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鹏,吕 波,吕秀波,张文砚,王晓涛,吴 杨,刘 杨
(1解放军第210医院403临床部,辽宁大连116021;2大连机车医院)
溶血是临床血样检测不可避免的问题,标本溶血对肝功能检验指标会有一定的干扰作用,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使之不能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数据[1]。而标本溶血时主要影响哪些指标,测定结果是否真实可靠,是所有检验工作者需要了解的问题。本文观察了8项肝功能检验指标在标本溶血前后检测结果的变化,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6~12月体检者80例,其中男42例、女38例,年龄20~50(38.2±3.3)岁。经过临床检查,无肝肾功能障碍和血液系统疾病等,均为健康体检者。
仪器与试剂:仪器为日本东芝120F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质控血清为英国朗道生化质控品,参数设置和校准均按厂家说明书严格操作。检测时仪器性能良好,质控在可控范围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生化分析试剂盒均购自日本世诺医学科技有限公司,碱性磷酸酶(ALP)生化分析试剂盒购自上海复星长征公司,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生化分析试剂盒均购自日本和光株式会社,总蛋白(TP)、白蛋白(ALB)生化分析试剂盒均购自烟台奥斯邦生物有限公司。
方法:对每名体检者严格空腹12~14 h,在清晨同一时间抽取静脉血4 mL,分别注入2支干燥试管,每支试管2 mL血液标本,并做标记。其中一支自然凝固,另一支在血液凝固前用金属棒搅拌快速搅拌10 min使其溶血(血清中血红蛋白水平为3~9 g/L),然后3 000 r/min离心10 min,均未产生肉眼可见的乳糜血和黄疸,直接进行肝功能8项的检测,包括 ALT、AST、TP、ALB、ALP、GGT、TBIL、DBIL。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80例体检者的溶血标本和未溶血标本进行8项肝功能检验指标的检测,未溶血标本和溶血标本GGT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未溶血标本和溶血标本的 ALT、AST、TP、ALB、ALP、TBIL、DBIL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 <0.05)。溶血标本 ALT、AST、TP、TBIL、DBIL的检测结果比未溶血标本增高,ALB和ALP的检测结果比未溶血标本降低。见表1。
表1 溶血标本和未溶血标本的肝功能检验结果比较(±s)
表1 溶血标本和未溶血标本的肝功能检验结果比较(±s)
t P ALT(U/L)检验指标 溶血标本 未溶血标本28.15 ±12.225 27.13 ±12.340 4.234 <0.05 AST(U/L) 70.41 ±32.483 23.41 ± 6.044 9.062 <0.05 TP(g/L) 85.62 ± 9.418 72.73 ± 5.421 9.177 <0.05 ALB(g/L) 43.16 ± 3.009 44.71 ± 2.593 -5.917 <0.05 ALP(U/L) 69.46 ±18.666 77.26 ±21.255 -5.862 <0.05 GGT(U/L) 27.31 ±17.867 27.85 ±18.069 -1.362 >0.05 TBIL(μmol/L)17.47 ± 3.559 12.46 ± 4.356 11.837 <0.05 DBIL(μmol/L)7.15 ± 1.986 4.24 ± 1.587 7.679 <0.05
讨论:溶血可分为体内溶血和体外溶血,体内溶血可由物理因素(如人工心脏瓣膜或大血管手术后)、生物因素(恶性疟疾)、药物因素、配血不合引起的输血反应等因素引起;体外溶血可由物理因素(机械性破坏、冻疮)、化学因素(如血样接触活性剂)和代谢因素(如遗传性疾病引起的红细胞脆性增加)等引起[2]。
溶血对不同肝功能检验项目结果的影响机制不同,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①细胞内外成分浓度差的干扰,如红细胞内AST和ALT活性分别较血清中高38倍和7倍左右[3],溶血后细胞内浓度高的物质,如酶类、血红蛋白、离子等顺浓度差溢出,使测定值明显高于正常标本;溶血后细胞内浓度低的物质,如脂蛋白、钠等稀释了血浆标本,反而使测定值明显降低。②血红蛋白对蛋白质的干扰使TP的分析浓度高于实际浓度[4]。③有色物质对吸收光谱的干扰,血红蛋白的颜色影响原实验最佳波长的选择,造成吸光度和散光度产生较大误差,尤其是终点法影响更大。干扰结果有正、负两个方面,当被测溶液的颜色与有色物质的颜色接近时发生正干扰,而与有色物质的颜色相关较远时产生负干扰。我们的试剂盒是用重氮法测定总胆红素的,最后生成紫红色的偶氮胆红素,主要在波长为540~560 m处有光吸收。而血红蛋白在波长540~550 nm处有光吸收,恰与偶氮胆红素的比色波长相近。因此,溶血后红细胞破裂时大量血红蛋白进入血清,势必造成总胆红素测定值的升高。
为了减少标本溶血现象的发生,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①掌握采集血标本的正确方法:临床采血多选用肘正中静脉或贵要静脉,婴幼儿多选用颈外静脉或股静脉,避免选择过细的静脉,更不要从输液管处抽血;遇到抽血困难的患者,扎止血带时间不可过长,亦不要反复拍打穿刺部位,以防机械刺激造成溶血。正确的静脉采血方法是热敷穿刺部位,等血管充盈后再抽血,无法抽取合格标本时,将抽取的带泡沫的标本立即送检,不要使其干燥而影响检测。②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操作:抽血时要选择好穿刺部位,常规消毒待消毒液干燥后,找准血管,争取一针见血,并徐徐转动针栓抽取血液,向试管注血时,要沿着试管壁缓慢注入,不得将泡沫注入试管。③妥善保存标本:标本送入检验科后,应放在室温下保存,以防发生溶血。在血标本的运输过程中,防止过度振荡而发生溶血。④严把注射器及试管的质量关:严格掌握一次性注射器、一次性试管的进货渠道,杜绝有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和医疗单位,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减少患者不必要的经济负担和痛苦[5,6]。
检验人员发现有溶血现象的血样时,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主动与临床联系,结合临床首先排除体内溶血的可能。若不是体内溶血,检验人员要对溶血标本报告严格把关,要注有溶血程度说明,必要时不发报告,要临床重新抽血复查;如因特殊情况不能重采,应在化验单上注明,以便临床医生准确评价检验结果的可靠性。
[1]谢小文.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处理对策[J].医学检验,2012,19(4):90-91.
[2]王学秀.血液溶血原因及对策[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10):1279-1280.
[3]虞莹,孙竹华.溶血对心肌酶谱测定指标的干扰和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4):467-468.
[4]李恒.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对策[J].海军总医院学报,2011,24(1):54-55.
[5]陈俊峰.11项血液生化指标测定值在溶血前后的比较[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1,22(3):218-219.
[6]许慧娴,曾裕微.探讨溶血地临床血生化检验的干扰[J].中国中医药,2012,10(10):1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