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程度颈动脉硬化患者中血清ox-LDL水平变化及意义

2014-05-08 11:28张首平李松涛侯玲玲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4年12期
关键词:脑血管病颈动脉硬化

邢 影,张首平,李松涛,李 飞,侯玲玲*

不同程度颈动脉硬化患者中血清ox-LDL水平变化及意义

邢 影1,张首平2,李松涛1,李 飞1,侯玲玲2*

(1.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神经内一科,吉林长春130033;2.吉林大学第四医院神经内科,吉林长春130011)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AS)为一大类以血管病变为基础的疾病,属于全身血管性疾病。近来AS成了医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大量研究显示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增加而非LDL的增加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及发展中都起了关键性作用,ox-LDL还在AS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管狭窄、甚至斑块脱落及血栓形成中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故明确ox-LDL在AS中的功能及作用机制,尽早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对于阻止或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收集临床病例时间为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地点为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神经内一科,病人来源为因各种神经科疾病并伴有动脉粥样硬化的住院病人240人和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80人。

1.2入选与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所有入选患者均经颈动脉多普勒彩色超声证实存在不同程度颈动脉粥样硬化(CAS),并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器检测标准划分结果,选取动脉内-中膜光滑,且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1.0mm者为正常对照;1.0mm≤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1.2mm定义为颈动脉内膜增厚;当IMT≥1.2mm或达到临近部位IMT值的1.5倍以上,且增厚的血管内膜向管腔内部凸起有粥样斑块样物质形成,定义为颈动脉斑块;根据中国CDFI诊断标准:经颈动脉彩超检查,颈内动脉狭窄段收缩期峰值流速≥155cm/s,颈内动脉狭窄段血管舒张期末流速≥60cm/s,颈内动脉狭窄段收缩期峰值流速/颈总动脉远段收缩期峰值流速≥2.0,颈内动脉狭窄段收缩期峰值流速/狭窄远段血管收缩期峰值流速≥1.6可定义为颈动脉血管狭窄率达到50%以上。狭窄组患者均经过颈部CTA证实。软斑表现为动脉内膜突入到血管腔内的弱回声或混合性回声型。硬斑表现为斑块表面光滑,回声强,且后方有明显的声影或声衰减。溃疡斑表现为斑块形态不规则,表面不光滑,溃疡边缘回声较低,有时呈壁龛样影像。

排除标准:近2个月内未应用炎症抑制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类固醇、免疫抑制剂及鸦片类药物等可影响血清中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的药物,同时除外动脉夹层、放疗后颈部血管狭窄、纤维肌发育不良、动脉瘤等疾病导致的血管狭窄等疾病。

1.3分组

1.3.1 对照组 80例,为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其中男性40例、女性40例,平均年龄55.60±5.89岁,均无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吸烟及酗酒史、卒中家族史等脑血管危险因素。

1.3.2 实验组 240例,为伴有颈动脉硬化的各种类型神经科疾病住院患者。实验组患者依据颈部血管彩超进行血管内膜增厚程度分级:分为颈动脉内膜增厚组即1.0mm≤IMT<1.2mm(A组80例,男女各40例,年龄平均在56.60±5.37岁)、颈动脉斑块组即IMT≥1.2mm,但血管径狭窄率<50%(B组80例,其中软斑及混合斑块B1组40例,男女各20例,年龄平均在55.50±5.28岁;硬斑B2组40例,男女各20例,年龄平均在54.90±5.78岁)、颈动脉狭窄组即血管径狭窄率>50%(C组80例,男女各40例,年龄平均在56.60±5.86岁)三组。实验组所有受试人群再次按照临床症状划分为脑血管病组及非脑血管病组。在实验组与对照组中,年龄及性别比较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4主要试剂与仪器

标准品,样本稀释液,检测抗体-HRP,20x洗涤缓冲液,ELISA试剂盒(底物A,底物B,终止液,上海科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恒温箱(北京福意电器有限公司),分光光度计(上海元析仪器有限公司),Vivid7型彩色多普勒超声仪(美国GE公司);CTA(德国KUKA公司).

