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市东风人民医院药剂科,湖北 襄阳441000)
咳嗽变异型哮喘又称咳嗽型哮喘(CVA),是指以慢性咳嗽为主要或唯一临床表现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哮喘[1],由Gluser在1972年首次报道并命名为变异型哮喘,临床上容易误诊、误治而导致病情迁延。自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笔者采用我院自制天灸散穴位敷贴治疗该病,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将我院中医科的32例门诊患者作为敷贴治疗组(简称治疗组),其中男14例,女18例;年龄16~55岁,平均36.4岁;表现为刺激性、阵发性咳嗽,大部分以夜间及晨起为重,部分患者有胸闷、咽部不适;病程2月~1.5年,发病季节春季12例,夏季2例,秋季3例,冬季15例;有个人过敏史者11例,家族过敏史者10例;胸部X检查部分患者可见肺纹理增粗,但均未见浸润灶。按照文献[2]的标准排除,其他如食管反流性疾病、慢性咽炎、结核等可能引起慢性咳嗽的疾病。对照组24例,其中男11例,女13例;年龄14~53岁,平均37.6岁;病程2月~1.2年;临床表现与治疗组相仿;发病季节分别为春季8例、夏季2例、秋季3例、冬季11例;其中有个人过敏史者5例,家族过敏史者6例;胸部X线检查均未见浸润灶,排除其他可能引起慢性咳嗽的疾病。所有病例均符合文献[2]的诊断标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予孟鲁司特片10mg每晚口服,美普清25μg,1日2次口服治疗,疗程15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穴位敷贴治疗:穴位贴敷将白芥子、细辛、甘遂、延胡索按5:4:1:1共研细末,过80目筛备用。临症使用时取药末10g以老姜汁(生姜去皮绞汁过滤)10mL调和成1cm×1cm×1cm大小的药饼,用3cm×3cm透气胶布贴于为定喘、肺俞、膏盲、膻中,5d1次,共3次,总疗程为15d。
咳嗽评分:按无、轻度(间断咳嗽,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中度(经常咳嗽并感到不适,尚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重度(昼夜频繁咳嗽或剧烈阵咳,影响生活和工作),分别计为0,1,2,3分。咳痰评分:按无、少量(昼夜咳痰量10~15mL)、中量(昼夜咯痰量15~50mL)、多量(昼夜咳痰量50mL以上),分别计为0,1,2,3分[3]。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并结合临床实践制订,用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值变化的百分率进行判断,即(治疗前总积分值-治疗后总积分值)/治疗前总积分值×100%:80%以上为临床显效,30%~79%有效,30%以下者为无效,前两者合计为总有效。
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
结果见表1和表2。两组治疗后咳痰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咳嗽、咳痰积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咳嗽、咳痰积分比较(,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下表同。
咳嗽积分 咳痰积分组别治疗组(n=32)对照组(n=24)治疗前2.47 ± 0.63 2.51 ± 0.58治疗后0.52 ± 0.23*#0.98 ± 0.33*治疗前1.36 ± 0.19 1.40 ± 0.24治疗后0.39 ± 0.16 0.46 ± 0.21
表2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例(%)]
天灸散是我科制备的外用中药粉剂,既往主要在三伏天作为“天灸”疗法治疗虚寒性肺系疾病,具有温肺散寒、止咳平喘,调节机体免疫力的功效。咳嗽变异型哮喘的发病季节以春秋多见,咳嗽以夜间和清晨为重,闻及异味或吸入冷空气时可加重,大部分因外感而起,常反复发作,时发时止,可持续数月到数年[4]。笔者认为,咳嗽变异型哮喘虽然以咳嗽为主要症状,但中医辨证不能简单地按“咳嗽”论治。现代医学已经揭示了该病与支气管哮喘有着相同的发病机制。因此,治疗上必须借鉴“哮证”的治疗原则综合治疗[5]。笔者观察到,咳嗽变异型哮喘在临床上以肺气虚寒、风痰伏肺最多见,病理改变上亦属于肺系虚寒性疾病,故适合天灸散外敷治疗。研究显示,天灸散穴位敷贴除了温肺散寒、止咳平喘、调节人体的免疫力之外,还有显著解除支气管痉挛的作用[6],切合现代医学关于咳嗽变异型哮喘的现代发病机理制。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及治疗组总有效率比较没显著性差异,但显效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症状方面,咳嗽积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还显示,咳痰积分两组治疗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原因可能与咳嗽变异型哮喘本身咳痰较少有关。
综上所述,天灸散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可明显提高临床显效率,临床操作简单,患者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陈灏珠,林果为.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724.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学分会哮喘学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5,28(11):738-739.
[3]欧阳忠兴,柯新桥.中医呼吸病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4:465.
[4]ZY/T001.1-94,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及疗效标准[S].
[5]冯文杰,李向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中医治疗现状[J].临床肺科杂志,2011,16(1):99-100.
[6]樊斗霜,牛彦红,张国英.冬病夏治三伏贴防治慢性咳喘病机理及研究现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2(3):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