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宗昱
(宝丰县人民医院影像科,河南 平顶山 467400)
101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CT诊断观察
温宗昱
(宝丰县人民医院影像科,河南 平顶山 467400)
目的 对CT检查应用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早期诊断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资料选自2011年7月至2013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101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研究组患者采用CT检查进行诊断,对照组患者则采用X线平片进行诊断,从一般资料、分期诊断方法、诊断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对照组采用X线平片的确诊率为62%,而研究组采用CT检查的确诊率为88.24%,两组患者的确诊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CT检查对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早期诊断,与采用X线平片相比,确诊率更高且更直观,能更好地为后期治疗提供诊断依据,值得在临床诊断中推广。
CT检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诊断效果;观察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骨科中一种较为常见且难治的髋关节疾病。由于近年来人们过量使用激素、酗酒或受到外伤等,导致发病率日益增加,且致残率居高不下。早期发现、确诊并采取有效地治疗手段,可以防止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情的恶化,进而防止股骨头出现塌陷,恢复关节的正常功能[1]。本文主要就CT检查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早期诊断的效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1 资料与分组
资料选自2011年7月至2013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101例,男女患者的比例为63∶38,年龄为23~60岁,平均年龄(41±4.45)岁。将101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51例,对照组50例,研究组患者年龄为26~58岁,平均年龄(42±4.85)岁,双侧发病24例,单侧发病27例;对照组患者年龄为24~59岁,平均年龄(41±5.05)岁,双侧发病22例,单侧发病28例。两组患者均无年龄、性别、发病位置等方面的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方法
对照组的50例患者采用岛津500mA X线机对股骨头坏死进行早期诊断;研究组的51例患者则采用GE Hipeed NX/i型双排螺旋CT机,对两侧髋臼上缘至股骨颈进行常规的横断面扫描,层厚为5 mm,在发现病变后进行薄层扫描,常规设软组织窗、骨窗图像[2]。
1.3 分期诊断标准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分期诊断标准为:①Ⅰ期:股骨头未出现变形,X线显示在股骨头承重面下方呈现线状的影像,CT诊断显示股骨头内部的星芒状结构会出现变粗、变浓和扭曲;②Ⅱ期:股骨头形态正常,X线显示股骨头内部出现硬化和囊状透亮影像,CT诊断显示股骨头内部出现局限性囊变和大小不一的疏松区;③Ⅲ期:股骨头变形,关节腔正常,X线显示股骨头出现一定程度的碎裂和塌陷,CT诊断显示股骨头前上部关节面下出现股骨头塌陷及硬化;④Ⅳ期:股骨头明显变形,X线显示股骨头出现塌陷扁平,髋臼边缘出现骨质增生,CT诊断显示股骨头出现塌陷扁平,且内部有不同程度的囊变、硬化并出现退行性骨关节病变等[3]。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一般资料用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对两组患者的早期诊断效果的对比中,经X线平片检查后,对照组有31例确诊,确诊率为62%;经CT检查后,研究组有45例确诊,确诊率为88.24%,两组患者的确诊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一般可以分为创伤性坏死和非创伤性坏死,主要是由于股骨头缺血后,骨髓的不同组织因供血不足而出现缺氧反应,进而导致骨髓细胞及骨细胞坏死,大多数坏死与创伤、类固醇激素治疗、慢性酒精中毒、血液系统疾病、放射线照射、肾移植术后化疗、痛风等疾病或治疗有关[4]。
通过CT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进行诊断显示,病变、坏死部位多为股骨头前上部,也会蔓延到股骨头的全部。早期CT诊断显示,股骨头坏死的病状主要表现为星芒状骨小梁消失、扭曲及股骨头内斑片状或带状高度硬化,硬化区多呈扇形分布,且周围分布由带状高度硬化斑片构成的边缘,不同形态的硬化可以相互融合或使周围出现带状硬化。
表1 两组患者的诊断效果比较[n(%)]
传统的X线平片技术操作繁琐且准确度也不够,还需要对患者进行移动才能进行多种位置的投照,会给股骨头坏死病患者造成很大的痛苦,也会对股骨头坏死的早期诊断带来很大困难[5]。随着近年来CT技术在各级医院中的普及,其价格适宜、能清晰显示骨骼间解剖关系等特性受到了更多医院、医师和患者的推崇,CT技术还可以为选择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带旋髂深动脉髂骨伴转位术或是股骨关节置换术等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在对疾病的早期诊断与鉴别、了解病情的发展和对治疗疗效的观察等多个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6]。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在进行CT诊断后的Ⅰ、Ⅱ、Ⅲ、Ⅳ期内的诊断效果均好于对照组,且研究组的确诊率为88.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随着近年来CT技术在各级医院中的普及,且具有价格适宜、确诊率高等特性,CT技术已逐渐成为我国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早期诊断中普遍采用的技术之一,也是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早期诊断和分期诊断中的重要手段之一。采用CT技术对股骨头坏死患者进行诊断,能有效避免传统X线诊断中操作繁琐且移动时会给患者带来痛苦的问题,并且能准确和直观的对股骨头坏死进行早期诊断,有效提高诊断的确诊率,为患者的后期治疗提供可靠地诊断依据,提高对股骨头坏死患者的治疗疗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1] 辛克武.CT诊断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价值[J].中国医药科学, 2012,2(14):101-102.
[2] 潘海英,钟兰宇,上展增,丁龙.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CT诊断[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0):74-75.
[3] 马峰.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CT诊断分析[J].中国医药,2009, 4(11):917.
[4] 申炜,雷其理.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X线平片与CT片对比分析[J].右江医学,2009,37(4):472-473.
[5] 鲁广华,李俊峰,赵大聪.股骨头坏死CT与MRI诊断的临床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0,20(11):1706-1707.
[6] 何长林,张琼,张静,等.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X线及CT表现[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0,20(5):762-763.
R445
B
1671-8194(2014)20-016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