1.5实验方法

1.5.1 检测部位:选取3个位点:颈总动脉的远端(颈内外动脉分叉连线下方1-1.5cm处),颈内动脉起始处(分叉上方1-1.5cm处),颈动脉分叉处。

1.5.2 记录各组患者颈内动脉收缩期及舒张期血流速度,计算比值,判定血管狭窄的程度。

1.5.3 所有受试患者均按要求在入院后次日清晨空腹状态下采集静脉血约2ml,标本采集后存放于真空管中,经离心处置,提取血清并存放于-20℃以下温度保存,应用Elisa试剂盒进行检测。

1.6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所用数据均行正态分布检验,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应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血清中ox-LDL水平在不同程度动脉硬化组中的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颈动脉内膜增厚组(A组)、颈动脉斑块组(B组)、颈动脉狭窄组(C组)三组患者血清中ox-LDL水平均较对照组增高,其中,C组的ox-LDL水平高于B组,B组的ox-LDL水平高于A组,表明颈动脉硬化患者血清中ox-LDL水平随CAS程度的加重而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1)。

图1 血清中ox-LDL水平在对照组及不同程度动脉硬化组中的比较

2.2血清中ox-LDL水平在软斑、混合斑组(B1组)及硬斑组(B2组)的分布规律

研究结果显示,B1组的血清ox-LDL水平高于B2组,表明血清ox-LDL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2)。

图2 血清中ox-LDL水平在B1和B2组中的比较

2.3血清中ox-LDL水平在脑血管病组及非脑血管病组的分布规律

研究结果显示:脑血管病组及非脑血管病组的血清中ox-LDL水平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3)。

图3 血清中ox-LDL水平在各亚组中的比较

3 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目前呈年轻化趋势,发病率及死亡率逐年增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1],许多危险因素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据研究发现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初始阶段是ox-LDL的增加起了关键性作用,进一步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ox-LDL甚至参与血管狭窄,斑块脱落及血栓形成,导致相当严重的后果[2]。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A、B、C三组患者血清中ox-LDL水平均较对照组增高,其中,C组高于B组,B组高于A组,说明了血清中ox-LDL增高导致内膜损伤并进一步增厚,具有促进动脉发生粥样硬化的作用。这一结论与大多数文献相符。已有的研究指出了在AS发展的进程中主要的“有害的”物质被定为ox-LDL[3]。有学者[4]用兔颈总动脉制造了LDL和ox-LDL导致血管内膜增厚的两种体内模型,验证了ox-LDL对动脉内膜增厚起了正相关的作用。大量文献指出:血清中ox-LDL诱导的毒性作用存在于动脉粥样硬化的起始阶段,并积极促进动脉硬化加重发展的各个阶段[5]。甚至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及血栓事件中也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6]。

同时研究结果显示血清中ox-LDL在动脉狭窄组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内膜增厚组以及斑块组,说明了血清中ox-LDL水平增高可促进动脉狭窄的发生及加重。有研究发现,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血浆ox-LDL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群[7]。另外颈动脉狭窄大于50%的患者ox-LDL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群,且更容易发生心脑血管事件[8]。还有研究者提出ox-LDL水平可能是动脉狭窄的一个度量指标[9]。有人[10]通过实验向家兔静脉注入放射性标记的LDL,证明了血浆中的LDL和ox-LDL可以被动脉内膜摄取,且ox-LDL累积在内膜的程度远多于LDL,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聚大量的ox-LDL,从而促进AS的进展,甚至斑块堵塞血管。

