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盾巨人

2014-05-07 20:23杨雪丽
现代兵器 2014年4期
关键词:巡洋舰核动力服役

杨雪丽

1936年冬季,第2次伦敦条约缔结后,“奥马哈”级轻型巡洋舰面临退役,美国海军开始探讨其替代舰的建造。新型巡洋舰被称为多功能巡洋舰,该舰在巡洋舰之间的舰炮射击战以及作为鱼雷战队的旗舰行动时,都需要强大的平射能力和高速度,为能够应对日益增大的空中威胁,还需要具有防空作战能力。在一系列的探讨中,最好的方案是6500吨型舰,装备4座152毫米47倍口径双联装两用炮,能够满足平射和高射两种需求。但是,由于重要的主炮尚未研制完成,作为应急之策,美国海军只能先采用装备8座(16门)127毫米双联装两用炮的6000吨型舰设计。这种舰型应对鱼雷战队旗舰的主要对手——驱逐舰较为有效。

根据1938财年预算,美国海军首先装备4艘“亚特兰大”级防空巡洋舰。之后1940财年建造4艘“奥克兰”级巡洋舰(CL-95~98),1943财年计划建造3艘“朱诺”级巡洋舰(CL-119~121),共计追加建造7艘,最终建造数量达11艘。但是,1943财年的舰船没有赶上战争,实际参加二战的只有8艘。该型舰由于其强大的对空火力,强化了舰队的区域防空能力,在太平洋战争的激烈海空战中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是到战争末期,在应对性能更先进的轴心国战机时,两用炮的有效射程就显得不足了。

通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海军的战例,美国海军再次认识到来自大型轰炸机超高空水平轰炸的威胁。为应对这一威胁,有必要装备具有更高射程的152毫米两用炮的防空巡洋舰。基于此,美国设计了“伍斯特”级轻型巡洋舰。1943年7月攻占意大利西西里岛后,美国海军发现原有的127毫米两用舰炮应对德国轰炸机滑翔炸弹的水平轰炸显得射程不足,加之吸取了当时所罗门群岛战役的教训,于是决定优先发展重型巡洋舰,1943财年计划装备4艘。但是随着太平洋战争接近尾声,该级别的第3艘和第4艘于1945年8月12日停止建造,战后仅建成了2艘。这2艘舰建成时,空中威胁已变为更高速度的喷气式战机,该级别舰船的防空战斗能力已经无法应对,因此1958年转入了预备役。

从1944年太平洋、大西洋战争的战例来看,美军希望配备的防空巡洋舰拥有比“亚特兰大”级更加强大的两用舰炮。在此基础上讨论的防空巡洋舰,需要装备6~8门新型127毫米54倍口径Mk39型双联装舰炮。随着太平洋战争接近尾声,1945年3月27日该计划中止,最终未能实现。

从舰炮到导弹

战后不久,作为警戒引导舰使用的“亚特兰大”级防空巡洋舰虽说还可以发挥余热,但是性价比不高。所以,美国海军不久就装备了“米切尔”级护卫舰和“福雷斯特·谢尔曼”级驱逐舰作为区域防空舰。前者将射速高、射程远的127毫米54倍口径Mk42型舰炮作为主要武器装备。其实,早在1944年,为应对德国机载反舰滑翔炸弹和日本“神风特攻队”,美国制定了“熊蜂”计划,由此开始研发舰空导弹。伴随着舰空导弹的试制成功,美国海军又开始讨论配备以舰空导弹为主要武器装备的区域防空舰。1948年,美国开始研发适用于5000吨级舰船的“小猎犬”中程舰空导弹,1950年开始试制当时作为区域防空主力武器的“黄铜骑士”远程舰空导弹。

1948年7月,美国海军开始探讨将“小猎犬”导弹装备到重型巡洋舰上的可行性。但是,直至1952年国会才批准改装预算,并试装在“巴尔的摩”级巡洋舰最初2艘“波士顿”号(CA-69)和“堪培拉”号(CA-70)上。从这些巡洋舰后部加装舰空导弹发射架开始,美国海军实施了大规模改装工程,将其改装为舰空导弹巡洋舰。随后,作为美国最初的舰空导弹巡洋舰,“波士顿”号(CAG-1)1955年11月再次服役,“堪培拉”号(CAG-2)于1956年6月服役。这2艘舰船的服役给美国海军舰队防空能力带来了大幅提升,但是其性能落后得也快,1964年撤去舰空导弹后又成为重型巡洋舰,1970年编入预备役。

