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韬/编译
延绵五十年的“能人“之争
张文韬/编译
修复后的能人的脚
● 1964年4月,一些科学家宣布发现了“灵巧的人”(能人),这给古人类进化领域带来的争议一直延续至今。本文中,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的古人类学家伯纳德·伍德(Bernard Wood)基于长期的研究,认为我们对于人类的进化或许所知甚少,仍需不断进行探索。
半个世纪前,来自英国的肯尼亚古人类学家路易斯·利基(Louis Leakey)等人提出了一个富有争议的观点,即在坦桑尼亚东非大裂谷中发现的一具化石遗骸是真人属中的一个新种属——能人。由此,寻找第一个真正人类的地点从亚洲转向了非洲,同时也开始了绵延至今的争论。过去50年间,即使所有的化石证据加上分析技术,有关真人属起源的假设仍然难以令人信服。
在1960年代,人们眼中的人类生命进化之树其分支是非常简单的,只包括现代人类祖先——古人类和一些比黑猩猩和倭黑猩猩更接近人类的物种。古人类是由南方古猿进化产生,是上世纪20年代古人类学家在南非发现的。按照以下的思维推理,南方古猿被亚洲的直立人取代(直立人的身材更高,脑容量更大),直立人进入欧洲后,进化成尼安德特人,继而进化成智人。然而,南方古猿或直立人,是第一个已知的人类吗?
直到上世纪60年代,考古学家只在亚洲发现过直立人。但在坦桑尼亚奥都维峡谷发现了原始的石制砍斫器之后,利基开始相信,在这里能找到最早的石器制造者,而且应该是真人属。也许,像南方古猿一样,我们人类的祖先也是起源于非洲。
早在1931年,利基已经在奥都维峡谷开始了他的勘察和挖掘工作,直至33年后的1964年,他才发现了新的人类种群。现在去奥都维峡谷可以乘坐空调巴士,道路也修整完好。而在上世纪30年代,尤其遇到雨季,从内罗毕到奥都维峡谷要走上几周,而且只有一条通往古代地层的狭窄小路。考古工作可不像在公园里野餐,条件非常艰苦,不但缺水少药,利基和他的团队还得与当地的野生动物为伴,比如狮子。
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利基团队在1955年找到了两颗古人类的牙齿,这可能与石器制造者有关联的最初线索。但那仅仅是两颗乳牙,很难像恒牙一样与分类学联系起来。1959年终于有了重大发现,考古学家玛丽·利基(Mary Leakey,利基前妻)发现了一个年轻人的头盖骨:脑袋很小,脸庞较大,犬齿细小,臼齿却有拇指甲般大小,几乎与直立人无任何相像之处,难以置信它是人类的祖先。因为其有很大的臼齿,该标本被取名为“胡桃夹子人”。
虽然“胡桃夹子人”外观奇特,基于发现的现场地层与石器相类似,利基假设它就是石器制造者。不过,在宣布这一发现时,他并未试图把真人属的定义扩大(这将会消除人和古人类之间有意义的差异),而将其设定为一个新的种类——东非猿人波氏种,现被称为鲍氏傍人(见“谁与之同源“图表)。
直到 1960年, 利基的儿子乔纳森·利基(Jonathan Leakey)发现了一个远古少年的下颚和头顶部后(取名“约翰尼的孩子”),鉴于其与东非猿人波氏种特征不同,利基开始猜想它才是真正的石器制造者。先后与“约翰尼的孩子”一起发现的还包括一只成人的脚、腕关节和手骨化石。三年之后,又发现了一个带有上下颚的头盖骨(这个头盖骨非常破碎,但牙齿保存完好)。在经过古人类学家菲利普·托比亚斯(Phillip Tobias)和解剖专家约翰·纳皮尔(John Napier)的鉴定分析后,纳皮尔认为,古少年的手骨与成人的很相似,包括伦敦大学的迈克尔·戴(Michael Day)对脚骨也得出同样的结论。托比亚斯深信,不论下颚臼齿上的牙冠还是头盖骨,都属于一种与南部非洲不同的古猿。
利基、托比亚斯和纳皮尔在1964年4月出版的《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称,这些遗骸是真人属中的一个新种——能人——符合1955年设立的三个真人属关键标准:直立姿势、两足步态和熟练制作原始石器。能人的大脑容积约为600立方厘米,他们为此不得不降低真人属大脑容积的标准以容纳能人这一新种。
