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昆峰
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 医学工程科,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探讨医院急救设备的管理
张昆峰
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医学工程科,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急救医学在最近的20年得到了迅猛发展。全国各大中型城市均成立了120急救中心,中等规模以上的医疗机构都设置了急救中心、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冠心病监护病房(Cardiac Care Unit,CCU)、呼吸重症监护治疗病房(RICU)等,为急、危、重患者和突发事件伤员的救护奠定了物质基础。急救医学装备的发展也极大的推动了急救医学的进步,已经成为影响急救医学发展的关键因素[1]。
急救医学设备是指医护人员对伤病员实施抢救、诊治行为过程中使用的医学装备,大部分是医院必备的常规医疗设备。广义为一切短时间内救命的设备都可以叫做急救设备,包括运输工具和呼叫设备等[2]。
我们通常所说的急救设备属于狭义范畴。急救医疗设备品种较多,划分方法不统一,涵盖了医院大部分的医疗设备。急救医疗设备按照常规可以分为3类:即急救诊断类设备、急救治疗类设备、急救监护类设备[3]。诊断类包括:心脑电图机、血糖仪、血液分析设备等;治疗类包括:呼吸机、麻醉机、除颤器、心肺复苏机、输液泵、血液净化设备、骨折固定装置等;监护类包括:监护仪、H O L T E R(动态心电图)、血液动力学监测机等。
急救医学装备具有以下特点[4]: ① 用时急。急救设备一旦需要使用,基本上没有时间再做保养和质量测试,一般是拿来就用;② 分布广。除ICU等个别科室比较集中以外,其他临床和部分非临床科室也需要配备,分布范围相当广;③ 风险大。急救设备主要用于急危重病人的抢救,关系患者的生命安全,在医疗设备中风险最大;④ 闲时多。除急诊、ICU等个别单位急救设备的使用率比较高以外,其他科室的利用率一般比较低,急救设备大部分时间处于闲置备用状态。
3.1急救设备管理的要点
基于以上急救医疗设备的特点,对于急救设备管理的突出要点为:① 可靠性。在使用期内急救装备必须始终处于性能良好可以立即使用的状态;② 安全性。急救医疗设备虽然主要用于急危重患者的抢救,但是自身设备的安全性能不容忽视,还有多个设备联合使用引发的安全问题也要重视;③ 有效性。急救装备的有效性不仅与设备的性能密切相关,还与医护人员的技术素质紧密相关。为保证急救设备的有效性,医护人员的培训和素质教育必须同步跟进。
3.2急救医疗设备的租赁管理
很多医院尽管购买了很多急救设备,却避免不了闲置与紧张并存、浪费与短缺并在的局面。为合理配置资源,减少浪费,三甲以上医院基本都成立了急救设备管理中心(供应中心),一般隶属于医学工程科,负责对全院急救设备的统一管理使用、调配和质量控制等工作[5]。
我院的具体做法是:首先给急救设备管理中心配备一些常用基本的急救设备,如呼吸机、监护仪、输液泵等,除急诊科、ICU等急救单元外,其他科室尽量按最低限度配置急救设备。急诊、ICU、CCU等急救设备比较集中的科室,一般按需配置,不纳入急救设备中心的日常管理范围。急救设备的调配一般采用租赁的形式,即需要使用急救设备的科室向急救设备管理中心提出申请,当场验收签字领走设备,使用完毕后,及时归还,并签署单据。为加速周转,提高使用效率,使用科室要付设备的折旧费,其金额略高于双倍余额递减法的基准额,如我院呼吸机按80元/日、监护仪50元/日、输液泵20元/日收费。急救设备的维护质控由医学工程科完成。
急救设备管理中心统一管理的优点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设备使用率。但是要注意几点:① 设备调用频繁,意外损坏的几率增加,验收要严格把关;② 租赁费用不易过低,否则有些科室只租设备,而且不爱惜,造成设备大量外借,收不回来;③ 设备配件易丢失,交接记录要严格齐全,划清责任;④ 有些科室人员不熟悉急救设备的操作使用,经常误操作,设备要配备简单的使用说明。
3.3急救医疗设备的安全风险管理
在医院中风险的定义是由于医疗技术的应用给患者和使用人员造成伤害的可能性。医疗安全与风险防范是医院的核心任务之一,没有安全就没有质量,也没有效率。急救设备的特殊用途,也决定了它的高风险性。医疗设备的风险管理主要有3个部分,即风险分析、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6]。风险分析是对可能引起伤害的概率进行估计,风险评估是对伤害的发生概率和严重程度量化评估,风险控制是利用反馈机制对医疗设备的风险进行整体控制。依据I S O 14971医用装置风险管理标准,医疗设备最高风险分值[7](R L)为55分,根据此标准对主要医疗设备简单评估后的风险值汇总,见表1,可知急救医疗设备的R L>40基本都属于超高风险医疗设备。
表1 医学装备风险分值
2007年9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对设计医疗设备生产、经营和使用等环节都进行了规定,从制度上加强了监管力度。但从医疗设备风险管理理论进入实施阶段,具体指导预防性维修,制订基于风险的设备信息管理系统,还有一段路要走。
3.4急救医疗设备的计量质控管理
对于急救设备,由于其特殊性,计量和质控工作尤为重要[8]。我院在实践急救设备维修和质控管理方面制定了一些制度和流程,见表2。
表2 急救医疗设备维护保养信息表
