三产业内部存在产业层次低下,传统服务业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较高,一些传统行业如低水平的服务业、房地产业、传统的零售业等占了相当的比重;而高端服务业,如:会展、研发、设计、物流、金融等新型或高附加值生产性服务业的比重还是比较低。这成为近年业顺德在服务业上增长乏力的主要原因。

2.3 经济发展对第二产业的依赖性强 三次产业对经济发展贡献率来看,顺德经济发展表现出对第二产业的依赖性过强:顺德经济增长一直以来主要以第二产业为主导,第二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平均贡献率高达55.7%,而第一、三次产业贡献率分别为1.7%、42.6%。对第二产业的过度依赖,必定会严重影响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典型的表现是1997年及2008年的两次金融危机给顺德制造业带来重创:1997年金融风暴当年顺德经济环比增长速度比上年就下降18个百分比,而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发生后的第二年顺德从20%以上的增长速度下降为6.39%。

图3 顺德三次产业贡献率

2.4 制造产业层次低、产业结构单一 就制造业而言,顺德“三为主”(以轻型、偏轻型为主,以资源消耗型为主,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问题突出。以制造业为主导的第二产业仍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含量低,技术创新能力较弱,产品附加值不高,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中仍处于较低端的位置。此外,在制造业内部产业结构单一,八大支柱产业占顺德经济总量的80%,其中家电业2012年占到第二产业国内生总值的40%以上。从顺德出口商品结构来看家用电力器具等低技术含量、低利润率的产品占到出口交货额的50%以上。顺德家电业“一业独大”造成产业的抗风险能力的减弱和资源的高度集中,不利于顺德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同时,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单靠低价开发市场,市场增长潜力有限,在长期中能获得的收益非常有限,也不利于顺德经济的长期发展。

3 推动顺德区经济快速增长的建议

基于以上对顺德区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关系的实证分析结论(长期均衡关系和格兰杰因果关系),从优化升级第二产业(制造业)和扩大第三产业(服务业)的角度,为顺德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及顺德经济增长提出如下建议与对策:endprint

3.1 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产业,培植发展新兴产业 顺德第二产业以制造业为主,制造业是顺德的强项。结合顺德第二产业现状,笔者认为优化升级顺德第二产业可采取以下两种模式:一是通过技术创新改造升级传统优势产业的内源型产业结构调整模式。对于顺德传统优势制造业,通过内源型产业结构调整模式提升产业竞争力。在传统产业中寻求新技术的突破,依托传统制造业自身力量,通过不断技术引进、吸收、改造、消化和突破创新,大力引进和培养创新型和高层次人才队伍,依靠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产学研结合,带动一批好的项目,培育一批引领行业发展潮流和趋势、具备独立自主研发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支柱产业,增强龙头骨干企业的科技核心竞争力,采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改造提升优势传统制造产业,推动传统制造产业链条向高附加值的两端延伸。二是通过向外引进培养发展新兴产业的外源型产业结构调整模式。在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同时,通过招商引资,向外引进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来提升产业层次,即外源型的产业结构调整模式。受到顺德目前土地资源限制,将把传统产业,特别是高污染、高耗能、低产出的低端产业转移出去,把空间、资源等各种要素重新整合,配备所需的软件硬件,改善投资经营的内外环境,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优化各种配套设施,通过招商引资直接吸引高新产业和项目进驻,重点发展高端新型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生命医药等与顺德传统产业关联度高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步形成完整产业链,形成产业规模和集群效应,最终完成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实现产业转型和升级。

3.2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产业体系 针对顺德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调整优化第三产结构的大体思路是不断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使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充分利用现有产业基础、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和资源优势,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在顺德境内积极打造现代服务业产业带,作为顺德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新的增长点,并带动顺德服务业整体发展升级,进而推动顺德经济增长。

注释:

①数据来源:《佛山市顺德区统计年鉴》。

②按钱纳里归纳的工业化阶段划分标准,发达经济阶段的标志,人均GDP为17890-26830美元。

③根据钱纳里人均收入与工业阶段划分标准:考虑了通货膨胀及货币购买力因素后折算后的结果数据。

参考文献:

[1]谢伟,朱恒源.结构变化、技术和经济增长──结构主义学派理论研究进展[J].技术经济,1999(12).

[2]迟福林.第二次转型[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3.

[3]钱纳里.工业化与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M].上海:三联书店,1989.9.

[4]吴传清.区域经济学原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6.

[5]周英章,蒋振声.我国产业结构变动与实际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03).

[6]庄丽娟.广东国际竞争力研究[M].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1.

[7]顺德科学发展蓝皮书(2012)[M].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2012.

10.

[8]顺德区十二五规划发展规划纲要.

基金项目:佛山市顺德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3-BZZ6)。

作者简介:颜忠娥(1969-),女,湖北天门人,顺德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生,研究方向:技术经济、企业管理。endprint

猜你喜欢
VAR模型经济增长产业结构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我国快递业与经济水平的关系探究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反腐与经济增长
安徽省产业集群与城镇化的互动关系
人口结构与中国经济增长的经济分析
碳排放、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变动、技术进步与碳排放
中国解决产业结构问题从淘汰落后产能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