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镇滔 杜贺钦 郑晓林 邹玉坚 张旭升
(东莞市人民医院放射科,广东 东莞 523000)
低剂量薄层CT扫描早期诊断周围型肺癌的可行性探讨
张镇滔 杜贺钦 郑晓林 邹玉坚 张旭升
(东莞市人民医院放射科,广东 东莞 523000)
目的 对低剂量薄层CT扫描在周围型肺癌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与可行性进行观察、评价。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3年2月至2014年3月期间,所收治的周围型肺癌患者共计3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由临床手术病理证实。所有患者均分别接受常规螺旋CT检查以及低剂量薄层CT扫描检查,分别对常规螺旋CT检查以及低剂量薄层CT扫描检查下的周围型肺癌征象进行分析,对病灶做定性诊断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常规螺旋CT检查以及低剂量薄层CT扫描诊断周围型肺癌具有良好一致性,各类周围型肺癌诊断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低剂量薄层CT扫描在早期诊断周围型肺癌中具有确切价值与可行性,可作为对周围型肺癌高危人群的早期筛查手段,进一步推广应用。
低剂量薄层CT扫描;周围型肺癌;早期诊断;可行性
结合肺部影像学诊断技术的发展来看,对于直径在3.0 cm以内的周围型肺癌而言,尽早的诊断与治疗干预是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治愈率的重要途经之一[1,2],对于周围型肺癌而言,临床影像学诊断的价值在于界定肿瘤结节的良性/恶性,显示肺癌的基本征象,认识肿瘤结节具体的特征与性质[3,4]。为进一步对低剂量薄层CT扫描在周围型肺癌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与可行性进行观察、评价,本文选取我院自2013年2月至2014年3月期间,所收治的周围型肺癌患者共计3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常规螺旋CT扫描以及低剂量薄层CT扫描诊断,对比诊断结果,取得了确切的研究结论,具体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3年2月至2014年3月期间,所收治的周围型肺癌患者共计3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由临床手术病理证实。对所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性患者共计18例,女性患者共计12例,患者年龄43~78岁,平均年龄为(55.2±1.6)岁。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在放射科接受常规螺旋CT扫描以及低剂量薄层CT扫描诊断。使用PHILIPS 256i CT扫描机。常规螺旋CT扫描条件:管电压120 kV,管电流250 mAs,层厚2.5 mm。低剂量薄层CT扫描条件:管电压120 kV,管电流50 mAs,层厚0.625 mm。后期均行横断面、矢状面及冠状面无间隔重建,视野16~20 cm,高分辨率算法(肺窗)及标准算法(纵隔窗平扫及动脉期)。窗宽250 HU,窗位40 HU。增强均使用对比剂碘比乐(Braco公司生产),用量为1.5 mL,经肘静脉以3 mL/s的速率注入。
1.3 观察指标
对常规螺旋CT检查以及低剂量薄层CT扫描检查下的周围型肺癌征象进行分析,对病灶做定性诊断并进行统计学分析。CT诊断征象评估标准为:①分叶征:指CT检查下,受检对象肿瘤边缘凹凸不平,呈花瓣状突出,肿瘤长向无阻力或阻力较小方向发展,形成凹陷;②毛刺征:指CT检查下,受检对象肺癌组织沿支气管、血管、或者是小叶间隔呈现出浸润性增长状态,伴随产生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反应,可见粗细、长短不均匀的线条状态阴影;③空泡征:指CT检查下,受检对象肺癌组织密度较低位置可见透亮性、小泡状阴影,内部限位组织生成,瘢痕组织收缩,或可见沿支气管壁生长,侵袭支气管分值,可见管状低密度阴影,长短不一;④血管集束征:指CT检查下,受检对象肺部区域内反应性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作用明显,一支或多支血管牵拉靠向结节或卷入结节。
1.4 统计学处理
本文数据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与计算,计数资料以(%)表示,以χ2检验,可信区间95%,检验水准为0.05,当P<0.05时为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常规螺旋CT检查以及低剂量薄层CT扫描诊断周围型肺癌具有良好一致性,各类周围型肺癌诊断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如下表所示(表1)。
表1 常规螺旋CT检查、低剂量薄层CT扫描诊断结果示意表[n(%)]
图1 右侧肺部团块影轻度强化,内密度不均匀,伴随存在淋巴结转移征象
图2 左侧肺部上叶结节,周围可见细长毛刺,双肺可见多发性转移
图3 右侧肺部下叶分叶状肿块,可见钙化,有肺不张征象
图4 右侧肺部下叶团块状阴影,属血管集束征象
图5 左侧肺部上叶类圆形肿块,内缘突起
图6 右侧肺部中叶结节状阴影
随着CT诊断技术的发展,各种新型设备、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各类疾病的检查、诊断当中,图像采集的质量与效率也有长足的发展、进步。在对周围型肺癌进行诊断的过程当中,推荐使用的是常规螺旋CT扫描技术,期间根据受检对象具体情况可进一步做高分辨率CT扫描检查。但该技术方案下最大的缺点在于,受检对象需要承受较大的辐射量,安全性不够理想。为了能够在合理提高对周围型肺癌征象认识水平的同时,减少不必要的高分辨率CT扫描给受检对象带来的不良影响,可以通过应用低剂量薄层CT扫描技术的方式,提高诊断特异度[5]。本方案下,薄层扫描标准可达到0.625 mm,对应的管电流取值大多在50.0 mAs以内,扫描基础之上可通过高分辨率重建以及过滤处理的方式,获取高质量CT图像,确保了对周围型肺癌各种基本征象的准确显示。本次研究中常规螺旋CT检查以及低剂量薄层CT扫描诊断周围型肺癌具有良好一致性,各类周围型肺癌诊断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数据证实了低剂量薄层CT扫描诊断周围型肺癌的可行性。
