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建斌:创作是生命的沉淀

2014-04-30 23:18王海珍
中华儿女 2014年7期
关键词:军旅作家文学

王海珍

故事是慢慢成长的,创作或许需要生命的沉淀,他需要等待,而他有的是耐心

“有人说,作家不是培养的,我们就想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给予学生们更多展现自己的机会,并辅以指导教学,想做一个试验,看看作家是否能够培养出来,我们觉得,作家是可以培养的。” ——廖建斌

春暖花开的季节,解放军艺术学院校门口出入的学子们有的已经穿上了春天的T恤。文学系副主任廖建斌依旧一袭墨绿军装,消瘦、挺拔、帅气而庄重,言行举止间透着浓浓的军人范儿——军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基层部队8年,之后考研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毕业后留校任教,从教学管理工作到主抓文学创作,在解放军艺术学院已经呆了15年了。军人生涯,文学创作,成为廖建斌生命中重要的两条主线,它们紧密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他独特的生命经纬度。

文艺青年成长记

如同很多作家一样,廖建斌的文学梦也是始于中学时代,语文课不知不觉成为他的最爱,写作文也成为一种享受,他的才情与文思很快被语文老师发现,老师的鼓励与期许一定给了青春期的他很多肯定与信心吧。多年后,他依旧能够记得这样一幕:老师对他自制的作文薄上的打油诗赞许有加,并在课堂大声宣读:茅庐集锦——身居茅庐里,心在天下行,写下锦绣篇,千古高风吟。

来自江西九江的廖建斌在1986年高考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上海某军校就读图书情报专业,成为全军首届图书情报学专业本科学员。“所谓图书情报学,通俗点说,就是图书馆学。”廖建斌又笑着补充,他挺爱笑,笑容中透着质朴。

虽然专业与文学不搭界,但是文学情愫却一直都有,在大学里,他的文字第一次变成铅字。1988年,他写的一首诗被《诗刊》发表,他依然记得第一次领到稿费的心情,“很激动。”稿费10元钱,对当时的大学生而言,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不过,一切物质上的丰厚都比不上看到自己的名字和作品被印成铅字时的那种精神上的愉悦。

此后保持着陆陆续续的创作,诗歌,散文,常有见报,是标准的文学青年。四年大学很快结束,他被分配到某基层部队。“做过指导员,副教导员,换过好几个岗位,在基层呆了8年。”留在记忆深处的是在重庆北部通江县某连的那8个月当兵锻炼的经历。“那是一个通信连队,住在大山深处,地处偏僻,环境也比较封闭,坐上8个小时的公共汽车才能走出大山。”廖建斌回忆着。可就是那段山坳里的生活,让他记忆深刻,静谧的山谷中,山峰嶙峋着,20多岁的青春与梦想在寂寞里疯长,天是那样远,夜是那样黑,心却是滚热的——“嗯,有一天,我会以那座山里的和小县城的生活为背景,写一篇小说的。”廖建斌沉浸在回忆中,任何一段生活都不是白白经历的,它总会在未来的某个地方等待着馈赠。或许,大巴山深处的那段生活,未来也会在廖建斌的人生中开出耀艳的花。

再次走进校园,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在廖建斌看来,真是有些偶然,不过,偶然中一定存在着必然。那一年,他在昌平郊区某部队工作,偶然间进城与同学聚会,听说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在招研究生。说者无心,听者怦然心动,自中学起的那个文学梦又一次蠢蠢欲动。“为何不试试呢?”从听到这个消息到考试不过三个多月的时间,买书,复习——然后,就成为了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研究生中的一名学生,师从著名评论家、中国作家协会理论批评委员会委员朱向前老师。

军艺学生生涯的四件事

“在上研究生三年间,我一共做了四件事。”廖建斌说,撰写了毕业论文《“新时期”以来军旅长篇小说审美范式论略》,被评为优秀硕士论文,后被收入多本军旅文艺研究精选或研究生优秀论文选;完成了长篇小说《灵朽》的创作并出版;参加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军旅文学50年》的编写工作;参与了大型文艺史料“新中国军事文艺大系”(1949-1999)长篇小说部分的编辑工作。

小说《灵朽》是廖建斌的长篇小说处女作。作品的内容简介上有这样一段话:“流欲若此,必有浊源不竭。该作以一个锋利的诚实,探入欲海横流下的当代青年正在深度崩毁的精神世界,直趋底蕴,触目惊心……”有作家看完小说后写下了如下读后感:“廖建斌与陈佶、倪妮等(书中的主人公)是同龄人,有着不少相同的生活经历,以他为点辐射出去,就是《灵朽》整个叙事场。现实的强劲冲击,同龄人的精神历程,让廖建斌生出了揭开人性伤疤的勇气和良知。在叙述中,廖建斌采用了双向并行、让过去和现在进入共时状态的手法。陈佶(男性)追忆过去,倪妮(女性)行走于现在,虽然时空不同,姿势、足下的泥泞和眼前的风景却几乎一致。这是一种匠心的暗示,这似乎在告诉我们,生命中有些东西,是不会因为时间而改变的。”书中主人公那些焦灼,迷茫,疼痛的情绪,不也是现实生活中在都市红尘欲望中奔走的人群吗?那样深刻的人性揭露与老辣凌厉的笔触,这真是彼时才刚刚过而立之年,还在校园内学习的廖建斌笔下的世界吗?是的,当然是。这就是文学的魅力,它可以创造一个世界,一个与自己的生活看似无关的世界,但是却带着自己的理解与剖析。从这样一个角度看,廖建斌无疑是勇敢的,他可以拿起人性的手术刀,砍向自己的主人公,引起观者莫名的疼痛,这疼痛并不撕心裂肺,却有着深入骨髓的钝感力。

