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博
摘 要:文章分析了建筑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因素,并且提出了具体的质量控制措施。
关键词:工民建质量;混凝土;措施;施工;控制
混凝土结构是耐久性较好的结构体系,但是由于混凝土在实际工程中,施工过程控制不严等原因,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工民建中的民用住宅、办公楼,根据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分为结构性裂缝与非结构性裂缝。由各种外荷载引起的裂缝或者是由于外荷载的直接应力引起的。 非结构在结构的变形受到限制时引起的内应力造成的。防止和减轻混凝土裂缝对建筑物的损害,正确分析混凝土裂缝形成的原因,提出切实有效的控制方法,是至关重要的,给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带来一定的指导。
1 建筑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的指标
1.1 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1.1.1 材料利用不当。粗细集料含泥量过大.粗细集料含泥量过大会对于减少和避免裂缝又重要作用。
1.1.2 原料选择的控制。 骨料粒径过大会使得混凝土在配料过程中使用更多的灰和水,导致收缩量增大。添加剂选择不当增加了裂缝出现的频率。应科学合理避免掺合料、外添加剂使用不当造成裂缝。 降低水泥及混凝土等级,因为混凝土质量及施工工艺影响大。如水泥强度直接影响混凝土级配的改变,影响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如果骨料中超过规范规定的范围内,则会产生有害的膨胀的物质。例如:粘土、淤泥在砂中超过3%,集料与水泥石以松散的颗粒出现增加了需水量。导致混凝土强度过大。相同标号之间水泥活性要通过胶砂强度试验的快速测定,水泥、砂、石子各性能指标达到规范要求。
1.2 科学配制
1.2.1 混凝土的配合比,骨料中常含有超逊径颗粒,应根据砂石表面含水率,适时施工配合比。确定的混凝土配合比不一定能与实际施工条件完全适合,由于运输方法等条件发生变化时,混凝土坍落度也随之改变。为保证和易性符合施工要求,需将混凝土水量做适当调整。
1.2.2 混凝土配合比, 前期做好合理规划,避免结构造成应力过度集中,提高施工人员技术水平,重视对前期设计方面的审核,监督过程符合技术性能及施工工艺的要求,成本低的混凝土配合比。工地进行混凝土搅拌前,试验室要调整混凝土的用水量,以控制原材料质量得到控制,防止水灰比变化大导致混凝土强度的降低。混凝土和少筋混凝土配制坍落度一般为 3-5cm,凝结时间在11 小时以上,坍落度在设计过程中由于设计不合理会长出现突变,应该避免出现断面应力集中造成裂缝。在浇筑结构物的混凝土时,当混凝土气温变化较大和施工很不方便时,混凝土的强度只达到了19.0Mpa,此时,混凝土施工要进行全过程妥善控制,特别利用射钉法等辅助手段进行必要及时的检查,对关键部位进行钻芯取样检查试验,以确保混凝土结构物的质量。
1.2.3 优化设计。设计中预应力不当产生裂缝,设计中对构件应力偏心都会造成对构件的损害。在新建的防水工程中,水泥颗粒在渗漏过程中将胶合裂缝封闭,从而渗漏停止出现处于稳定运动中的裂缝,将产生不稳定性的扩展,影响结构物使用应视其扩展部位,采取相应的措施。钢筋锈蚀膨胀产生的裂缝和酸性侵蚀气液引起的裂缝。在对建筑物的前期设计中应合理施加预应力,对混凝土前期设计过程中,应科学考虑混凝土收缩性能,防止混凝土等级过高,造成收缩越不利,应科学考虑混凝土强度等级,需要改善混凝土性能,不断优化混凝土的配合比,加快施工速度和技术的综合管理。
1.2.4 和易性。和易性是混凝土拌和物的流动性,粘聚性等多种性能的表述。当混凝土拌和和易性不良时,混凝土易振实后就会获得均质密实良好的混凝土。如果配置中,选用低水量以振实工艺来保障混凝土质量,就会出现孔洞等质量缺陷。
1.2.5 混凝土浇筑振捣。浇捣混凝土时振捣或插入不当,在混凝土浇筑产生的外观上的麻面、蜂窝等质量问题引起混凝土结构物的破坏。混凝土浇注时养护及拆除不当。要求施工过程中根据实际施工过程中的工程质量控制,加强养护工作对防止混凝土裂缝发生频率有很好的作用
1.2.6 外界因素。成因收缩裂缝是由湿度变化引起的,它占混凝土非结构性是以水泥为主要胶结材料,在施工中为保证其和易性,加入比水泥水化作用所需的水分多。多出的这些水分在混凝土内部形成大量毛细孔和我孔洞,造成在硬化过程中水化作用和碳化作用也会引起混凝土体积收缩。
2 对混凝土裂缝的预防措施
2.1 混凝土水泥用量砂率不能过大,严格控制砂石含泥量,避免使用过量的粉砂,振捣要密实,并应对板面进行二次抹压以提高混凝土抗拉强度,减少收缩量。混凝土在浇注振捣过程中的泌水应予以排除。
2.2 结合土建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经验,实测的混凝土内部中心与表面温度差控制在20度之内。全面了解混凝土在强度发展过程中内部温度场分布状况,并且根据温度的可定性控制降温速率,控制裂缝的出现。
2.3 做好混凝土早期养护,降低混凝土的最高温度和温差,最为直接的措施是减少结构的内外温差,并要求在混凝土没有达到允许临界强度以前防止冻害。长期堆放的预制构件避免曝晒,并定期适当洒水,保持湿润。养护主要是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控制混凝土内表温差,防止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和发展。根据混凝土内表温差和降温速率,适时调整养护措施。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预防近期骤冷气候影响,以控制内表温差,防止混凝土早期和中期裂缝。
2.4 施工工艺方面控制。
2.4.1 施工人员质量意识控制。要想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就避免产生失误。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健全岗位责任制外,还需要根据人的技术水平方面来间接控制混凝土的质量。水泥用量与要按一定顺序进行,浇筑方法和速度要根据实际,振捣浇筑中不能碰撞钢筋,加荷不能过早,施工养护不要受冻。
2.4.2 施工环节进行严格的控制。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没有经过检测的水泥与其他辅料不得用于工程,现场混凝土质量控制作为重点。为保证混凝土质量,试验室通过对每一个质控点的检测分析,及时把各种信息反馈给主管部门,发现一个问题及时解决。
工民建工程混凝土裂缝问题是极为棘手的问题。必须深入分析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并要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为提高工民建企业在混凝土裂缝问题上的解决提供科学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王彩玲.建筑施工手册[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 张建祥.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验收规范实施手册[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3] 曹文静.现代混凝土结构分项工程施工关键技术与质量事故防范实用手册[M].大地出版社,20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