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庆军
(广东药学院体育部,广东 广州 510006)
初中体育教学体能练习的策略研究
姜庆军
(广东药学院体育部,广东 广州 510006)
1.1 体能的内涵
体能也叫体适能(Physical Fitness),指人体适应环境的能力,包括与健康有关的健康体能和与运动有关的运动体能,主要通过体育锻炼获得。学生身体健康就必须以良好的体能为基础,只有保持好体能,才能精力更充沛,学习更有效,适应环境的能力更强,身体更健康。
1.2 体能与体质、身体素质的区别
体能与体质、身体素质还是有明显区别的。体质是人类个体在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方面所固有的、相对稳定的特性,主要由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所形成的。而身体素质通常指的是人体肌肉活动的基本能力,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肌肉工作中的综合反映。(图1)
1.3 体能的分类
体能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与健康有关的体能和动作技能有关的体能。与身体健康有关的体能包括身体抵抗能力、心肺耐力、柔韧性、肌肉能力、身体成分等,与动作技能有关的体能指从事运动所需的速度、力量、灵敏性、神经肌肉肉协调性、平衡能力、反应时等。与健康有关的体能和动作技能有关的体能二者有很多重叠之处,初中体育与健康的教学中应该多关注发展学生与健康有关的体能。
1.4 基于标准的体能练习要求
初中阶段学生处于青春发育的突增期,根据体能的内涵,以及《课程标准》的建议,初中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中应该熟知这样几个要求,才能更好的在体育课中发展初中学生的体能。
1.4.1 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发展特点选择体能练习《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简称“解读”)中特别指出“课程标准在某一水平要求侧重发展某些体能,这是根据学生的体能发展敏感期来确定的”。敏感期指在生物的发展过程中,对环境中某事物的感受性极其敏锐,产生无法抗拒的冲动,而其器官的机能也急速发展的时期。体能敏感期指某种身体素质在青少年身体自然生长发育的基础上,在某一特定的年龄阶段发展的较快,呈现出发展的最佳时期,也称作突增期。初中阶段的学生发展不同体能的最佳年龄还是有较大差异的,男女生也有较大区别(表1)。
1.4.2 要注意在运动技能学习中发展学生体能《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身体健康的学习目标的实现,主要是在运动项目练习中提高灵敏性、速度、力量、心肺耐力和健身能力。如在多种运动项目练习中提高速度水平;在多种运动项目练习中提高力量水平;在多种运动项目练习中提高心肺耐力。
1.4.3 应安全有效地进行体能练习
在进行体能练习时还需要关注安全问题,场地的安全、练习方法的安全、生理负荷的安全等。场地安全——提前检查场地器材安全,避免安全隐患。练习方法设计合理,避免学生运动损伤。练习过程关注学生生理反映,避免运动伤害。
图1
2.1 进行健康有关的体能练习的方法
由于对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的练习比较单一,且容易引起疲劳,因此建议体育老师进行一般体能练习时可以尝试下面的两个方法进行体能练习。
2.1.1 简单练习串联化所谓简单练习串联化,指的是将一些比较简单的练习串联起来练习,不仅可以推迟疲劳的感觉,同时可以提高一般体能练习的强度。
案例一:往返跑、俯卧撑、收腹跳3个练习,单独进行某个练习都会觉得没有新意枯燥,如果将3个练习串联起来进行,则可以实现上述的目的。一组俯卧撑(5个)完成后,迅速跑进10m,再接一组收腹跳(8个),跑动返回,继续循环进行,这个可以让练习更加有挑战性,同时也可以提高一般体能练习的强度。
2.1.2 单人练习合作化单人练习合作化指将原来单人的练习改变成双人或多人的合作练习,同样可以推迟疲劳的感觉,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练习效果,提升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案例二:高抬腿改编。靠墙高抬腿是发展学生快速跑能力、改进学生跑步过程中蹬伸不充分的有效手段,可以让两个人合作联系,让一个学生两脚前后开立,重心前移,同伴用双手顶住他的肩部,进行模拟靠墙高抬腿练习,则可以实现帮助者观看、感受该练习正确动作过程,同步实现练习者动作效果直观化的作用。
2.2 体育课进行与运动技能有关的体能练习的方法
2.2.1 与运动技能有关体能练习的注意事项
(1)初中学生速度练习的注意事项。初中阶段(水平四)课标要求在这个阶段要“基本掌握并运用运动技术”,而速度的好坏直接关系的运动技术的提高。所以这个阶段要重视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对速度提高的作用,也就是说要注意结合力量、耐力、柔韧等素质发展速度素质。尽管发展速度的关键是超负荷,但是教师在进行学生速度练习时,要关注初中学生的身体承受能力,不要采用过大的负荷。同时,还要注意练习前的热身和练习后的放松。
