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拉格泰姆时代》的虚实书写

2014-05-10 19:00秦琼芳
广西教育·C版 2014年3期
关键词:新历史主义

【摘 要】《拉格泰姆时代》是多克特罗的第四部长篇小说,该书构筑了一个历史人物与虚构人物的共同世界,这种虚与实的相互交织,使得作品特色鲜明,被评为是“界于小说与历史之间的”特殊作品。

【关键词】《拉格泰姆时代 》 新历史主义 虚实书写 非虚构小说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3C-0115-02

《拉格泰姆时代》是小说家多克特罗(E.L.Doctorrow)的代表作之一,于1975年出版,曾名列畅销书籍榜首,也是美国大学文学课程的必读书目。这部小说记录了一个充满着机会、希望、新事物以及危机、矛盾、纠纷的时代。小说中,真实与虚构相互交织,语言就像拉格泰姆音乐的旋律似的跳动不安,是一部有着自我节奏的新历史主义小说文本,也是一部非虚构小说。

一、历史人物与虚构人物的共同世界

历史学家追求的是还原历史真相并探寻历史事件之后的意义,小说家则可以通过虚构的人或事,达到所预定的感情效果。对于美国著名作家多克特罗而言,真实的历史和想象的虚构并非不能共存,这恰恰成了他独特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感情的最好途径,因为他的拿手好戏就是把美国报纸的头版新闻或人物与虚构的小说人物糅杂进一本小说中。

《拉格泰姆时代》是一部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美国社会全态的小说,该小说节奏明快地推出众多真实历史人物,如摩根——有名的美国大财阀;福特——汽车大王;胡迪尼——世界知名的脱身术大师;老罗斯福——美国总统及他的继任威尔逊;弗洛伊德——心理学家等人物,这些身份显赫、鼎鼎大名的真实历史人物与虚构的不同阶层、不同种族的三户美国人家混杂在一起,如火药制造商、黑人钢琴师、犹太剪影艺人。在小说中,奥国王子斐迪南观看了脱身术大师胡迪尼的飞机表演。虚构的白人实业家“父亲”参加了名垂青史的皮尔利北极探险。财阀摩根与汽车大王福特秘密会晤讨论死后再生的问题,他们成立了一个最神秘的、排他性的俱乐部,从而形成与代表了美国的垄断阶层。伊芙琳是一位处于特殊社会地位的妓女,一位风靡美国社会的名妓,也是1906年报纸的头版头条新闻人物,凡是刊载她头像的报刊很快就会被人抢购一空,她被富豪当做享乐的工具,也受到正派人士的歧视及品德低下之人的残酷虐待。她是多克特罗着力要刻画的一个人物。在作家的特意安排下,一位以设计焰火为职业的青年(虚构之人物,作品中称之为弟弟),真正爱上了伊芙琳。随之两人之间展开一段屈服于现实的凄凉爱情故事,以失败结束。

多克特罗的写作从来都不以取悦他人为目标,但他的作品却经常登上畅销书榜首;同样地,他也不是一个善于幻想的小说家,但在他的笔下却能把真实的人和事幻化成虚构,同时虚构的人和事能体现真实。这本《拉格泰姆时代》就是他独辟蹊径的大胆尝试。多克特罗深入研究过历史,考据了大量的事实,将其与虚构的情节糅杂在小说中,可以说,这是一部新历史主义文本。

二、文本历史化与历史文本化

20世纪70年代,美国加州大学伯克里利分校的教授格林布拉特提出了“新历史主义”文化批评。新历史主义认为:历史都是主观写就的,历史是叙述,是阐释,只是人们思考、认识世界的众多方法和众多话语之一。然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路易斯·蒙特罗斯又对“新历史主义”作出了更详细的界定。他用“文本的历史性”与“历史的文本性”巧妙地概括了新历史主义研究的特征:一切文本(包括文字的文本和广义的社会大文本)都具有特定的文化性和社会性。所谓“历史文本性”则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如果没有保存下来的文本,我们就无法了解一个社会的真正的、完整的过去,二是指这些文本在转变成“文献”,成为历史学家撰写历史的基础的时候,它们本身将再次充当文本阐释的媒介。

蒙特罗斯认为过去以为“文学”与“历史”、“文本”与“语境”之间的区别是毋庸置疑的,而新历史主义之所以“新”,在于它再也不把作家或作品视为与社会或文学背景相对的自足独立的统一体了。

在《拉格泰姆时代》中,历史人物出现在小说中,并且与小说中的虚构人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打破了事实与虚构,历史与文学的传统界限,让读者无法从传统的认识方式去感知历史。书中的无政府主义革命家埃玛·戈德曼开导新闻人物妓女伊芙琳;奥国王子斐迪南大公死于暗杀;1914年,脱身术大师胡迪尼被悬在纽约百老汇上空等,这些历史人物在这本非虚构小说中的频繁出现造成了罗伯特·库弗所谓的对于历史的“不可思议的干扰”的效果,使读者意识到历史和小说其实没什么区别,都是可以被任意书写的文本,这种意识会给读者从精神上造成一种强烈的困惑和焦虑:历史到底是什么?《拉格泰姆时代》一书中,我们通过报刊、新闻媒体所熟知的历史人物如伊芙琳、弗罗伊德等人,在多克特罗笔下他们所发生的事件难道就是真实重现?当我们得到了由叙述人讲述的某个版本的故事以后,我们还该不该对那个所谓的“非再现”的“真正”的历史保留着向往和追求的意向呢?美国埃默里大学的历史教授Elizabeth Fox-Genovese指出,除某些突出的例子外,新历史主义其实并不太注重历史。“历史”等同于“文本”,是对所记录的事件之间存在的某种内在联系而进行阐释的一种文本,是反映了某种理解方式的一种文本。

