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伟
沈时康又当市长了!
在美国加州阿罕布拉市,沈时康是家喻户晓的人,2006年第一次当选阿罕布拉市长,让他成为这座城市1903年建市以来第一位亚裔市长。2010年,他再次成为市长。三年之后,当选的依然是他。
虽然阿罕布拉市面积不大,人口也只有8.3万人,但是亚裔占到了52.9%,第三次当选市长的沈时康表示:“华裔民选官员不仅代表华裔民众的利益,更代表并服务于整个多元社区。”
加强政府与华裔市民的沟通
在美国,实行的是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三级政府架构,在州政府以下,县(郡)、市无论大小都是地方政府。沈时康所在的阿罕布拉市是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中心东面约9英里(约15公里)的地方,是拥有88个市的洛杉矶郡中国人移民人口第二大的城市,仅次于南面的蒙特利公园市。整个城市人口约10万人,其中约50%多为亚裔人口,而亚裔人口中华裔和越华裔占绝大多数。由于是华裔移民聚集地之一,所以市内拥有密集的中文基础设施及服务。
八年前,洛杉矶县阿罕布拉市的市议员选举,在长达一个月的开票、计票后,原先得票落后的华裔候选人沈时康,以领先对手90票而正式宣告当选,旋即宣誓就职,他也是阿罕布拉市有史以来首位华裔市议员及轮值市长。
八年后,一切似乎没有什么悬念,他的当选顺理成章,这样的结果也是他八年来为这座城城市的付出的最好的评价。
在市政府会议室举行第三任市长就职典礼上,沈时康向媒体介绍了他在新的任内要为华人社区所做的服务计划和施政理念。其中最重要的几个方面就是加强政府与华裔市民的沟通:为华人社区提供更多的双语服务,其中包括中文网站和文宣,以及专门为华人社区及媒体举办的各种活动;在公共安全上将提高警方维护社区安全的标准,以应对加州监狱提前放人对社区安全的影响;在基础建设上要继续加强市政府对本市的基础建设和维修;在商业发展上为私营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方便,促进地方经济的多元化发展,鼓励中小企业在阿罕布拉市安家落户……
所有的一切都是那么从容和自如。但是沈时康表示,“在美国当市长和中国的市长区别还是很大的。”
在美国,现在很多地方政府的管理模式是“地方议会”,市长没有决策权,决策权属于“地方议会”,市长的权力是执行由民众代表大会批准的财政预算,执行由议会会决定的事项,并接受别人的监督。市长有权提出建议和意见,在制定年度预算时,也有权利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来制定符合自己意愿的财政预算案。但是,所有这一切最后都取决于议会的认可,才会有效。
“为大众服务的光荣”
1965年,沈时康出生于北京,父母是印度尼西亚、新加坡华侨。童年时曾在汕头生活过一年多,小学三年级时随父母由北京迁往香港读书。
15岁初中毕业,沈时康一家呆了美国,他在美国读高中,毕业后进入加州州立大学洛杉矶分校深造,获得工商管理学位,大学毕业后在银行做过,也做过广告设计,在阿罕布拉市经营印刷生意也也有10多年时间了。他参与过当地商会,扶轮社,YNCA(基督教青年社),都市规划委员会等工作。先后担任过当地商会会长,扶轮社社长,市交通委员会副主席,经济发展委员会副主席,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对城市建设那是相当的了解。
谈及自己选择从政的理由,沈时康表示这和家庭环境影响有很大的关系。
“因为祖父是印尼华侨,在50年代印尼的排华时,做为难侨回到祖籍国,并在汕头生活。中国人在外生活比较保守,认为只要本分做生意就好,对政治关心度不够,很少融入到当地社会中去,这一点在我祖父身上可以明显感受得到。”沈时康说,“祖父的遭遇让我意识到了华人要想在外获得权益和尊重,话语权是很重要的。”
要知道,沈时康的祖父也是响当当的人物,他就是王源兴,早年旅居新加坡,深受“五四”爱国民主启蒙思想的熏陶,新中国成立后,他携资举家归国,投资华侨工业,曾担任过中国第一、二届侨联副主席兼任南洋商会会长,在人大、政协的工作中发挥着不小的作用。从外祖父所从事的工作中,沈时康读到了为大众服务的光荣。或许是受到祖父和外祖父不同人生经历的影响,是沈时康走上从政道路的主要原因之一。
美国首位华裔市长,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喜瑞都市从政14年之久的黄锦波对沈时康也有影响。 这位当年年仅35岁,在美国生活了17年,在喜瑞都市只生活了7年的“外族人”,与另外11位“老资格”的白人候选人展开了激烈的角逐。黄锦波说,“华人要从政才能赢得更多的权利。”于是他决定跻身政治舞台,参加市议员的竞选,如果当选了,是华人的骄傲和光荣;如果竞选落败,可以通过竞选中所暴露出的问题,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反思。
