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公司董事长储吉旺有着说不完的故事。近年来,大小媒体宣传报道储吉旺先进事迹的文章很多,关于写储吉旺的书已有《非常儒商——储吉旺传》《储吉旺告诉战友如何做老板》《老班长》,还有由中央电视台文艺中心影视部、北京电视艺术中心和信阳中辰文化艺术交流有限公司联合出品,国家民政部新闻办、中共宁海县委宣传部、北京延伸长城军转文化交流有限公司联合摄制的长篇电视连续剧《战友》的主角以储吉旺为原型。如今又有诗人潘志光经多年心血写成的诗传《冬天与春天》。应该说储吉旺的那些动人的故事本身就是诗,而这些感人的事迹触动了诗人的敏感神经,就极大地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与激情。诗是感情的醇醪,唯有情真才有语真,才有那飞翔飘渺的神思妙想,诗情激荡。这本诗传是对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大写的人的热情赞歌,是对一个具有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与拼搏精神的企业家的热情赞歌。在储吉旺身上,鲜明而又突出地体现着当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我们这个时代是太需要这样的典型了。读这样的诗篇,我们从主人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韧性的战斗精神和把慈善事业当成快乐的博大胸怀,那种真切、真挚、真情的感情,能沁人心脾,让人们的心灵与情操为之陶冶,人们的思想与精神境界也能得到升华和提高。
一
作者通过《成长篇》《创业篇》《发展篇》《慈善篇》《写作篇》与《荣誉篇》六个方面,比较全面、准确而生动地抒写了作为一个大写的人的思想、感情、愿望和理想,以及他那广博的内心情怀与奋发进取的精神风采。这几个方面是一个血肉相连、相互渗透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其中成长、创业是基础,荣誉、慈善、写作中所体现出来道德情操与人文素养是灵魂、是精神支柱。没有前者,当然什么也谈不上了;没有后者的支撑,基础也是很不牢靠,更谈不上什么发展了。创业靠什么,在这个改革开放的时代,人们一样地面对朝气蓬勃、阳光灿烂的大好形势,但为什么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却失败了,关键在于要有强烈的机遇意识和奋发进取的拼搏精神。但“机遇像飞过身边的鸟/抓不住它/就像一朵云彩/飞向天边”(《机遇》)。机遇稍纵即逝,要抓住它是很不容易的。当储总千辛万苦借来一点启动资金,艰难地奋斗了一段时间之后,企业却面临倒闭的困境。难得的是老总有个读报的习惯,“报上亮着一条消息/擦出他头脑中的火花/对!搞外贸产品/汹涌的夜色和冷风/像他脚下的三两张废纸”(《读报》)。诗人以极其兴奋的心情捕捉到这一动人的瞬间,并对这一情景作了这样绘声绘色的描写。这条消息说的是中国人多,劳动力便宜,拓展外贸市场是中国企业的一条出路。当时浙江省进出口公司正好急需开发拉紧器产品,经过一番努力,终于把这个开发拉紧器项目要来了,企业由此起死回生。可见机遇总是给有准备的人。这个准备与一个人经历、智慧、学养及千方百计找适合你生产的产品的强烈愿望等有着紧密的联系。
而要把机遇变为现实,没有奋力拼搏的精神又是不能成功的。要来这个开发项目太难得了,真是久旱逢甘露,再也不能让它丧失了。经过多少个日日夜夜的艰苦拼搏,产品终于成功地试制出来了,为了及时交货,储总一家竟与全厂的工人一起,忙了几个通宵。储总自己还做起了油漆工。油漆完工后,他的头发被油漆粘在一起,剪掉一大把才能正常理发。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坚忍不拔、奋发进取的精神,是在长期艰苦的生活中磨练出来的。在这方面作者用简洁的笔墨作了这样的抒写。“小时候,你肩背烈日/放牛、打豆、锄草、割稻、砍柴/累了,和孤零零的风/在树荫下坐一坐//当兵时,你怀揣滚烫六月/在山沟的霞光里摸爬滚打”(《谈判》)。“军营是座大熔炉/当兵人的每根骨头和筋腱/经过锤炼和淬火”(《应邀给某部新兵讲话》)。还有那七百三十天的牛棚生活的磨练。“饭桌上,顺着灯光看他/红光满面/再细细看/心中有块很大的伤疤”(《新闻旧闻》)。这心中很大的伤疤就是在那段生活中留下来的。在人生的历练中,正面教育自然是重要的,但在某种意义上说,反面的磨练更为刻骨铭心。尝过黄连苦的人,什么酸甜苦辣也就不在话下了。储总在回忆那段牛棚生活时不由地想起孟子说过的话:“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这就表明,坚强不屈的人格力量是在艰难困苦中磨练出来的。有了这样的磨练,“大任”很可能就会降临到你的身上了。
