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乃英 黄欣碧
【摘 要】阐述在“3+2”高职药剂学教学中,基于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选用教学方法,即有针对性地安排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内容,根据“3+2”高职生的需求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3+2”高职 药剂学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3C-0139-02
“3+2”高职是指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利用优质的中等职业教育资源进行五年制高职前三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但后两年高职教育阶段必须在高等学校举办的教育形式。中职教育的前三年中有两年在校学习,后一年进入企业实习与工作。基于这样的安排,“3+2”高职生接受教育所具备的知识基础及教师实施教学的方法与要求都有别于普通全日制高职生。笔者在教授“3+2”高职生药剂学课程时,基于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选用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对此进行讨论。
一、根据“3+2”高职生的认知水平安排教学内容
(一)有针对性地安排理论教学内容
学生在进入新知识学习的过程中,都会带入其原有的知识与技能,因此,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与技能水平,即学生的认知水平。“3+2”高职生在中职前两年的学习中,一般已经学习过药学基础和制剂工艺技术这两门课程,对药品生产GMP要求及液体制剂岗位工作特点已经有一定的了解,再加上一年的实习与工作经验,不仅在理论知识上有了一定的基础,而且在实际生产中也可说已经能上岗。因此,尽管“3+2”高职生与普通全日制高职生使用相同的教材,我们也应根据“3+2”高职生的具体情况设计理论教学内容和侧重点。比如,介绍教学内容中的“表面活性剂”时,不仅侧重于介绍“表面活性剂”的使用,更注重于让学生理解“表面活性剂”的特性与实际产品的联系及使用中表现出不同特征的缘由。对于“药物制剂的稳定性”这部分内容,在教学中不停留在原有化学反应类型的介绍,更侧重于将化学反应类型与实际产品发生的不稳定性变化相联系,并要求学生联系各自的学习工作经验进行总结,以强化课堂教学与工作岗位的联系性。
(二)合理安排实训教学内容
实训教学内容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如学生中职时已经学习过GMP仿真实训,所以在“3+2”高职生阶段,可以省去该内容的学习,并将课时补充到乳剂、混悬剂的制备上。另外,为了增强制剂车间“入场”训练的有效性,在教学时,不应让学生像是走过场一样完成这个流程,而是深入介绍入场操作对生产的重要性及不同产品对生产环境和人员入场的不同要求,并对每个学生各自完成“入场”训练进行严格的考核,让学生真正掌握相关知识。
二、根据“3+2”高职生的需求选用教学方法
学生的需求主要是指学生对即将学习内容应有的学习态度和积极的学习动机。学生的需求关系到学生能否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并能坚持往下学习。选用何种教学方法,应以学生的需求为依据。
尽管“3+2”高职生知道知识与学历在就业中的重要性,但是,与普通全日制高职生不同,他们自学能力和课堂自我调控能力都比较差,学习容易困倦,目标不明确。经过调查,大部分“3+2”高职生经过一年的中职阶段的实习与工作后,返校学习的直接动机是他们意识到学历与专业知识在当今社会的就业中的重要性。除此之外,专业知识的掌握对职业资格和上岗证考试通过的影响,也是他们重视学习的另一个原因。以上这些返校读书的理由与大多数中职时的那些学习成绩差、中考落榜、家人逼迫等被动理由相比,会促使他们在学习上更主动。更重要的是经历过一年的实习和工作的较为严格的考验后,学生会更加懂得珍惜在校学习的机会。不同的学习目的和动机就形成了不同的需求,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一,情景教学法。例如,在进行“入场”训练、常用灭菌法及包衣的授课时,可分别采用学生讲授或示范,教师总结和情景教学的方法。在“入场”训练中,分别邀请一位在药店实习的学生和一位在药厂的学生进行“入场”训练,由其他学生观察并发表个人意见,教师进行总结。一方面让有经验的学生得到展示的机会,另一方面使教学过程更为形象化。再如,在“包衣”教学中,在讲课前,可展示同一人化妆前后的相片,很明显,有一定社会经验的学生就能说出是化妆的效果。教师进行总结:化妆可以遮掩脸上的瑕疵,可以让人变得更加漂亮。接着教师讲解化妆的基本流程,介绍完后,直接引入“包衣”内容的介绍。在比较中,学生就会觉得“包衣”简单,经过形象的介绍后,在技能训练中,学生操作的能力和兴趣也会有很大的提高。
第二,案例教学法。可设计有职业活动导向的案例,从案例中导出实际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讨论。例如,“常用灭菌法”是较为枯燥的理论内容,在讲解这一内容时,笔者为了让学生重视该内容的学习和理解该内容的重要性,以“欣弗事件”(2006年生产的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未按批准的工艺参数灭菌,影响了制剂灭菌效果,导致11人死亡)为案例来进行教学。在讲授内容之前,让两位在药厂实习过的学生讲解自身经历。一位是因为在送物品过传递窗时,没有进行灭菌而导致生产岗位的药品污染,造成一定的损失的行为。另一位学生介绍因为灭菌不完全而导致企业接受罚款的行为,采用现身说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两位学生的经历,是笔者在授课前与学生沟通时得知的。
第三,问题启发式教学法。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同样,一次成功的课堂,离不开教师有效的教学导入。在进行教学导入时,较常用的是问题式导入方式。比如,讲授固体制剂的制备工艺时,可先设计如下思考问题:固体制剂工艺的共通点是什么?哪个环节是保证药物含量均匀度的操作?物料的什么性质主要影响产品的剂量准确?然后以散剂为例进行讲解,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通过问题的讨论和思考,自觉引导学生进入学习中,使其自觉理解和掌握知识。
第四,动态启发式教学法。药剂学教学中,教师往往是以纯理论、静态图片或实物照片的方式将教学内容展示给学生,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利用动态启发式教学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比如,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的搜索手段,播放片剂制备、胶囊剂制备、粉碎过程等视频,使以往“死板”的图片动起来,让学生直观接受知识。
综上所述,在“3+2”高职药剂学教学中,只有根据“3+2”高职生的认识水平安排教学内容,并且根据“3+2”高职生的需求选用教学方法,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朱郁华.学情分析:教师新的教学基本功[J].教学与管理,2013(8)
[2]陈智娴.构建以学生为本的高职药剂学教学改革的探索[J].海峡药学,2011(4)
[3]梁彩云.立足学生已有的经验设计课堂教学[J].考试周刊,2013(24)
【作者简介】廖乃英,女,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药剂学;黄欣碧,女,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药学系副主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