1956财年和1957财年,美国海军计划将已经编入预备役的9艘“克利夫兰”级轻型巡洋舰改装成舰空导弹搭载舰。但是,受同一时期新建舰空导弹搭载舰计划的影响,改装数量被削减。最终,美国海军获批改装“小猎犬”中程舰空导弹搭载舰和“黄铜骑士”远程舰空导弹搭载舰各3艘,共计6艘。这些改装舰分为部分改装型和旗舰型两种:前者是舰艏舰炮武器原样不动,将舰空导弹系统放到后部实施改装;后者有同样的舰空导弹武器装备,但要撤去舰艏的1座主炮塔,扩大上层建筑来容纳先进的指挥控制设备。在装备数量方面,“黄铜骑士” 远程舰空导弹搭载舰和“小猎犬”中程舰空导弹搭载舰中,有部分改装型各1艘和旗舰型各2艘。不过,归类为轻型巡洋舰(CLG)的“克利夫兰”级事实上并不适合作为舰空导弹改装舰,其区域防空能力不及新造战舰,而且舰龄较长,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退役。1979年,最后1艘“俄克拉荷马城”号(CG-5)退役后,该型舰全部退出历史舞台。1975年各舰种大规模重新分类后,这些舰种的现役舰和预备役舰共4艘,由原来的轻型巡洋舰(CLG)转为舰空导弹巡洋舰(CG)。

此后,美国于1958财年批准了舰空导弹巡洋舰(CG)改装计划。新的改装巡洋舰是一种万能水面舰,与1957财年的“长滩”号核动力导弹巡洋舰(CGN-9)能力相当。其防空作战能力不仅比由前期巡洋舰改装而来的区域防空舰强大,而且还拥有反潜作战和战略核打击能力。这就是“奥尔巴尼”级巡洋舰。

“奥尔巴尼”级巡洋舰的名称取自其第一艘改装舰的舰名。为赋予该舰强大的防空能力,美国海军为其装备了用于区域防空的“黄铜骑士”远程舰空导弹和“鞑靼人”近程舰空导弹,还配备了很多新式装备。因此,在舰内外要求相当大的面积和容积,需要以较“克利夫兰”级更大型化的“巴尔的摩”级和“俄勒冈市”级重型巡洋舰为母体来搭载各种必需的新式装备。不仅是武器装备,舰岛部分全都焕然一新,除了动力舱,舰内大部分设备都是改装对象,所以是一项大规模的改装工程。该型舰作为区域防空舰,在当时具有最强的作战能力,但是改装费用也非常高。因此原计划装备6艘,后来不得不减为3艘。endprint

与此同时,当时美国海军还讨论了将“德梅因”级重型巡洋舰和“阿拉斯加”级大型巡洋舰改装成导弹巡洋舰或者护卫舰,但最终都没有实现。由二战时期的巡洋舰改装为区域防空舰的尝试,在“奥尔巴尼”级巡洋舰改装完成后告一段落。自1980年“奥尔巴尼”号(CG-10)和“芝加哥”号(CG-11)退役后,美海军现役舰船中再没有二战时期巡洋舰改装成的导弹巡洋舰(CG)了。

新建区域防空舰

1955年,美海军开始推动以区域防空能力为首要目标的驱逐领舰(DL)计划,作为新一代高速机动部队的旗舰。1956财年,美国海军将符合该舰型要求的“法拉格特”号等3艘舰(DL-6、DL-7、DL-8)列入预算。但是由于“小猎犬” 中程舰空导弹的实用性问题,美国海军后来更改了计划,决定装备区域防空用导弹驱逐领舰(DLG)。这一级驱逐舰本来应该称为“法拉格特”级,但实际上是以后来改为导弹驱逐领舰(DLG)计划的首舰“孔茨”号(DLG-9)为级名。因此,改型舰称为“孔茨”级,1959年至1961年共建成10艘。该级别舰拥有强大的区域防空能力,一直长期服役。在1975年6月30日实施的大规模舰种类型变更中,和其他导弹驱逐领舰(DLG)不同,“孔茨”级成为唯一转为舰空导弹驱逐舰(DDG)的舰型。在1989至1993年期间,该级各舰全部退役。

