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琪
林筹出生在一个江南小镇,他的学校每年都要搞文艺会演,而林筹年年都在下面当观众。
就在高二那年,他看到了一生的天使。偌大的舞台上,一个穿着雪白裙子的少女,旁若无人地坐在那里,抱着一把许多人都未见过的琵琶。台下一片喧嚣,少女目光如刀,昂头横扫台下。顿时,一片哑然。铮!一声弦动。却不是婉转惆怅的烟雨江南,也不是上古高雅的高山流水,弦动如钩,铿锵相击,是一阕将军令。林筹便在那一瞬间,爱上了这个少女。
少女叫杨蓓儿,杭州人,因父母援疆工作,临时来小镇借读一年。林筹虽搞清了杨蓓儿的情况,却不知该如何接近她。那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事情,早恋简直就是件十恶不赦的事情,如果寫情书谈恋爱被人发现,是要受学校处分的。于是,林筹开始给少女寄不署名的小卡片,小书签,上面用左手写满自己杜撰的酸诗。不知少女收到那些卡片时,是什么样的表情。
如此一年,眼见着杨蓓儿借读的时间快过,林筹终于把所有卡片上写的诗,抄录成一本诗集,想在杨蓓儿生日那天送给她,做最后的表白。没想到,那一日杨蓓儿没有来学校。而之后,她都没来上过学。
杨蓓儿从此失去踪迹。林筹苦思冥想了很久,终于想到一个自以为是的方法:他知道杨蓓儿是杭州人,学了十年的琵琶。所以,他以为改考艺术生,就可以和杨蓓儿考进同一所学校。高三临时改学艺术,而且毫无基础,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但他铁了心,半年后,林筹居然真的考上了当时的浙广校,也就是现在的浙江传媒学院。
进了学校,他才晓得以前的想法是何等可笑。杭州艺术类学校有几十所,每年的学生好几万,想要在其中找到杨蓓儿,简直如大海捞针。
林筹几近死心,他把自己的故事写成剧本作业,不想被老师拿去排成话剧,一时轰动全校。学校女生们为林筹的单恋相思而疯狂,她们组织了后援团,准备帮林筹实现夙愿。群众的力量果然是无穷的,她们找到了杨蓓儿的一个师妹,这才晓得,原来杨蓓儿高中毕业后,就去了美国进修。
原来如死灰的心又复燃,林筹升起了新的希望,他又开始拼命地读书、练琴,目标只有一个——考去美国进修音乐。
在美国,林筹学了六年的钢琴。后来进了百老汇,十二年后,名噪一时。但他再也没有听到过杨蓓儿的消息。他一生再没恋爱过。
五十多岁时,林筹以旅美音乐家的身份回国。再给学弟学妹们讲自己的故事时,林筹已经可以很豁然。当学弟学妹们听到他是为了泡妞而学音乐时,满堂哄笑。散场时,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小女孩跑过来,说:“林老师,我妈妈就叫杨蓓儿。”
林筹说:“是吗?”小女孩说:“不过我妈可不会弹琵琶。从美国回来后,她就一直当英语老师。”
林筹说:“同名同姓而已。”小女孩回答:“那是必须的,我妈的老情人必须是我爸啊,她还老看年轻时我爸写给她的情书呢,一张张小书签小卡片,上面歪七扭八地写满酸诗。”
林筹眨眨眼:“真好。”小女孩笑着跑开。
林筹用手指尖摸摸自己的手背:“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