这些观点随即遭到了质疑。一些专家认为,这些被发现的遗骸与南方古猿非洲种非常相似,不足以判定为是一个新种。当时古人类学权威约翰·鲁宾逊(John Robinson)认为,能人化石或只不过是早前南方古猿非洲种与晚期直立人骨骼的混合物。当然,也有部分学者认同新种的说法,包括极少数专家认为这是最早的人类。
随后的发现决定了争论的方向——在奥都维峡谷地层中又发现了一个碎裂的头盖骨——鲁宾逊的能人化石是古猿和直立人混合物的论点便不成立了。另外发现的上肢骨骼也表明,与直立人及其同类相比,能人的上肢更强壮,也更长(更像类人猿)。随后,从埃塞俄比亚到南非,又相继发现了证实能人存在的少量化石标本,其中,确定早期真人属存在最直接的证据是肯尼亚库比福勒化石群。
然而,自50年前宣布能人存在以来,笔者在1966年就开始长期关注此事。就“约翰尼的孩子”旁出土的踝骨而言,这个骨头更符合古猿的特征,与现代人类相去甚远。能人的其他特征也逐渐明了,与现代人类鲜有相似之处,并不像利基团队设想的那样。
上世纪 70年代中期,利基的次子理查德(Richard)在论坛上认为,笔者必须弄清楚早期真人属的头骨、头盖骨、颌骨等的意义。随后,笔者花了约15年的时间穿梭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专注于那些保存完整的古猿和直立人化石标本,但更多的往往是一个碎裂的头骨或一块残缺的牙齿能提供一些关键线索。
库比福勒化石群与奥都维的不同,难以归结到单一的种类。抑或在早期真人属中存在两个完全不同的脸型。1992年,笔者认为学术界应该认识到真人属中存在第二个早期种类——卢道夫人。二十年后,古生物学家米芙·利基(Meave Leakey,利基现任妻子)通过比对库比福勒化石群中的脸和下颚,证实了笔者的分类假说。然而,在哪个下颚对应哪个脸的问题上否定了笔者的建议,但笔者相信他们是对的。
基于身体尺寸、姿势、运动、饮食和生活史等特征,1999年,笔者和英国人类学家马克·科拉德(Mark Collard)重新审视了真人属与更原始的古人类之间的分界。例如,上肢与下肢相比长多少,前臂和上臂相比长多少?是否像类人猿更早长出臼齿,或是像现代人类臼齿在颌骨中慢慢长出?这些属性有助于得知动物是如何生活的,又是如何分配能量的。
虽然能人通常比南方古猿高大,但它们的牙齿和颌骨却有相似的比例。基于少量的证据表明,能人应该比人类祖先更善于攀爬;如果把能人纳入到真人属,其特性不是不连贯的,就是混杂的。尽管有专家不同意这一观点,但笔者的观点是:“手脚灵巧的”应该属于新的种属,不属于南方古猿,也不属于人。
就在去年,格鲁吉亚人类学家戴维·洛尔德基帕尼泽(David Lordkipanidze)等人称,他们分析了在高加索地区发现的5个古人类头盖骨后得出的结论是:这些头骨的形态处于或超过能人、卢道夫人、直立人之间。为此他们提出,能人应该属于直立人范畴,或把三个种类归为一体。
即使有人接受了上述的观点,但笔者不敢苟同。他们没有对脑容量大的穴居人和脑容量小的德马尼西人进行区别 (这两种人在进化上相隔大约200多万年),而一味用头盖骨作为早期能人分类学的标准。要知道,在细节上能人和直立人有很大的不同,比如,内耳的大小和形状、手脚的特征、长骨的力量和生活史,等等。或许德马尼西人是一个新的种属,其特征综合了原始形态(小容量的大脑)和衍生形态(眉脊)。
能人的发现使真人属的起源之争持续至今。依笔者的看法,它不是我们的直接祖先,或越来越不能用线性模型来解释人类进化的阶段。我们的祖先很有可能从非洲进化而来,虽然在东非大裂谷发现了很多化石,但是起源地应该离那里很远。
利基一家在奥都维峡谷的发现提醒我们,或许我们所知甚少,仍需不断探索。
[资料来源:Nature][责任编辑:则 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