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而亮
中国男足又输球了,不可避免地引爆了全国的舆论大轰炸。
国足与伊拉克进行亚洲杯小组赛生死战的3月5日,有无数的吉星照在它们头上——只要打平或者不大比分输球就能出线、全国人大开幕、雷锋纪念日。可国足“男儿”偏偏创造了难堪的耻辱,以1比3完败给了只能将阿联酋作为主场的伊拉克。而特别具有反讽意味的是,在另一场同时开赛的最后一战中,出线无望的泰国队用顽强的斗志缩短了与黎巴嫩的差距,让中国得以一个净胜球的微略优势勉强出线,扮演了伟大共产主义战士雷锋的角色。
国足输球的第二天上午,笔者放下手头工作浏览大小各式媒体的评论,直呼过瘾。几份大报的标题做得让你不看都不行——“打平就能出线,还能这么玩儿”、“崩盘国足,靠泰国救命进亚洲杯”、“这不是出线,是出丑”、“这场球踢得真是——恶心到家了”、“丑陋的出线,丑陋的出钱”……网民们留言的嬉笑怒骂、挖苦讽刺、羞辱泄愤,更是酣畅淋漓,无所不用其极。各种舆论,不分主流次流,无论纸媒网络,可谓尽展本事,开足火力轰向一个共同的目标。
在中国,要说还有什么事情能引发一种万众炮轰、集体狂骂而不受任何节制的舆论场,恐怕非国足输球莫属了。此现象也曾经引起过笔者的深思,毕竟足球是受全世界追捧的第一运动,毕竟国足是身披中国战袍在国歌声中登场的球队,而无论其他国字号运动队遭遇再差的战绩,人们还多少给予一些鼓励与安慰的情形下,唯独对国足(主要是男足)会如此毫不留情。难道他们的丢脸,丢的不是中国人的脸?难道他们的出丑,出的不是我们一个泱泱大国的丑?
以后我接连观看国足的比赛,以及赛后与朋友聚会,观看媒体上的评论,逐步悟出了一些道理:许多体育赛事除了有国家情怀、精神激励、健美欣赏之外,还有“找乐”的功能。当某项运动其前面的功能逐步丧失之后,找乐就成了人们关注观它的主要功能。于是,我们就能理解许多球迷信誓旦旦表示再也不看国足的比赛,可一遇赛事又会趋之若鹜、汇聚球场;也能理解各类媒体赛前从不看好、赛后却舍得耗费大量版面时段来眷顾的原因了。
一项深受大众喜欢的运动要沦落到只能给人们找乐的境地,大概需要具备以下条件:从人们满怀期待到极尽失望,从万众的偶像变为扶不起的阿斗,从对技艺的欣赏变为丑陋的表演,还有从国家领导人到普通民众都羞于在外国人面前提及。中国国足,恰恰都符合了上述的这些条件,不冲着你找乐、痛骂、讥讽,那还找谁?
经过了由爱到恨、由希望到失望的过程,在围绕国足的舆论场上,大家已经形成了“共识”,痛骂也好、讥讽也罢,跟爱国、崇高、激励、体育精神无关,有的只是一种人人都能接受的集体狂欢。因而,只要是国足输球,媒体公众骂得再狠,讥讽得再刻薄,嘲笑得再无度,似乎也没有任何的限令与劝阻。在当下中国,无疑也创造了另一个“奇迹”。
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国足的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而且还毫无愧色,也并非一无是处。它起码给全国喜欢足球、即便不喜欢也好起哄的人提供了一个可以无所顾忌节制的舆论场。毕竟,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有太多的压力、情绪、不满、郁闷、纠结需要发泄排解。能够在这样一个舆论场中能够得到一个排泄口,国足们也不失做出了特殊贡献。
输球了的国足还是跌跌撞撞迈入了2015年亚洲杯决赛阶段,又将人们的胃口与期待延长了两年,真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