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锋善
(平度市中医院普通外科,山东 平度 266700)
早期肠内营养在胃肠术后的临床应用探究
高锋善
(平度市中医院普通外科,山东 平度 266700)
目的 探究早期肠内营养在胃肠道手术后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100例胃肠手术的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实验组术后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对照组术后进行胃肠外营养治疗采取静脉滴注的方式。治疗10 d后观察患者术后状况。结果 术后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肠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显示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胃肠术后肠内营养治疗比肠外营养治疗肠功能恢复的好,并发症少,说明肠内营养在胃肠术后治疗效果好。对于两组患者进行多项一般观察比较,结果均显示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表明肠内营养方便经济预后效果好。结论 胃肠术后早期(24 h内)对患者提供肠内营养可增强患者术后体魄,利于患者健康恢复和伤口愈合,加快胃肠功能恢复,降低了患者住院天数和费用。是安全、经济、方便、可行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早期肠内营养;胃肠手术;临床应用
患者在进行完胃肠道手术后,由于不能立刻进食,因此机体无法获取必须营养,当机体无法获得足够营养支持时就会影响机体的健康恢复[1]。患者营养供应不足时会使患者体格消瘦、免疫力下降、恢复能力减弱。对于就诊前即存在营养不良问题的患者,更应该在该患者术后进行营养支持治疗以免因手术耐受性差而导致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死亡或者术后有并发症的发生。临床营养支持是当今医学工作的一大重要的进展,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它不仅能使一般营养不良的患者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重要的是它更能在治疗危重患者中发挥巨大的临床作用。临床发现外科患者术后早期获得肠内营养治疗可以降低感染率、保护机体免疫功能、使机体迅速康复及伤口愈合[2]。在临床上具有重大意义及不可替代的作用。现如今随着人们对肠内营养治疗的逐渐认识,此项技术的使用也越来越普遍。本文以施行胃肠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意在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应用于胃肠道手术后的疗效,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2009年5月至2013年5月收入的100例胃肠手术的患者,其中男性患者52例,女性患者48例,年龄在30~72岁,平均年龄(52± 11)岁。将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男27例(56.00%),女23例(46.00%)年龄在30~72岁,平均(52.3±8.6)岁,病程在2.6~6年,平均(3.8±1.1)年。对照组男25例(50.00%),女25例(50.00%),年龄在27~75岁,平均(51.2± 8.7)岁,病程2.8~6年,平均(3.9±1.3)年。治疗10 d后观察患者术后状况。所有手术患者其他功能器官皆无异常,并且排出严重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的可能。
1.2 方法
术前常规准备。实验组在手术后当日留置鼻肠管,鼻肠管末端置于十二指肠降部。术后24 h内开始进行肠内营养,营养制剂利用重力匀速滴注,不足的液体与能量由外周静脉补给。对照组通过静脉滴注进行肠外营养治疗,治疗10 d后观察患者术后状况。
1.3 观察指标
患者未出现伤口溃疡瘘为恢复良好,出现发炎但未出现溃疡瘘为恢复一般,出现溃疡瘘为恢复差。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5.0软件系统对统计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检验结果均用()表示,组间差异的比较采用t检验,若P<0.05有统计学意义。
2.1 肠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情况
术后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肠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显示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胃肠术后肠内营养治疗比肠外营养治疗肠功能恢复的好,并发症少,说明肠内营养在胃肠术后治疗效果好。结果见表1。
表1 肠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情况分析比较[例(%)]
2.2 两组体质量、住院天数及费用情况比较
对于两组患者进行多项一般观察比较,结果均显示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表明肠内营养方便经济预后效果好。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体质量、住院天数及费用情况比较
消化道的功能有消化、吸收、分泌、运动等功能。当消化道进行手术后会影响患者的营养状况,患者不能自主摄食,此时需要进行医学干预,帮助患者获取每日所需营养。多年来一直进行肠外营养治疗。虽然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能为机体提供营养减轻患者自身的身体负担,以此减少了术后并发症[3]。然而,此技术也有着极大的缺点。长期静脉滴注不仅导致肠失用也会使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随着现代医学的逐步发展,人们发现胃肠道不仅仅具有消化功能,同样也是人体的重要的免疫器官。因此无论从哪方面来说对胃肠道的维护都十分重要。故而肠内营养应运而生,解决了肠外营养所带来的问题。肠内营养在临床应用后,救治了不少危重患者。临床研究发现小肠在术后早期就能恢复生理运输功能。这就为胃肠手术后早期进行肠内营养治疗提供了一定的实施基础[4]。本组实验通过严格的统计学检验来比较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在临床上对患者的预后干预情况。实验证明无论是在肠功能恢复状况还是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或者是患者自身状况、住院天数、治疗花费方面肠内营养治疗均好于肠外营养治疗。因此肠内营养治疗是安全、经济、方便、可行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胃肠术后早期对患者行肠内营养的支持治疗具其有很大的益处,它不但弥补了肠外营养的不足,而且加强了肠外营养的优点的同时也拥有肠外营养所不具备的优点。它能改善患者的全身营养状况,早期具有代谢调整作用能降低患者的高代谢反应,有助于维持肠黏膜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明显减少肠源性感染的发生。早期肠内营养能明显改善手术后患者免疫功能以及对促进肠道功能恢复,促进伤口愈合有重要意义。临床发现外科患者术后早期获得肠内营养治疗可以降低感染率、保护机体免疫功能、使机体迅速康复及伤口愈合。在临床上具有重大意义及不可替代的作用。重要的是此项技术操作简单,安全并且价格低廉,为广大患者及医护工作人员所乐于接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1] 于东柱.早期肠内营养在胃肠肿瘤术后的临床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32):83-84.
[2] 文菲,李宇明,林小红.早期肠内营养在胃癌术后的临床应用及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151-152.
[3] 晋林,边芸芸,张淑霞.胃肠道肿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疗效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1,11(1):149-150.
[4] 付慧,付中伟,高清华.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0):241-242.
R605
B
1671-8194(2014)20-012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