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德军
(黑龙江省肇源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肇源 166500)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安全、无污染的无公害蔬菜逐渐为人们所关注。所谓无公害蔬菜是指蔬菜中有害物质 (如农药残留、重金属、亚硝酸盐等)的含量,控制在国家规定的允许范围内,人们食用后对人体健康不造成危害的蔬菜。但是由于人们长期片面追求蔬菜产量,大量使用化肥,致使蔬菜体内有害物质如硝酸盐大量积累。据文献报道,人类摄入体内的硝酸盐约81%来自蔬菜。如果长期食用有毒物质超标的蔬菜,会导致慢性积累中毒,最后致畸、致残甚至癌症的发生,严重损害消费者身体健康,也给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现在国际上许多国家以及我国的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对蔬菜实行市场准入制度,严禁质量不合格的蔬菜产品入市销售,从而大大影响了菜农的收入。研究表明,蔬菜积累硝酸盐的根本原因在于吸收量超过同化量,因此,科学施肥可以有效控制蔬菜中硝酸盐的过多积累,确保无公害蔬菜高产安全优质生产,保障人们身体健康,促进蔬菜出口创汇,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及增加农民收入。
无公害蔬菜生产应以施有机肥为主,有机肥与无机肥的纯养分比例不能少于1∶1。增施有机肥可降低蔬菜硝酸盐的含量,这是由于有机肥通过生物降解有机质,养分释放慢,有利于蔬菜对养分的吸收;同时,有机质促进了土壤反硝化过程,减少了土壤中硝态氮浓度。有机肥种类很多,允许使用的有沤肥、厩肥、沼气肥、饼肥等。人畜粪便应充分腐熟,生活垃圾应在剔除工业废弃物、堆集发酵无害化处理后方可使用。有机肥主要做基肥。有机肥的最大施用量应以满足作物营养需要为标准。若以鸡粪为主的堆肥作基肥,在甜瓜、西瓜、番茄、豆类等少肥型蔬菜上施用,每667m2施用量不宜超过500kg,在黄瓜、茄子、辣椒等多肥型蔬菜上每667m2施用量不宜超过1 000kg。
目前生产上长期施用化肥的农田中,微生物的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有益微生物减少,土壤中的有机质不能迅速消化,造成有机物分解受阻,营养元素流失,降低了土壤资源利用率。而施用氨基酸微肥、腐殖酸肥料等微生物肥可扩大和加强作物根际有益微生物的活动,改善作物营养条件,以弥补限用化学肥料的缺陷,应根据生产的实际需要选择使用。
有的菜农为了获得一定的产量,大量使用无机化肥,尤其是片面大量使用无机氮肥,不仅导致蔬菜产品内硝酸盐大量积累,而且造成地下水的高度富盐基化,人体摄入后危害身体健康。无公害蔬菜生产禁止使用硝态氮肥;碳酸氢铵适应性广,不残留有害物质,任何作物都适宜施用,但施用时要尽量避免挥发损失,防止氨气毒害作物;氯化铵中的氯根能减弱土壤中硝化细菌活性,从而抑制硝化作用的进行,使土壤中可供作物吸收的硝酸根减少,降低作物硝酸盐含量,氯化铵属生理酸性肥料,酸性土壤要慎用,薯类、瓜类等忌氯品种不宜多施;尿素、硫酸铵也都是无公害蔬菜生产允许使用的氮素肥料,生产上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应用。追施氮肥后要间隔一段时间采收,使蔬菜在收获前吸收的硝酸根被同化掉。容易积累硝酸盐的速生叶菜,追施氮肥的间隔期还应稍长。
蔬菜中硝酸盐的积累与收获时土壤中硝态氮的含量有关,蔬菜收获前大量施用氮肥,在收获时植株体内硝酸盐的含量将会增加。因此,无公害蔬菜生产施用肥料必须以基肥为主,基肥占总需肥量的50%~70%,追肥在生育期内合理分次施用;科学使用叶面追肥,不但可降低硝酸盐含量,还可增加蔬菜产量,是一种高效施肥法,如在蔬菜叶面喷施氨基酸、钼酸铵、施用CO2气肥等,不使用含激素或激素类叶面肥;严格掌握最后一次施肥时间。研究表明,在施用氮肥后的8天为蔬菜上市的安全始期,此后,随时间的延长,硝酸盐的累积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因此,在蔬菜的收获前10天左右,严禁施用肥料,尤其是速效氮肥;基肥、追肥都要深施覆土。尤其浅施的氮肥易与空气接触,在好气细菌的作用下氧化成硝酸盐,深施氮肥既能减少肥料挥发损失、延长供肥时间,还可减少硝酸盐积累。
蔬菜硝酸盐含量与氮肥施用量呈正相关,氮、磷、钾配比不合理,特别是氮肥施用过多,就会造成蔬菜硝酸盐含量过高,因此无公害蔬菜必须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根据蔬菜需肥特性和土壤的肥力状况进行合理的配方施肥。使用氮、磷、钾和其他微量元素及有机肥配合的有机无机无公害蔬菜生产专用肥,既能满足蔬菜的需肥特性,又能提高蔬菜的品质,有效降低硝酸盐的含量。同时,这种专用肥料对改善菜区土壤生态环境,培肥土壤,增强蔬菜的抗病、抗逆能力,减少农药重金属污染也有重要作用。尤其对于叶类菜,其食用部分接近地面,直接施用人畜肥料容易造成致病微生物和病虫卵的污染,而施用专用肥料,可以排除污染源,减少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