三、《拉格泰姆时代》与非虚构小说

20世纪60、70年代,出现了“新新闻报道”或“非虚构小说”这一种新的文学样式。传统的问题是:文学是倾向于纪实还是虚构?而读者需要的是一种最吸引他们的叙述。在这个信息娱乐的时代,真实与虚构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V·S奈保尔说,“纪实作品比小说更容易抓住当代世界的繁复性”。这里的“纪实作品”就是指“非虚构小说”。《拉格泰姆时代》从类别来看,应该是“非虚构小说”。

非虚构小说有一定的代入性,将现实生活中的公众人物与小说中的虚构人物拼接在一起,把小说的创造性和社会新闻的真实性融合在一起,通过某一角度来解读这一历史事件,再构造一件虚构事件,刻意营造一种真虚难解的场面。《拉格泰姆时代》也是如此。例如,弗洛伊德和荣格到了纽约,却与脱身大师“胡迪尼”有一定的联系;当时的美国表面上看来一片歌舞欢笑,私底下偷情和死亡共存,小说借由无政府主义者埃玛·戈德曼之口对这种社会乱象进行了言辞激烈的批评。此外,非虚构小说的作者往往富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意识,《拉格泰姆时代》中描述的社会事件和刻画的历史人物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如历史人物无政府主义者埃玛·戈德曼,美国1912年纺织工人大罢工等。

在这篇由多克特罗导演的悲喜剧中,欺诈、爱情、强奸、拐卖人口、街头杂耍、罢工等一幕幕地上演,爱国者、移民、黑人、妇女、工人、富人和商人,各色人种及各种阶层的人群粉墨登场,一幅幅充满喧哗和骚动的社会图景被逼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使得作品具有浓郁的时代特征,并在美国当代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也正是凭借着这部作品,多克特罗跻身于一流作家行列。这也是一部在20世纪70年中期出版的“特殊作品”,正是非虚构小说的鼎盛时期,当时的社会(20世纪60~70年代)充满了动荡和不安,人们的情绪浮躁、迷惘。作为一种表现时代的文学形式,非虚构小说的兴起符合社会需求。也正是由于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表现手法,多克特罗的《拉格泰姆时代》成为了非虚构小说大军中闪耀的一颗。

从理论上而言,非虚构小说是新历史主义的文本“代言”,是对历史的重建,在小说构建中,把历史、文化、意识形态等物质一一排序在网状结构中,虚构与真实互相拼凑,互相交织,虚构基于现实,反映现实。在非虚构小说中,作家通过自己的意识和观察,在一些众所周知的公众人物或事件上加上小说性的描述,这样,作品就能呈现其他作品所没有的独特魅力,更能感染人。非虚构小说的成功之处就在这里。

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曾言:美即真,真即美。这成为非虚构小说家的创作准则。多克特罗是美国当代知名小说家,他的《拉格泰姆时代》之所以那么畅销,主要是因为他那独特的写作风格和作品所体现的一种时代气息,在书中,史实与虚构达到完美的结合,展现了美国小说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 Stephen Greenblatt. Renaissance Self-fashion-ing: From more to Shakespeare [M]. Chicago :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3-4

[2]Louis A. Montrose. The Poetics and Politics of Culture[C]//. in Harold. Aram veeser(eds.). The New Historicism. London: Routledge, 1989:15

[3]包文琦.转型期的中俄知识分子精神状态研究——以张贤亮和尤波里亚科夫的代表作《绿化树》及《无望的逃离》为个案[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4]张海元,查玉瑶,张文利.新时期以来非虚构小说研究述评[J].勋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

[5]陈世丹.《拉格泰姆时代》:向历史意义的回归[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

[6]王岳川.后殖民主义与新历史主义文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7]E L 多克特罗.拉格泰姆时代[M].南京:译林出版社,1996

[8]杨仁敬.关注历史和政治的美国后现代派作家E.L.多克特罗[J].外国文学,2001(9)

[9]程锡麟.试论战后美国非虚构小说 [J].当代外国文学,1998(1)

【作者简介】秦琼芳(1977- ),女,广西桂林人,硕士,讲师,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旅游外语系法语教师,研究方向:法语教学和旅游法语。

(责编 卢 雯)

猜你喜欢
新历史主义
《亨利四世》中的颠覆与抑制解读
直面历史
新历史主义批判视角下小说《灿烂千阳》的研究
论新历史主义的理论内涵与特色
《血色子午线》中父权形象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