急救设备应当制定常规检测和预防性维修相结合的维修保养模式[9]。常规检测是指与其他设备一样定期计量质控维护,预防性维护是根据设备的风险程度,或者实践经验,来加强对设备的维护。检测的原始记录、合格证书,在处理医疗纠纷时,就是有力的法律依据。计量和质控工作的有效落实,会随着计量法规知识的宣传、医疗安全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受到重视。
3.5护理人员在急救设备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在医疗设备的监管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环节一直被忽视,那就是仪器的直接使用者护士。在医疗设备整个寿命周期的监管过程中,医院中医学工程部门是监管机构,而护士属于护理部门,二者不在一个部门。然而,现实中急救器材和中小型设备,基本上都是护士操作、使用、管理。所以医疗设备的操作使用人员在设备的质量监督和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护理教材中缺少设备使用、维护和保养的内容;大型医院进口设备器材占多数,多数护士外文又不过关,培训不正规,护理人员很难准确理解和使用设备和器材。这一方面增加了医疗风险,另一方面具有高新技术的设备器材也很难完全发挥优点。所以要管理使用好急救医疗设备,必须重视对护士的培训[10]。
急救设备的管理是一项复杂和系统的工作,需要各方面的密切配合。监管机关、卫生机构各个部门,相互协调、相互沟通、共同发挥积极的作用,才能探索出一条适合各医院急救设备管理的路子,促进医院质量管理更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 周丹.急救医学装备工程导论[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6:2-4.
[2] 袁丹江.医疗设备管理实务[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1-2.
[3] 莫国民,国雪飞.医用电子仪器分析与维护[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9-10.
[4]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等级评审标准和细则[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14-137.
[5] 王艳,李伟.浅析医疗设备的租赁[J].医疗装备,2004,18(12):39-40.
[6] 郭恩宇,高鹏,刘秋莲.医疗设备风险评估与安全管理[J].中国医学装备,2012,(4):36-38.
[7] 曹德森.医疗设备风险认识及控制[J].中国医院院长,2008,(19):60-62.
[8] 周秀华.关于医疗设备计量工作的探讨[J].医疗装备,2010, 23(10):42-43.
[9] 冯世领,林思琦,宣海奇.国内医疗设备维修概况及应对思路[J].中国医学装备,2011,(12):98-100.
[10] 成定胜,谢风鸣,仲辉,等.医疗设备使用人员准入制度实践[J].中国医疗设备,2013,28(3):107-108.
本文作者:张昆峰,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医疗设备、装备物资和医疗工程项目等的管理、维护、使用和质量控制等。
作者邮箱:1726156357@qq.com
[中图分类号]R197.39
[文献标志码]C
doi:10.3969/j.issn.1674-1633.2014.02.031
[文章编号]1674-1633(2014)02-0102-02
收稿日期:2013-08-06修回日期:2013-09-25
Exploration of Emergency Equipment Management in the Hospital
ZHANG Kun-feng
Department of Medical Engineering, Urumchi General Hospital of Lanzhou Military Region, Urumchi Xinjiang 830000, China
[摘要]本文介绍了医院急救医疗设备的概念、特点和常用的管理方法,重点探讨了急救医疗设备的租赁、安全风险、计量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管理实践。
[关键词]急救医疗设备;医疗设备管理;风险管理;质量控制;医疗设备租赁管理
Abstract:With introduction of emergency medical equipment in the aspects of its concept, features and management methods, this paper focused on Urumqi General Hospital of Lanzhou Military Region's management practice concluding the tenancy, security risks, measurement and quality control of the emergency medical equipment.
Key words:emergency medical equipment; medical equipment management; risks management; quality control; tenancy management for medical equip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