结果,凭着年轻、精力充沛、有经济实力和他在市民中的良好口碑,黄锦波战胜其他对手顺利当选,吹响了他进军美国政界的第一声号角。此后,黄锦波四度连任喜瑞都市议员。黄锦波的成功,鼓舞了越来越多的华人参政。
多年来,许多美国华人在工商界和学术界都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但在政治参与程度上则偏低,与在工商和学术领域的表现形成鲜明对比。“参政意识的形成与移民时间有直接的关系。”沈时康向记者解释道,相比美国的其他族裔,华人的移民时间较短,还未感受到参政的重要性。但随着华人教育和经济能力的提高,他们逐渐发现,如果不参与政治,当自己利益受到损害时总是得不到有力支持。事实证明,过去那种认为等改善了经济状况再去参政议政的想法是错误的。
沈时康说:“由于长期生活在美国,对当地政策法规,社会文化等方面了解得比较透彻,他也希望通过他的工作能够为广大华人华侨、留学生服务,为他们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使他们能够在美国生活得更好,争取平等,如果想让我们的下一代生活得更有尊严,更有平等的机会,我们这一代就应该积极行动,保护自己的权利。”
“自豪的是我拥有中国的血统”
其实,对于沈时康来说,选择从政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当时的区国会众议员、国际关系委员会小组成员(后为主席)到中国考察,随后在召开的说明会上对中国没有进行平衡、真实的反映。在那次说明会上,对中国只提到了版权问题、环境污染问题、西藏人权问题,对中国正面的发展却没有提及。做为一位主导国家事务、政策的议员,对中国的看法如此片面,那么在制定对华政策的时候也不会比较友善。这对沈时康的触动很大,他认为有必要让美国主流社会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那么,首先需要掌握话语权,积极参与政治,以实际行动来影响西方主流社会对中国的正确平衡的看法。
“在政治领域,你只有高声喊叫,才能引起别人的重视,才能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利益。他认为,如果说今天美国华裔参政意识提高了,那是因为他们过去吃了太多的亏。”沈时康说。
对于中国,沈时康也存有相当的感情。他用了一个十分形象的比喻,华人就好比是嫁出去的姑娘,祖籍国是娘家,居住国是婆家。住在婆家当然希望娘家能够过得好,同时娘家也应该希望华人在居住国能有好的发展。2010年,他第一次回到家乡潮州,他非常激动,感觉即熟悉又陌生。陌生的是一张张乡亲的面孔,熟悉的是血浓于水的亲情;陌生的是故乡整洁的村居,熟悉的是那永远不变的乡音。沈时康非常希望能够在未来更多了解到潮汕当地的风土人情,在他眼中,潮人具有经济头脑,刻苦耐劳,勤奋。他希望,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潮汕人能够将眼光放得更长远,不要局限在经济领域,而应该在更多其他领域发挥自己的价值。
一年之后,沈时康成为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的台胞委员和列席海外侨胞列席代表,这个身份让他激动万分,沈时康说:“作为一个美国人我很自豪,更自豪的是我拥有中国的血统和中华文化的背景”。他指出,作为华裔议员应该在当地把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下去,让后辈了解中华文化;作为参政人士,应该真实准确地介绍中国。
2013年,沈时康带领加州地区的部分华裔民选官员,应中国海外交流协会的邀请访问中国,期间分别赴北京、河南、江苏常州、上海参访交流,受到中国全国政协副主席韩启德等国家领导人和相关部门的热情接待。对于此次中国行,沈时康表示访问团组为中国的进步和发展感到欢欣鼓舞,但在感受进步的同时,也看到了一些问题,在与中国政府官员交流时,他们也都一一指出。他希望以后能多组织这样的活动,促进美中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因为不可改变的血缘关系,沈时康成为积极参政的华裔美国人,一边牵着美国,一边挂着中国,也能够为美中关系的友好发展建起有力的桥梁。他希望利用通过自己,通过在美国当地的华裔对中国的了解,对中国文化的了解来影响美国主流。让美国国家政策在制定之时,对中国倾向于平等、友善,与中国形成一种和谐的竞争,促进两国关系能够和平友好,这也是另一种爱国的方式。
责任编辑 陈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