在低剂量薄层CT扫描下,有3例周围型肺癌患者的细小钙化出现反应不良,主要原因在于:其一,以上细小钙化征象均位于肺部尖顶部位;其二,在管电流较低的扫描条件下,图像噪声可能会掩盖细小钙化征象。但由于钙化征象在周围性肺癌中发生率较低,故而并不会对周围型肺癌的定性诊断产生较大影响。但是,结合本次研究中的资料数据来看,针对未筛查有典型征象的早期周围型肺癌患者而言,低剂量薄层CT扫描的诊断价值还需要进一步扩大研究病例展开探讨,且在对尖顶部位肿瘤病灶进行低剂量薄层扫描的过程当中,需要通过合理提高管电流取值的方式,达到提高病灶检出率的目的。具体病例报道如下:图1为右侧肺部团块影轻度强化,内密度不均匀,伴随存在淋巴结转移征象;图2为左侧肺部上叶结节,周围可见细长毛刺,双肺可见多发性转移;图3为右侧肺部下叶分叶状肿块,可见钙化,有肺不张征象;图4为右侧肺部下叶团块状阴影,属血管集束征象;图5为左侧肺部上叶类圆形肿块,内缘突起;图6为右侧肺部中叶结节状阴影,同属血管集束征象。
与此同时,为了避免受检对象接受大量的辐射剂量,在通过CT检查方式对疑似周围型肺癌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当中,需要以满足诊断要求,确保扫描图像质量作为基本前提,最大限度的减低受检对象所承受的辐射剂量。对比常规意义上的螺旋CT扫描检查技术而言,低剂量薄层扫描技术下的辐射量更低,且对于周围型肺癌中常见的征象均具有良好的显示、诊断价值,与常规螺旋CT扫描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综上所述,低剂量薄层CT扫描在早期诊断周围型肺癌中具有确切价值与可行性,可作为对周围型肺癌高危人群的早期筛查手段,进一步推广应用。
[1] 乔鹏岗,李珊珊,周娟,等.螺旋CT多平面重建诊断周围型肺癌的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17(1):22-24.
[2] 李邦国,马大庆.周围型肺癌空洞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9,25(10):1906-1908.
[3] 张蕊,高淑艳.X线平片与多层螺旋CT诊断周围型肺癌的对照研究[J].临床肺科杂志,2013,18(8):1475-1476.
[4] 邰兆琴.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技术对周围型肺癌诊断价值[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4):2385-2387.
[5] 陈蓓蕾,黄品同,叶风,等.超声造影对周围型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2,21(2):124-127.
To Investigate the Early Diagnosis of Low Dose CT Thin Layer Scanning the Feasibility of Peripheral Lung Cancer
ZHANG Zhen-tao, DU He-qin, ZHENG Xiao-lin, ZOU Yu-jian, ZHANG Xu-sheng
(Department of Radiological, Dongguan People’s Hospital, Dongguan 523000, China)
Objective Observation, evaluation of the value and feasibility of low dose CT scan in the early diagnosis of diseases of thin layer of peripheral lung cancer. Methods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3 to March 2014 year, from a total of 30 cases of peripheral lung cancer patients as the object of study, all patients were pathologically confirmed by clinical operation. All patients received the conventional spiral CT and low dose CT scanning were thin, peripheral lung cancer signs of conventional spiral CT scan and low dose CT scanning of thin layer analysis, qualitative diagnosis of lesions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Results Conventional spiral CT scan and low dose of thin slice CT scan diagnosis of peripheral lung cancer with good consistency, all kinds of peripheral lung cancer diagnosis rate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 Low dose CT thin layer scanning has definite value and feasibility in early diagnosis of peripheral lung cancer, can be used as a screening tool for early peripheral lung cancer in high-risk groups, further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Low dose thin slice CT scan; Peripheral lung carcinoma; Early diagnosis; Feasibility
R734.2
B
1671-8194(2014)20-009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