从受挫到成功,以后又“从奴隶到将军”的转变中,还有一点也很重要,那就是要志存高远,要有干一番事业的雄心壮志。在这方面,诗中也有动人而深刻的揭示。“他总是说,企业家不能像鸡一样/只在自己的庭院里/啄食阳光,啄食雨露/要像鹰一样飞得高,飞得远。”
有了这样的思想和修养,在与外商打交道时就能坚持国格、人格,又能恰当地掌握分寸,以智取胜。在这方面,诗中有着栩栩如生的抒写。“有一双蓝眼睛在席上/扫来蔑视的目光/他把酒杯放下/用嘴巴的刀子回敬//几个回合/将对手紫色的威风/砍得七零八落/香烟默默地燃着尴尬/目光不再轻蔑/说着今天的天气,服装的样式/他友好的举起酒杯,一饮而尽/他酒杯里盛着的是长城葡萄酒/是醇厚的民族尊严”(《干杯》)。当1999年5月8日,中国的南联盟大使馆被炸,正逢一美国大客商来谈生意,在公司大门挂着两幅标语,“一幅像寒光闪闪的长剑/一幅像五彩缤纷的花束”。“谈判的垛口插着五星红旗/划出一道底线/时而唇枪舌剑/时而莺歌燕语/墙上火炬状的壁灯高举/他的每根骨头里/含着钢铁的成分/民族的尊严/长城似地屹立着”(《民族的尊严长城似地屹立着》)。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在谈判中既坚持原则,又能注意有礼有理有节,做到刚中有柔,刚柔相济,这样才能破难克坚,取得胜利。实践表明,一个越是爱国的人,就越能受到外商的钦佩与尊敬。
二
一个大写的人,必然是个道德高尚的人。储总有一个特点是外刚而内柔,有一个难得的博爱情怀。他把慈善当成快乐的事业,而且只求奉献,不求回报。而他对慈善事业的贡献,随着企业的发展,对社会公益事业的贡献也越来越大。多年来,“你登一个又一个台阶/登上中华慈善榜/登上二○○六年度/中华慈善排行榜第一○三位/有人给你算了算/先后捐了近亿元”(《高度》)。而捐助的范围相当广泛,如济贫扶弱,资助教育,建造风景点,见义勇为基金等。比如他每年一次请老同志来如意公司的聚会,就令人极为赞赏。这让他们感受到春天般的温暖。“有几位老同志说/来一趟‘如意’,增一岁寿”(《老同志聚会》)。这是对老同志聚会的最高评价了。其中最突出的是他那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思想。在创业初期,困难中得到了在京工作的徐工程师夫妻俩的热情帮助。但以后徐工程师与妻子及其弟相继不幸去世,储总为他们三人先后资助了一笔很大数字的钱。徐工程师的老母已八十多岁,为不让她受刺激,每月给她寄生活费三百元,直到她终老为止。
储先生对社会公益事业可以慷慨相助,但对自己的生活却很简朴。“你每次出国/总忘不了带一箱方便面/带一点咸菜/和风干了的几句格言/像忘不了带上中国的时间”(《高度》)。有时晚上买了两盒米饭,吃了一半舍不得倒了,“第二天用开水泡一泡,算是早餐”(《只是一尊普通的罗汉》)。可贵的是,这样节俭的生活已经习惯了。
像储先生这样有广博胸怀的人,对企业的员工自然是更加爱护有加。他挂在嘴上的一句话,“企业是树,员工是根”,这成了他办企业的一个座右铭。诗中对此有浓墨重彩的抒写。“蔷薇花红的时候/你给全厂一千多名第一线员工/送上鲜艳的微笑/每年增加工龄工资/建房夯实墙基//鞭炮炸响春节/一年一度重奖/奖给彩电、冰箱、手提电脑/奖小轿车和抒情歌曲”(《企业是树,员工是根》)。“好多员工驾着轿车/驾着朝霞来上班/存折上开着一朵一朵花/新居在浣花溪畔,绿荫深处”(《梦》)。我们从员工的工资、奖金的提高,可以看到他把企业发展的成果让员工得到了分享,同时对困难的员工给予特殊的照顾。
1997年春节前夕,还发生过这样一件动人的事。有一位工人在新婚之夜突遭火灾,烧死亲戚五人。面对这样的惨剧,公司的员工为他捐款两万多元。老总从外地回来知道此事后十分感动,决定凡捐给这位工人的钱,公司以三倍还给你本人。这犹如一声响雷,使员工的心灵受到很大的颤动,“捐了一百元,奖励三百元/捐了三百元,奖励九百元/人间自有真情在/你把捐赠会开成一个颁奖会”(《真情》)。用这样超常的办法来鼓励员工的助人为乐的精神,其良苦用心令人钦敬。
三