为了满足航母护航的需要,美国海军在1958财年装备了加强续航能力和强化舰空导弹武器的新型驱逐领舰(DLG),这就是“莱希”级导弹驱逐舰,1962至1964年共建成9艘。此外,美国海军还在1956财年计划批准建造了“班布里奇”号(DLGN-25)核动力导弹驱逐舰。该舰于1962年服役,其在“莱希”级基础上换装了核动力装置。随后,美国海军计划建造“贝尔纳普”级导弹驱逐舰(DDG),要求比当初的“查尔斯·亚当斯”级驱逐舰造价更低。但计划拟定阶段正值军方谋求战舰大型化,因此更改原计划,采用“莱希”级船体,设计成搭载“小猎犬”中程舰空导弹的导弹护卫舰。与先前级别采用前后都安装舰空导弹发射架的“两端布设型”舰不同,该级舰设计为“单端布设型”舰,仅在前部装备“小猎犬”中程舰空导弹发射架,后部搭载1座127毫米54倍口径Mk42型单管舰炮。这是由于变更为护卫舰后,原驱逐舰的舰炮装备仍要求维持原状,该级别于1964年至1967年完工。

1962年,经过国会斡旋,美国海军将“特拉克斯顿级”级核动力驱逐舰(DLGN-35)列入预算。该级舰在“贝尔纳普”级的基础上换装核动力装置,与原型相比不仅动力系统完全不同,舰空导弹发射架和舰炮也放在相反位置,对一部分装备进行了现代化改装,该级舰于1967年完工。“莱希”级之后的舰空导弹护卫舰服役后,因其强大的区域防空能力,长期以来作为美海军舰队的核心防空力量十分活跃。受冷战后预算减少的影响,再加上也基本达到舰龄,这批舰于1993至1995年全部退役。

美国海军在1955年讨论搭载“黄铜骑士”远程舰空导弹的大型区域舰空导弹舰的同时,也探讨了建造核动力巡洋舰的可能。最终,核动力巡洋舰“长滩”号装备了和“企业”号核动力航母同样的电子侦测装备,并配备了“黄铜骑士”远程舰空导弹和“小猎犬”中程舰空导弹,满载排水量达到16600吨。顺便说下,正如该舰最初的舰船编号CLGN-160所示,它是最后一艘采用该分类系统编号的舰船。“长滩”号核动力巡洋舰于1961年建成服役。越南战争中,它作为世界上第一艘核动力水面作战舰被派往战区水域协同航空母舰作战,证实了其强大的对空作战能力。随着20世纪70年代攻击型巡洋舰装备计划废止,“长滩”号最终未能实现配备“宙斯盾”系统并进行大规模改装的计划,只在20世纪80年代实施了小规模改装,并作为现役舰一直服役至1994年。

新型导弹驱/护舰的面世

二战后,随着航空技术的飞速发展,美国海军驱逐舰的区域防空能力日趋孱弱,迫切要求彻底替换127毫米舰炮。自此,舰空导弹驱逐舰开始萌芽。美国第一艘导弹驱逐舰是“基林”级驱逐舰“基阿特”号(DDG-1)。该舰在1955年成为改装舰,配备了“小猎犬”中程舰空导弹。不过,对于驱逐舰来说最适合装备的舰空导弹是“鞑靼人”。该型导弹是将“小猎犬”中程舰空导弹的2级助推火箭改为1级,这样满载排水量3000吨左右的驱逐舰也能搭载舰空导弹了。同年8月,美国海军开始讨论建造搭载“鞑靼人”近程舰空导弹的舰空导弹驱逐舰(DDG)。这就是“查尔斯·亚当斯”级舰空导弹驱逐舰,从1960年开始共有23艘服役。该型驱逐舰服役后和其他巡洋舰(CG)、驱逐领舰(DLG)一样,作为美海军高速机动部队的防空舰,因此是不可或缺的。