在B1与B2两组中,血清中ox-LDL在前者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后者中;这说明了血清中ox-LDL水平增高可促进动脉斑块的形成及加重,血清中ox-LDL水平增高可加重斑块的不稳定性,另一方面不稳定斑块中也可以向血液中释放游离的ox-LDL,导致血液中ox-LDL水平进一步增高。有学者通过实验得出结论,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ox-LDL在血管平滑肌细胞有阳性的BAX表达,从而促进这些细胞发生细胞凋亡;在斑块形成的过程中,ox-LDL阳性表达的内膜领域表现出较高的BAX免疫反应,而这可能导致斑块不稳定和破裂[11],由此可见ox-LDL与斑块的性质关系密切。

同时,为了检测ox-LDL与脑血管病的发生有无关系,我们分析了入组患者中以脑血管病起病的患者和非血管病入院患者血清中ox-LDL的变化水平,结果显示:脑血管病组及其他疾病组的血清中ox-LDL水平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表明血清中ox-LDL水平的增减与脑血管病症状无相关性,说明ox-LDL是AS的形成的促进因素,但ox-LDL水平并不能作为检测脑血管病发病症状的敏感指标。因本实验的样本量较小,还有待于日后进一步大量临床试验的论证。

综上,本研究通过测定不同程度AS与健康对照组患者的血清ox-LDL水平,结果发现患者血清ox-LDL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呈正相关;ox-LDL水平增高可增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ox-LDL的升高可促进斑块的碎裂及脱落,血清中ox-LDL水平与脑血管病症状无相关性。因此,它可以作为评估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斑块稳定性的一个重要指标。这些都有待于日后大样本的实验及临床观察及进一步研究验证。

[1]凌 峰.脑血管病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9.

[2]Tsimikas S,Brilakis E S,Miller E R,et al.Oxidized phospholipids,Lp(a)lipoprotein,an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2005,353(1):46.

[3]Sluimer J C,Daemen M J.Novel concepts in atherogenesis:angiogenesis and hypoxia in atherosclerosis[J].The Journal of pathology,2009,218(1):7.

[4]Wegner M,Piorunska-Stolzmann M,Araszkiewicz A,et al.Does oxidized LDL contribute to atherosclerotic plaque formation and microvascular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type 1diabetes[J].Clinical biochemistry,2012,45(18):1620.

[5]Mitra S,Deshmukh A,Sachdeva R,et al.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 and atherosclerosis implications in antioxidant therapy[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the Medical Sciences,2011,342(2):135.

[6]MäkeläK M,Traylor M,Oksala N,et al.Association of the novel 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 which increases 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 levels with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events[J].Atherosclerosis,2014,234(1):214.

[7]Mahmoudi M J,Rezaei N,Mahmoudi M.Serum ox-LDL Level and Severity of Stenosis in Coronary Arteries[J].Acta Medica Iranica,2013,51(7):512.

[8]Castejon R,Jimenez-Ortiz C,Valero-Gonzalez S,et al.Decreased circulating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as an early risk factor of subclinical atherosclerosis in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J].Rheumatology,2014,53(4):631.

[9]Peichev M,Naiyer A J,Pereira D,et al.Expression of VEGFR-2 and AC133by circulating human CD34+cells identifies a population of functional endothelial precursors[J].Blood,2000,95(3):952.

[10]Shin H K,Kim Y K,Kim K Y,et al.Remnant Lipoprotein Particles Induce Apoptosis in Endothelial Cells by NAD(P)H Oxidase-Mediated Production of Superoxide and Cytokines via Lectin-Like 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1Activation Prevention by Cilostazol[J].Circulation,2004,109(8):1022.

[11]Walsh K,Smith R C,Kim H S.Vascular cell apoptosis in remodeling,restenosis,and plaque rupture[J].Circulation research,2000,87(3):184.

2014-03-19)

1007-4287(2014)12-2003-03

吉林省科技支撑计划重点科技攻关项目(20130206055SF)

*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脑血管病颈动脉硬化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急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与动脉自旋标记的应用价值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超声评价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贴壁不良的价值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介入治疗的疗效分析
LN17模具钢预硬化热处理正交试验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4类人别轻易按摩颈椎
磨削硬化残余应力分析与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