初中学生速度练习实例:①辅助性速度练习(各种姿势的起跑练习、触线往返跑、50m跑等);②结合力量的速度练习(跳楼梯练习、跳跃障碍后的加速跑);③结合耐力的速度练习(校园越野跑、循环跑)。
(2)初中学生肌肉力量练习的注意事项。进入初中阶段,随着学生需要掌握的技术动作越来越复杂,对身体各部位的肌肉力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发展初中学生肌肉力量时需要注意,一方面要注意四肢、腰腹、臀背等大肉群得到锻炼,另一方面也要注意薄弱的小肌肉群的力量练习。老师们需要根据本校体育运动项目的开展和普及情况有所侧重,适当增加一些专门性力量练习。同时还要注意循序渐进的原则,上下肢肌肉力量共同发展,减少屏气性力量练习。
初中学生肌肉力量练习实例:①各种克服自身重力的器械练习;②各种姿势的投掷实心球练习;③腰腹力量练习(核心力量)。
(3)初中学生心肺耐力练习的注意事项。根据初中学生的体能发展敏感期,在发展学生有氧耐力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无氧耐力。无氧耐力的发展是建立在有氧耐力的基础上的,而且初中学生的无氧耐力的练习最好要穿插在有氧耐力的练习中,交替进行,才会相得益彰。但是由于初中学生的特点,体育教师要注意学生进行练习的监控(激励学生的参与、观测学生的生理表现、及时准确的评价等),通过较大的量、中等强度提高学生的肌肉耐力。
初中学生耐力练习实例:①多种形式的耐力练习(数字跑、追逐跑、自然地形跑、游泳等);②借助器械进行耐力练习(行进间跳绳、行进间运篮、足球等)。
2.2.2 体育课进行与运动技能有关的体能练习的方法《<课程标准>解读》中提出了这样的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主要结合运动项目学习和练习发展学生的灵敏性、速度、力量、心肺能力和健身能力,每节课可以利用10min左右的时间进行专门性的体能练习”。笔者对课堂进行与运动技能有关的专门性体能练习的方法有这样一些建议。
(1)结合项目特点的体能练习。结合项目特点的专门性练习指体育教学中要善于把握教材的特点,及时根据教材的课堂资源特点开展专门性的体能练习。
案例三:运球过障碍教学案例。篮球运球过障碍练习,对于发展学生的速度、灵敏性等方面有较好的作用,但是篮球障碍运球受练习本身的限制,单位时间内,学生练习的密度较小,教师通过改进练习方法,有效实现了在不改变项目练习的特性基础上增加了练习密度,全面发展了学生的体能。(图2)
(2)对称性的体能练习。所谓对称性的专门性体能练习指体育教学中要根据教材主要发展学生的体能特点,适时补充该体能的薄弱点,进行体能练习。
例如:初中的快速跑教学中,主要发展的是学生下肢的运动能力,而对上肢是薄弱点。那么可以在本节课中进行一些上肢练习,以维持学生的上下肢平衡发展,可以进行负重屈臂练习、立卧撑等练习。
图2
图3
图4
(3)运动技能学习中进行体能练习。将运动技能学习与体能练习交叉进行,将会实现运动技能与体能的同步提升。例如在排球的垫球练习的教学中,两个同学依次进行原地垫球练习,在等候同伴垫球的同时,可以快速移动到排球网前,与另外一组的同伴进行5次网上击掌,返回继续进行垫球练习。
2.2.3 体育课增加趣味性体能练习的方法体能练习具有难以回避的重复性和枯燥性的特点,通过趣味性体能练习,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调动学生进行体能练习的积极性,提高体能练习的效果。(1)在各种体能练习中适时穿插趣味性体能练习。在各种体能练习中适时穿插趣味性的体能游戏指体育教师在体能练习时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行体能练习。
案例四:抢占实心球。在初中进行实心球的教学中进行体能练习,为了对称性发展学生体能,体能练习选择发展学生下肢能力的练习,这里选择了抢球游戏。让同学们绕着圆圈跑,圈中放置少于学生人数(2 ~ 3个)的实心球,信号响起时抢球,抢到球的可以获得奖励。(图3)
(2)创新体能练习行式,增加趣味性体能练习。前面多次提到体能练习具有他的本源特点枯燥、易疲劳,这就要求我们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能练习时创新体能练习模式,增加趣味性,更好的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体能。
案例五:老鹰抓小鸡。这里的老鹰抓小鸡不同于我们经常使用的老鹰抓小鸡,它是将学生分成6人左右一组,学生绕标志桶手牵手围成一圈。其中一人为老鹰,站在圈外,与其对应的圈上的一名同学则为小鸡。要求手牵手围成一圈的同学只能围绕标志桶转动,手不能松开,且尽量不要被老鹰抓到,老鹰触到小鸡的身体任何部位或手松开,即为被老鹰抓到(图4)。
这个游戏的巧妙之处就在于其中的标志桶,正是由于它的存在,限制了学生群体的移动,同时实现了“老鹰”有可能抓到“小鸡”,但是也由于它的存在,“老鹰”也没有那么容易抓到“小鸡”。
初中体育课进行体能练习教师应该基于明确体能内涵、课程标准建议、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等进行设计。同时体育教师要结合项目特点,对称性的在运动技能的学习中进行体能练习,并且要结合简单练习串联化、单人练习合作化的方法进行,通过穿插、创新使体能练习具有趣味性,提高初中体育课体能练习的有效性,有效提高学生体育课的身体活动水平,才能真正实现体育课的强化,促进学生体魄强健。
G807.3
A
1674-151X(2014)12-095-03
2014-10-18
姜庆军,体育教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