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明
在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指出,“要促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公平发展,继续加大教育资源向中西部和农村倾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完善义务教育,促进教育公平”,这句口号喊了很多年,但当它再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时候,还是震荡了很多人的眼球。今天,中国社会阶层已经发生了巨变。在政府的工作重点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受教育权利被定为实现教育公平的重中之重。
依据教育法律和有关政策,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受教育权利必须保障。然而,当下的问题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基本可以保证,更大的问题是很难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那么,对于违法违规的地方政府,各级人大能否有更大力度促进地方政府改变呢?
今年两会,清华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主任柳斌杰在与我进行公开网络访谈时回答说:各级人大今后应该加大力度,从立法、执法检查、监督整改、保障权益等方面碰硬的、抓难的,促进落实。
“碰硬的、抓难的,促进落实”,这十个字说道了点子上!
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公平发展。说到公平,有两大领域最能体现,一是义务教育,一是高等教育。今年政府承诺,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中重点高校人数再增长10%以上。这个数字能实现吗?据了解,重点高校招生向贫困地区农村学生倾斜方面,清华大学等已经有实施的经验,采取增加招生名额、分配单独指标、单独报名、单独录取等措施,确保不被别的因素挤占指标,贫困地区反响很大。对此,柳斌杰认为,只要政策到位、学校重视、监督保障机制完善,增长10%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谈及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的问题,我认为必须满足以下前提:一是书记校长的选拔和任用,一定是真爱教育真爱大学的人;二是高校管理层,一定是由一批懂教育和大学的人掌管;三是高校学术委员会或教授委员会真正能够独立自主发挥作用。如果不是这样,办学自主权扩大,高校会更加混乱。
对此柳斌杰表示赞成。当前,教育体制改革也是攻坚战。他认为,“必须敢碰硬、敢克难,下决心打破利益格局,在制度性、根本性问题上求突破”,并要“调动社会各界推动教育改革的积极性,改革只靠教育部门和学校是深入不了的”。我认为,这既抓住了教育改革的“牛鼻子”,也是教育改革的重点!
2014年教育的中心词是发展、改革和公平。在我看来,2014年中国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恰恰在这“改革和公平”这两个关键词中才能有所突破。教育改革难在教育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重点在教育内部。教育外部比如拨款机制、用人机制和大学生就业机制等,内部改革则难在“割自己身上的肉”,比如撤销重点校重点班,学校内部去行政化等。没有壮士断腕之勇气,是无法改,也改不了的。而2014年的教育公平则应体现在对峰底的提升,即对薄弱者的支持上,用通俗的话说就是多些雪中送炭,少些锦上添花。2014年,中国教育在真改革中才能真发展,才能真的公平发展,因此才能呈现教育最真的那一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