小说《灵朽》成为廖建斌军艺研究生生涯中的一个重要标志性事件,在小说的世界中,创作者是自由的,翱翔于自己构建的空间——这是廖建斌在朝着内心向度挖掘的探索。而另外一个重要的成就则是参与编撰《中国军旅文学50年》——这无疑是他在外向度延拓的场景显现。

《中国军旅文学50年》2007年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该书甫一出版,就受到学界,理论界,以及军界一致好评。这本书出生堪称华贵——得到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规划办公室和鉴定专家的充分肯定,认为这是一部以新的视角、方法和观点对当代军旅文学进行全方位研究的学术专著,所论作家众多,收集材料丰富,引证翔实,在多个方面有较大突破。还被评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并被选入《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再次出版。

参与撰写本书的作者群也是群星灿烂——该书的编写成员以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军事文学研究生为主体,还特邀了军旅影视、戏剧方面的专家加盟,前后历时7年,数易其稿;全书以新中国1949年至1999年为期50年的军旅文学发展历程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军旅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理论批评、戏剧、电影和电视剧的主要成就和特点、作家和作品、问题和缺憾进行了梳理与评述。endprint

这本书出生的时间当然也很漫长,从1999年立项到2007年完稿出版,廖建斌是除了主编朱向前之外,唯一的一名从头至尾的参与者与亲历者,第一个完成自己承担的长篇小说研究部分撰写任务,又作为整本书的编辑者最后一个撤离“阵地”。

机缘巧合的是,在一次解放军文艺出版社组织的学术会议上,刘林老师听了他的发言,会后约他参与《新中国军事文艺大系》长篇小说部分的编选工作,问他有没有兴趣。因为与《中国军旅文学50年》的课题项目契合,他丝毫没犹豫就答应了。为了严谨、公正地选出自1949年以来出版的有代表性的优秀军事题材长篇小说,廖建斌钻到国家图书馆去先查目录,筛选出几百本书目,商刘林老师后,他开始重点阅读其中的约200部长篇小说。数以千计的主人公在他眼中呼啸而过,他要甄别他们的外貌,个性,以及各自的经历和成长心路,这是一个艰辛的工作,当然也是痛并快乐着——他集中认识了几乎所有军旅小说中的代表性人物,他仿佛坐上了时光穿梭机,在每个人物每个时代背景中游弋,遇到感兴趣的多一番流连,遇到不感兴趣的也要耐着性子匆匆走完。很累,收获也很大,他简要地做过一个统计,为了完成这项工作,他阅读的文字超过了5000万,后选用文字约2350万字。多么庞大的数字,那丰盛的养分,或许可以让他反刍消化一辈子。

创作永无止境

“我在军艺很快就有16年了。”廖建斌说。窗外的春风正慢慢将树染绿。年年复年年,窗外的树也一年年粗壮起来。读研究生3年,之后留校做教务工作7年,期间兼任教员,然后又调任文学系做副主任。

行政工作多,创作时间少,或许这是他一直以来的工作感受。但每一个经历都有收获,这几年,作为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的副主任,在培养年轻一代的军旅作家方面,他与整个文学系一起,做出了不少努力和尝试。他们与各大文学刊物合作,推出军旅文学专辑,2013级本科生刚入学3个月,他们的习作就整体刊登在军队文学权威期刊——《解放军文艺》上。“有人说,作家不是培养的,作家是培养不出来的,我们就想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给予学生们更多展现自己的机会,并辅以指导教学,想做一个试验,看看作家是否能够培养出来,我们觉得,作家是可以培养的。”这是廖建斌的观点,他为此正在付出努力。

他的文学创作,一直未曾放弃。这几年,他的创作精力主要在剧本创作上,完成了45集约80万字的长篇电视连续剧剧本《妙善公主传奇》(合著),剧本已开过研讨会,颇受好评。以中国首颗原子弹爆炸为背景创作的军事题材剧本《穿越蘑菇云》获得2012年的夏衍杯奖。《穿越蘑菇云》获奖不易,从1728部参赛剧本中脱颖而出,获创意剧本奖。“《穿越蘑菇云》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再过两年也就是2014年是我国首枚原子弹爆炸50周年,我只是想以此向为中国‘两弹一星事业奉献了青春热血的先驱和有名、无名的英烈致以最真挚的敬意。”廖建斌在获奖后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这两部优秀的剧本,目前都有影视公司正在接洽中,看着自己的作品被搬上大银幕,是每一个创作者最期盼的吧。或许这一天很快会到来。

剧本创作之外,他内心一直心仪小说创作。或者,这是每一个创作者最为自由的世界。“我现在脑海中储存着三个故事核,等待着酝酿成熟、有大块时间时再动笔写吧。不急。”他很沉稳,他知道故事是慢慢成长的,创作或许需要生命的沉淀,他需要等待,而他有的是耐心。

这就是廖建斌,军艺文学系副主任、副教授、研究员、作家、编剧,当然,他更是一名军人,肩上有许多金色的星星在闪烁跳跃。endprint

猜你喜欢
军旅作家文学
作家谈写作
军旅题材受关注 2022年03月立项表分析
一位军旅书法家的慈善情怀
街头“诅咒”文学是如何出现的
本期主题:军旅
作家阿丙和他的灵感
我和我的“作家梦”
SKAP秋冬军酷系列新品上市
文学小说
大作家们二十几岁在做什么?