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长鹏
(山东铝业公司医院急诊科,山东 淄博 255069)
低位小切口甲状腺瘤切除术与传统手术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袁长鹏
(山东铝业公司医院急诊科,山东 淄博 255069)
目的 比较低位小切口甲状腺瘤切除术与传统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甲状腺瘤患者按照抽签方法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用传统甲状腺手术与低位小切口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时机、术中出血量、术后颈部恢复活动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颈部恢复活动时间均显著小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两组上述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感觉减退、吞咽不适及短暂声嘶发生率均显著小于对照组术后出现上述并发症的发生率,经统计学分析,两组上述并发症发生率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甲状腺手术相比,低位小切口甲状腺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低位小切口甲状腺瘤切除术;传统手术;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
甲状腺肿物的类型有很多种,主要包括甲亢、甲状腺肿瘤、甲状腺肿等类型,而大部分甲状腺肿物的临床表现为甲状腺结节,其有效治疗的手段为外科手术,即甲状腺肿物外科切除术[1]。传统甲状腺手术会在颈部留下一条瘢痕,微创手术腔镜甲状腺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颈部不留瘢痕等优点,但该手术术后除可能发生传统甲状腺手术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以外,还可能发生与手术方式有关的并发症。本研究主要将低位小切口甲状腺肿瘤切除术与传统甲状腺手术之间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8年1月至2013年2月入住我院的100例甲状腺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3例,女77例;年龄23~78岁,平均(57.90±5.55)岁;病程5个月~5年,平均(2.56±0.11)年。将本组患者按照抽签方法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为50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低位小切口切除术
术前准备完毕,然后使用气管插管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全麻成功之后,患者取仰卧位,肩部垫枕,分开两腿,医师于患者两腿之间,寻找并对甲状腺肿物、胸锁关节以及乳突肌的具体位置进行确定,并使用医用画线笔标注。为了能够很好地对其进行观察,沿皮纹在胸骨切迹下10 cm处作10 mm纵行切口;作为操作之用,还应在患者的左、右乳头上方约5 cm处作5~10 mm的切口,直至深筋膜层,然后使用无损分离棒沿着甲状腺方向上进行游离,潜行扩张皮下间隙成“喇叭”形隧道直至颈前部,且在两外侧区域直至锁骨中线位置构建置管通道以及部分微小空间。然后将规格为10 mm的Trocar从正中切口方向置入其中,并将二氧化碳气体充入至人工空隙之中,且压力维持于6~8 mm Hg(1 mm Hg=0.133 kPa)。为了达到监视的效果,将10 mm腔镜置入其中,然后分别将Trocar从左右乳头上方的切口内置入其中。这个时候应该使用超声以及分离钳,将胸大肌筋膜的表层加以分离,然后继续游离,由上至下的顺序,直到游离至上缘平面,两侧游离直至胸锁乳突肌的内侧边缘部分。然后纵行将患侧甲状腺前深筋膜、颈白线进行切除,横断部分带状肌进行纵行牵开,将患侧肿块与甲状腺充分地显露出来。从体外触摸肿块并协助定位,且确定其具体的切除范围,于患侧甲状腺下极钝性分离出甲状腺下血管;由下至上进行游离,同种方法下对甲状腺中静脉加以处理;然后将甲状腺向上内侧翻转,游离并显露甲状腺上极血管和喉上神经,紧贴甲状腺上极上钦夹并切断(或用超声刀凝固切断)甲状腺上血管[2]。
1.2.2 传统甲状腺手术
全麻成功后,患者取仰卧位,垫高肩部,头部稍后仰,以充分显露颈部。消毒铺巾后,在胸骨切迹上方两横指处做一切口,长度约60~80 mm(依照肿物的大小可适当延长长度),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颈阔肌,结扎、切断颈前静脉,游离上下肌皮瓣,暴露颈阔肌下区域。纵形切开颈白线,钝性分离颈前肌群达甲状腺外层被膜与固有膜之间,牵开一侧颈前肌肉显露肿瘤。如果甲状腺肿块位置表浅,用剥离子或手指沿其周围作钝性分离直至蒂部,将肿瘤从甲状腺组织中剥出,蒂部结扎止血。如果肿瘤位置较深或甲状腺实质内肿瘤与正常组织间的界限不甚清楚时,则将甲状腺体拉向内侧,在腺体外缘小心离断甲状腺中静脉,显露其后面,沿外侧预定的切线夹两排尖头的直血管钳,夹住甲状腺真包膜及少许腺体组织。钳夹时必须明确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有无损伤,继将峡部断端翻向外侧。检查无出血后,将剩余腺体的边缘用细丝线间断对缘缝合,若对缘缝合有困难,可将其外侧缘缝在气管前筋膜上,最后关闭残腔,逐层缝合切口,皮肤行皮内缝合,放置管状引流,结束手术。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手术时机、术中出血量、术后颈部恢复活动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及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检验与卡方χ2检验,以P<0.05表示对照组与观察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2组手术情况对比分析,见表1。
表1 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颈部恢复活动时间的比较()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术后颈部恢复活动时间(h)观察组 98.13±22.46* 22.44±11.62* 22.38±7.72*对照组 105.41±28.72 47.32±18.23 39.02±10.87
2.2 2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见表2。
表2 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n(%)]
低位小切口甲状腺瘤切除术中,颈部皮神经不会被切断,故患者不易出现颈部感觉减退或异常等不适[3]。由于术中内镜的放大作用,能清晰显示甲状腺周围的血管、神经等结构,操作较传统手术精细,超声止血刀的使用可以及时进行有效止血,故手术损伤的概率比较低,大大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概率[4]。由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颈部恢复活动时间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与传统甲状腺手术相比,低位小切口甲状腺瘤切除术中超声刀地使用还缩短了结扎血管的时间,使得结节切除过程变得更为迅捷。
甲状腺瘤并发症以出血、声音嘶哑、饮水呛咳、低钙血症等现象出现相对较多。这是由于术中超声刀的使用,导致热力传导损伤血管及神经有关[5];另外,局部组织水肿后压迫了血管及神经。但经过术后水肿吸收、组织自我修复及机体自身的代偿作用后,症状均可完全消失。还有些临床实验对比了低位小切口甲状腺瘤切除术和传统开放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情况[Miccoli术式术后疼痛VAS评分(2.5±1.0)vs传统术式(5.0±1.6),P=0.000],普遍认为前者的疼痛程度、感觉皮肤发紧不适的程度要轻于后者,镇痛药物的使用率小于后者,大部分的患者都可耐受疼痛。叶松和胡春晖分别观察了行开放手术组和腹腔镜下低位小切口切除术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显示低位小切口切除术组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长于行开放手术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近期并发症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由此可以得知,低位小切口甲状腺瘤切除术的疗效显著优于传统手术。
综上所述,与传统甲状腺手术相比,低位小切口甲状腺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1] 叶松,胡春晖.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甲状腺肿瘤临床疗效的对比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0): 173-174.
[2] 刘卓民.腹腔镜与开放性甲状腺手术的比较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2,20(6): 94-95.
[3] 姚宝忠,李良,杨颖秋,等.中间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与开放手术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2012,6(6): 231-234.
[4] 虞贞凤,张学利,姚国相,等.经乳晕单孔腔镜甲状腺手术13例报告[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2,12(7):647-649.
[5] 张伟,仇明,江道振,等.完全腔镜与中转开放甲状腺癌根治术的比较[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2,12(1):33-35.
R736.1
B
1671-8194(2014)20-02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