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诗品格风采独特
——评《战争和人》三部曲

2014-05-02 08:45陈荒煤
郭沫若学刊 2014年1期
关键词:大后方典型国民党

陈荒煤

史诗品格风采独特

——评《战争和人》三部曲

陈荒煤

《战争和人》(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版)三大卷,共160余万字。对我这个即将八旬的老人来讲,拜读如此篇幅浩繁的巨作本身就是一个大工程。这可能是第一部描绘抗日战争前后国民党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重重、摇摆不定、勾心斗角的种种社会动态和行为,以及军、政、党派人员极其复杂的心态的作品。它把我们既不熟悉又有所见闻的所谓“大后方”的内幕,揭露得很深刻,很生动。可以说,这是一面“照妖镜”,也是从国民党内部派系之间各种人物的心态这一个侧面,反映了抗日战争的另一方面历史真相。

作者在第一部《月落乌啼霜满天》卷首的扉页中写道:“战争本身对人来说,就是一面镜子。往事构成的画卷,通过艺术的聚光镜,有助于人们认识历史,启示生活。”

长期以来,我们提倡文艺创作的百花齐放,往往只强调形式和风格的多样化,却忽视题材的多样化,实际上没有题材的多样化,就不可能有形式风格的多样化,因为不同的题材和内容须有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去表现、去反映。

周恩来在1962年2月对在京的话剧、歌剧、儿童剧作家的讲话中指出:“不能要求一个作品把时代的全部内容都反映了……戏剧只能反映时代的一个侧面,又一个侧面,不能反映各个侧面。舞台就那么大,电影就只能是几本,不能一百本,不可能那么全面地反映时代……时代精神也只能通过时代的一个侧面表现出来。”这说出了文艺创作的特殊规律。

我感到《战争和人》这部作品应该引起评论界的注意,因为只有通过抗战时期的“大后方”畸形怪状的种种社会动态、极其复杂的种种人际关系和丰富的各种人物的心态的一个侧面,又一个侧面,我们才能真正全面地认识八年的抗战历史。

其次,我对作品感到兴趣的,是作者始终遵循他自己的诺言,正如他自己所写的:“我只愿从生活出发来塑造人物,并没有遵循任何模式。但我确实写了人物性格深层结构中的不安、动荡、痛苦、搏斗。”

作品中的主人翁童霜威,尽管是一个国民党司法行政部的秘书长、一个政府的高级官员,但他毕竟不是一个能够左右或直接影响国民党统治集团决策的人物,就其思想倾向来讲,也不算是什么先进分子、左倾分子。他绝不附逆,不愿当汉奸,或与敌伪分子有何联系,卖国求荣或贪享富贵,也对国民党某些人士不择手段竞相勾结敌伪,流窜在香港、沦陷的上海、大后方的陪都——重庆之间的形形色色丑恶现象感到憎恶,而终于奔向重庆,却也不得重用,而郁闷满怀。这恰好似一个“中间人物”。

我已经记不清楚50年代我们曾经在文坛大批写“中间人物”论时的许多观点了。但现在来看,在一个伟大的复杂的历史动荡时期,的确不可避免要出现一些“中间人物”,恰恰反映了较多数的人们,当他们思想还不能认清历史发展的前途,在复杂的环境中往往陷于极端困窘的处境之中,他们既不能超脱现实,摆脱困境,又不能勇往直前,认清必须奔向的目标,于是徘徊、彷徨、痛苦、不安……幸而最终亲身体会到国民党法西斯统治的滋味,看到下一代的青年起来了,不能不寄托以一些朦胧的希望。

这种人物有他们特殊的典型意义。这种人物大量存在于当时现实生活之中,既非一种积极推动历史前进的力量,然而却又绝不是可以加以轻视的一种社会现象和力量,他们的确算是一种中间势力,一旦在历史倾斜的过程中,他们倾斜于某一方,就将是一个很可观的重量,因为他们终究是一大部分主张正义、爱国主义和渴望振兴民族的代表人物。

假如以过去左的观点来批评这部作品只是创造了一个“中间人物”的典型,当然是笑话。于是,今天来看,这部作品也真是创造了一个在重要历史发展阶段中一个真实可信、生动的童霜威的形象。这也正好证明,作者没有遵循任何模式,所以创造了一个特定历史条件的真实的“中间人物”的典型。我也是第一次在我们文艺作品中认识、理解这样一个生动真实的形象。

固然,由于这个特殊的典型的性质和命运,反映的生活面难免有些局限性,然而就童霜威奔波于香港、沦陷的上海,最后奔向重庆之间的所见所闻,无不反映出童霜威的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所以这个人物的形象终究是非常饱满的。

作品围绕着童霜威的性格和命运,以他为轴心写了许多其他人物,如他的妻子方丽清、儿子童家霆,以及各种形形色色的人物。作品中对这些人物的描写都注重到生活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否则,也无法塑造一个真实的童霜威。例如在三卷中写童霜威去北温泉缙云寺先后两次访问卢婉秋的经历,尽管只是一个小小的插曲,可是很耐人寻味。卢婉秋这位女子的心情和个性就很鲜明了。

这也说明,一部优秀的长篇小说,不尊重文学是人学的规律,不注意随时都要着意刻画每一个人物的性格和心理,不创造众多的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是谈不到生活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的。

我认为,这部作品很有助于青年一代和不熟悉当时“大后方”情景的人们更深刻地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并且作品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生动真实的形象,以人物的性格和命运来吸引读者,再加上作者文笔的流畅,善于描写人物的心理以及社会、文化知识的渊博,是能够获得更多读者喜爱的。

(原载1992年11月3日《光明日报》)

猜你喜欢
大后方典型国民党
快过关了
《圆》典型易错题
40年,我们宣传推介的典型经验
国民党的三分军事七分政治
大后方民众抗日救亡掠影展开幕
帝国主义教唆国民党军发动第四次“围剿”
国民党只有革新才能赢回民意
纪实的力量
几类典型题的解题技巧
典型的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