一个事业上取得成功的人,文化素养是个重要的条件。储总享有“儒商”的美誉,可谓名不虚传。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如何办好企业,搞好外贸,这是全新的事业,搞好学习显得特别重要。据有人统计,与储先生一起参加1995年全国优秀退伍军人表彰大会的人员中,十年之后竟有九成已销声匿迹了。淘汰率如此之高,表明市场经济是残酷的。其中的原因很复杂,而缺乏学养和不重视市场经济知识的学习可能是个重要原因。储总在这方面的态度可谓不遗余力,对于学习可以用酷爱来形容。当他关在牛棚的那些日子里,唯一可做的是写所谓的交代材料,而他居然偷偷地写了几十万字的幻想小说。由于出版的困难,于是就想起写关于长寿方面的书。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他爆发出来的学习热情就可以想见的了。诗中用洗练的笔墨抒写他是如何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争分夺秒地去学习、写作的。“产值、销售、利润的数字/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填满/时间紧密得像一堵水泥墙/钉子敲不进去。”出国途中“飞机上,你读书/宾馆里,你写书”(《没有时间读书写书》)。令人感动的是在“一九九六年十一月九日夜十时/黄海地震/屋外人声嘈杂得像菜市场/你依然捧着书”(《书迷》)。可见他被迷到什么程度了。储先生曾向人表白过:“一生最爱的是读书。读书就像喝酒,读多了也会醉。书醉是最难得的享受。”把读书、书醉当作人生的最大享受,这应该是读书的最高境界了。凭着这样的精神,几年来他先后出版了九本书。这些书都是他曲折而又闪光的人生经历的生动记录,特别是把他办企业和经商中的酸甜苦辣,从实践到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提高。这是智慧与才情的结晶。在企业的管理上,他也很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他创办的《如意报》,亲自写发刊词,并物色与自己一样重视传统文化的同志来作主编。“创办《如意报》/你写的创刊词/是开场锣鼓。”“《如意报》像一个定期的航班/在企业和客户心中行驶/在企业和员工心中行驶/从中国驶向世界”(《创办(如意报)》)。如今《如意报》这条“小船”行驶在中国和世界广阔的天地里,已成为企业的一个亮丽的窗口。
四
在诗艺上,很多诗篇以叙述为主,同时也结合着抒情与议论。作者很重视从生活中撷取最动人的瞬间或创造新颖的意象来表现人物的思想和精神面貌。
作者的想象丰富,在创作中比兴手法的运用相当熟练,意象的创造随处可见。如面对商海的惊涛骇浪,作者是以简洁的笔墨写出老总选择下海的状态。“人生能有几回搏?/一九八五年二月二十八日/他把‘铁饭碗’扔进晚霞里/走出那口老井/走出那条卵石路”(《下海》)。这里的“晚霞”、“老井”、“卵石路”,是随手拈来的比喻,熟悉而又生动。这样的比喻不仅含义隽永,而且很通俗,读者很容易理解。这里表现出老总抛下自己刚刚处于兴旺发达的事业,要下海去经商办企业。他不要那口“老井”,不走那条“卵石路”,要重新开辟出一条新路。他的这个决定是那样的义无反顾,勇往直前。
作者在诗艺的道路上,既重视传统,注意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又能面向现代,从国内外新诗的发展中去汲取有益的营养,这对丰富诗歌艺术,扩大视野,增进表现手法是有益的,同时把根扎在现实的土壤里,不断地从现实生活中汲取诗情画意。作品中所写的人和事,作者都有着深刻的体验,因而有着强烈的感情。这样的创作不仅是一种责任,而且变成了一种内在的需要,感到不把它写出来,心里会感到很难受似的。这样写出来的作品自然就会有感染力。好诗是长在土里的,离开了土壤,诗人的歌喉就会喑哑,他的彩笔就会凋颓。只有深深地植根于土地的大树才能枝繁叶茂。作者在2001年出版的诗集《春天像开场锣鼓》就深深地扎根于农村生活的土壤里。作者对那里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都怀有深深的感情。他描写的哪怕是《小溪中卧着一块石头》《荒草地上的一棵小树》都能让你进入一种诗境,让你看到形象,感受到一种诗的韵味。诗人对传统和新诗的学习,对土地和生活的热爱,不仅使他的诗情常在,也令他的童心长存。我们应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面向现代,面向世界。有了主心骨,有了足够的精神力量,就能很好地去吸纳各种进步、积极的思想文化,就不会无选择地飘向什么新的刺激。传统与现代结合乃是现代诗的唯一出路,基于传统的艺术创新才有永久的艺术价值。愿我们的诗歌园地更加繁花似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