在装备“查尔斯·亚当斯”级同时期,20世纪50年代末期,美国海军为强化舰队周边的区域防空能力,开始讨论改装于战后建造的舰龄较短的“米切尔”级驱逐领舰(DL)和搭载舰空导弹的多功能护卫舰(DDA)。但是,时任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麦克纳马拉基于费效比考虑,对这些舰船的改装计划提出质疑,计划因此缩减——1964年批准改装2艘“米切尔”级,1966财年和1967财年预算批准改装4艘“福雷斯特·谢尔曼”级驱逐舰。这些导弹驱逐舰中,较“查尔斯·亚当斯”级能力稍弱的“米切尔”级和“福雷斯特·谢尔曼”级改装导弹驱逐舰于20世纪80年代退役。但是由于冷战结束后海军预算缩减,“查尔斯·亚当斯”级此后继续服役,最后1艘舰直到1993年才退役。

在1960年初开始的下一代护航驱逐舰(DE)讨论中,美国海军提出建造防空型导弹护航驱逐舰(DEG)。该型舰计划使用和反潜型护航驱逐舰(DE)一样的船体,将反潜型的核心舰炮装备替换为“鞑靼人”近程舰空导弹发射架及相关装置,由此便产生了“布洛克”级防空型导弹护航驱逐舰(DEG)。1975年6月30日舰种变更后,该级舰被称为舰空导弹护卫舰(FFG)。“布洛克”级基本满足了美国海军的设计要求,但是由于建造费用比常规型护航驱逐舰(DE)要高,因此1966至1968年仅建成了6艘。此外,由于美苏冷战格局的变化,“600艘海军舰艇”的庞大构想最终落空,美国海军预算遭到了缩减。而该型舰的防空能力不如“奥利弗·哈泽德·佩里”级强大,因此成为最先被清理的对象,1988年全部被编入预备役。endprint

“布洛克”级服役后,随着来自苏联的海上及空中威胁日益增大,1970年,美国海军开始重新认同配备舰空导弹、具有区域防空能力的低造价护卫舰。该型舰相当于“高低混合搭配”构想中的“低配”防空舰,这就是“奥利弗·哈泽德·佩里”级导弹护卫舰。虽和导弹驱逐舰(DDG)一样装有Mk13单臂式舰空导弹发射架,但其电子侦测设备、舰空导弹配套装置更简易,舰炮、反潜传感器等众多装备较以往的护卫舰更小型化、简单化。该级舰最开始计划作为巡逻护卫舰(PF),后来定为导弹护卫舰(FFG),在1977至1989年期间共列装了51艘。该级舰作为通用型远洋护卫舰的作用非常大,但是冷战结束后旗任务发生变化,现在美国海军现役的“佩里”级大多撤除了舰空导弹发射架,丧失了区域防空能力。

从“台风”到“宙斯盾”

20世纪60年代初期,美国海军同时装备了被称为“3T”的“黄铜骑士”、“小猎犬”和“鞑靼人”舰空导弹系统。但是面对来自苏联越来越强大的海空打击力量,这3型舰空导弹系统构成的纵深防空体系难以同时应对多目标作战行动。为此,美国海军发布命令,以大幅改进舰队舰空导弹系统为目标,提出了“台风”计划。该计划的目的是研制代替“3T”导弹的新型舰空导弹和可处理多目标的高性能发射指挥系统。考虑到系统开发预算较庞大、技术难度也较高,“台风”防空系统最终于1964年完全中止研制,预定配备该系统的导弹驱逐领舰(DLG)也暂缓建造。此外,中程型和增程型“台风”舰空导弹计划也中止了,转而提出“鞑靼人”可靠性提升计划(TRIP),并由此发展出大名鼎鼎的中程型和增程型“标准”舰空导弹。

1965年,美国海军提出建造装备“标准”型舰空导弹的新一代战舰。1967年,美国海军开始研究燃气轮机型8500吨级驱逐舰方案,该型舰的前后部都装备有Mk13单臂舰空导弹发射架。但这一方案最终还是被放弃了,美国海军转而认识到有必要建造为“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伴随护航的核动力驱逐舰。于是,美国海军开始装备“加利福尼亚”级核动力驱逐舰,1974和1975年各有1艘服役。随后为核动力航母护航而建造的是“弗吉尼亚”级核动力驱逐舰,其防空作战能力更强,而且较“加利福尼亚”级更加大型化。该级舰当初预计装备23艘,但是由于造价昂贵,最后仅建造了4艘。此外,在“弗吉尼亚”级第3艘舰“密西西比”号(DLGN→CGN)建造完工前,该级舰都被归类为核动力导弹驱逐舰(DLGN)。但随着1975年6月30日舰种分类标准的出台,该级舰升格为核动力导弹巡洋舰(CGN)。此前,只有“弗吉尼亚”级第4艘舰“阿肯色”号在预算时是按照巡洋舰规格建造的。这些舰船作为区域防空舰用途很大,但是与稍后服役的“宙斯盾”舰相比,其防空能力依然较差。冷战结束后,由于“加利福尼亚”级、“弗吉尼亚”级的费效比不高,在20世纪末未满舰龄时就全部编入预备役。

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海军开始研制新一代导弹驱逐舰(DXG),其采用和“斯普鲁恩斯”级同样的舰体,配备2座Mk26发射架、“标准”型舰空导弹以及必要的电子侦测设备和制导系统。该型舰并未配备给美国海军,而是由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国王时代的伊朗作为巡洋舰订购了2艘。但是后来由于1977年伊朗发生革命,美国海军只好根据1979财年预算收购该型舰,这就是“基德”级导弹驱逐舰。1981至1982年,该级别所有舰船完工,被评为和“斯普鲁恩斯”级驱逐舰能力相当的防空舰。但是冷战结束后预算缩减,且其费效比不高,因此该级舰在1998至1999年期间陆续从美国海军中提前退役封存,后出售给中国台湾省。

在1970年的“海洋”全球海军演习中,前苏联的反舰导弹充分显示了对水面作战系统的饱和攻击威胁。为应对这一威胁,美国开始优先研制划时代的“宙斯盾”防空系统,其与原先的“台风”系统一样具有高空多目标作战能力。1972年,美国海军开始探讨装备“宙斯盾”系统的导弹驱逐舰、“弗吉尼亚”级改型计划以及装备更大型的核动力巡洋舰即攻击型巡洋舰等新一代舰船方案。但是由于要控制建造费用,美国海军于1975年决定在当时服役和计划中的舰船船体上配备“宙斯盾”系统。同年,美国海军开始研究在“斯普鲁恩斯”级的船体上配备“宙斯盾”系统。基于此,自1983年开始服役的“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出现了。该级舰首舰服役后,正如时任美海军作战部长所述“‘宙斯盾系统开启了美海军作战模式的革命”,其拥有以往舰空导弹搭载舰遥不可及的超强防空能力。它的服役使美国海军舰队防空能力再创新高,开启了新时代。

“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当初预计配备18艘,根据“600艘舰队”构想,其装备数量得以扩大,最终配备了27艘,至1994年所有舰船投入服役。近年来由于预算缩减,一部分“提康德罗加”级只能退役,目前还有22艘作为美海军水面舰队的中坚力量继续服役。

在“提康德罗加”级之后,美国海军于1980年又开始讨论“新一代舰空导弹驱逐舰”(DDGX)计划,配置造价更低的“宙斯盾”系统导弹驱逐舰,以替代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2000年期间退役的“福雷斯特·谢尔曼”级和“查尔斯·亚当斯”级以及战后首批驱逐舰“孔茨”级、“莱希”级和“贝尔纳普”级巡洋舰。该型舰最初讨论建为6000~7000吨级,建造费用控制在“提康德罗加”级造价的六成,而最终完成的就是“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其目前仍然是美海军水面舰队的中坚力量。

(编辑/笔啸)endprint

猜你喜欢
巡洋舰核动力服役
中国核动力领域的奠基者——彭士禄
水下智能清洗机器人“服役”
俄罗斯最强大核动力破冰船开建
中国巨轮持续远行的“核动力”
俄“彼得大帝”号核动力巡洋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